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安古城游记 |
[游记]西安古城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泮池”的半圆形水池。泮池北边有个石牌坊称为“棂星门”。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小殿左侧亭中有“大夏石马”;右侧亭中是唐“景云钟”,钟上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此两物皆为国宝级文物。 远处有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其中的 “碑”字却少了一撇。 原以为是林则徐丢了乌纱帽,顾自少写了一撇,导游却说,不然,让仔细看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说是为了古代汉字的对称美而已。看到碑林中最大的石碑——《石台孝经》,其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表示自己要以“孝” 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孔子《孝经》的原文。至碑亭,亭中是清代平定西北战乱的记功碑。过了碑亭,左边是展室,七个展室共展示了几千块碑石,包括有碑、墓志、石经、刻帖等品类。碑石有高有低,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还镶在玻璃框里。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展室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开成石经》,是唐太宗太和四年(公元 830年)由艾居晦、陈(王介)等人用楷书分写, 约用了七年时间刻成的一部石经,计114石,两面刻文,228面,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皆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第二展室陈列的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由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里还展出了一块外国文字的碑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着“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于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的故事。第三展室的碑石,则记载了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过程。又去了位于展室左边的石刻艺术室,该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其陈列的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其代表作《牛耕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只见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典型的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又有一组“昭陵六骏”石雕(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虽然只是四幅残损的浮雕(据说,另两幅流落到了国外),但却是真品。又看到老君石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聃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故而非常珍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7251d010007n7.html4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