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走进梵高-圣雷米普罗旺斯 |
走进梵高-圣雷米普罗旺斯 |
2011-08-16lvping.com |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4月17日拿到签证后就着手预订各项行程,其中包括阿维尼翁周边小镇和熏衣草、向日葵两个一日游。在穷游网和QQ群里忙活了好一阵子,其间询问的帖子得到了“晴晴草”、“少先队员小黄”、“白衬衫”、“普华妮妮”等的热情回复,也参考了“白衬衫”、“欧法旅游”、“AIX维维”、“普华咨询”等有关普罗旺斯地区的旅游手册及攻略。最终,在出发前2个月通过邮件预订了“欧法旅游”的“南法小镇一日游”和“熏衣草、向日葵一日游”。虽然,没能参加其它“旅行社”的团,但他们的热情解答和非常实用的帖子、攻略对我们了解阿维尼翁及周边小镇起到了很大帮助,特别是“白衬衫”的帖子很棒,在这里真心地表示感谢。遗憾的是这次去南法没能见到“白衬衫”。 临行前2天按“欧法旅游”的要求,再一次发邮件确认了那两天的行程,并注明“希望‘晴晴草’或‘少先队员小黄’能作为我们的司机和导游”,因为在之前一段时间的QQ群里经常看到他们耐心解答网友的问题,给我的直觉是他们为人随和、态度谦逊、线路熟悉。 7月10日夜里接到“欧法旅游”的短信,再次确认了出发的地点、时间。第二天早晨8点一部7人座的车准时出现在Hotel F1酒店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身板硬朗、荞麦色肌肤的小伙子,简单地打了招呼后,我们一行6人上车开始了今天的“南法小镇一日游”。 在车上和司机兼导游的交流过程中,得知他是“欧法旅游”的“可乐”,是隐藏在穷游帖子和QQ群背后的“大人物”。“可乐”很健谈,一路上和我聊了许多有关普罗旺斯一带我所知道的几家“华人旅行社”的现状、每个网名背后的真实人物和他自己的一些经历及公司近期的发展方向,当然少不了介绍一些诸如普罗旺斯的天气、所去小镇的大致情况等等,在这之中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那一段不平凡的服役和求学经历。他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个性鲜明、心直健谈、吃苦耐劳、为人耿直、待人诚恳,很快地我们就成为了朋友。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圣雷米普罗旺斯(Saint Remy de Provence),它是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很知名的旅游小镇,诸多名人和事件和它连在一起。 1. 它是法籍犹太裔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出生地,他的预言诗《百诗集》(又名《诸世纪》)闻名于世。 2. 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自杀前的最后一年里在这儿的圣保罗精神病院(Saint Paul Asylum)疗养,在那一年中梵高创作出140多幅作品。 3. 摩纳哥王妃格雷丝.凯利(1929-1982年)与摩纳哥亲王兰尼埃三世(Rainier III,1923-2005年)的大女儿卡露莲公主(Caroline,汉诺威王妃,1957年-)在她第二任丈夫1990年被暗杀后,和她的3个孩子一起在此度过7年时光,用以抚慰精神上的创伤。 4. 法国贵族、色情和哲学书籍的作者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1740-1814年)曾在此镇度过童年,所住豪宅现改为圣雷米博物馆。他最具争议的作品为未完成小说《索多玛的120天》。1975年意大利著名同性恋诗人、导演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将其情节转到意大利法西斯统治时期后拍成电影,可谓是一部极为变态的电影,被列为全世界被禁十大影片之首。 圣雷米是法籍犹太裔预言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1503-1566年)的出生地,他留下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百诗集》(Les Propheties),中文翻译版为《诸世纪》。他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对数学和被称之为天体学的占星术极为感兴趣,后又学习了3年医,拿到了行医执照。他在《百诗集》中预言的不少历史事件(如、亨利国王之死、法国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发明(如飞机、原子弹)都在以后的400年中得以证实。 最早接触《诸世纪》是在1990年,当时的杂志引用书中的一首四行诗,预言前苏联会解体,一年多之后预言变成了现实,立马很多人就把它视为“奇书”。书中有关1999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在千禧年前夕也被炒得很热,但大家担心的“那一刻”终未到来。 大多学者认为诺查丹玛斯的四行诗体预言模糊不清,预言的“应验”是因为它的描写太广泛,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预言诗的真确性,也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确实描述的是某一件事,所以,其准确性不可信。 《百诗集》这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在现今的媒体和流行文化中,还经常同《圣经密码》(The Bible Code)等知名的预言作品相提并论。 《圣经密码》是把整本希伯来文圣经原文去除了所有字间距,连贯成总长304805个字(因为根据传说,摩西从上帝手中接受的圣经就是“字字相连,无一中断”),采用计算机跳跃码方式,在字符串中寻找名字、单词和词组,和《百诗集》一样,最终也找到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的信息,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白、希特勒—纳粹—屠杀、克林顿—总统等。 《圣经密码》的作者Michael Drosnin在他文中做的最后结论是:“圣经密码可能既不是‘正确的’,也不是‘错误的’。密码要告诉我们的,可能是‘什么事可能发生’,而不是‘什么事会发生’。不过,因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世界毁灭掉,我们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在那里等待—我们必须假定,圣经密码里头的警告是真的”。 又扯远了,言归正传。下车后,“可乐”(我们的司机+导游)首先带我们到游客资讯中心“i”前的广场,那里位于小镇中心和梵高疗养的圣保罗精神病院的中间。最好去“i”里面拿张地图或询问一些问题,旁边有免费厕所。 从那儿向北是圣雷米小镇中心,向南是梵高接受治疗的圣保罗精神病院(Saint Paul de Mausole)和一些画的取景点。对梵高艺术感兴趣的可以往南走,先沿着Avenue Pasteur大街往南,再拐进左手边的Avenue Pierre Barbler大街,穿过Avenue Folco de Baroncelli大街,继续沿着Avenue Marie Gasoue大街向南走,最后到达圣保罗精神病院,之后再从梵高大街(Avenue Vincent Van Gogh)向北回到“i”前广场。每个指示牌上都有线路标识和画的说明。 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梵高在圣雷米普罗旺斯(Saint-Rémy de Provence)的精神病院共创作出140多件作品。可在以下网站上查到他画的每一幅画的最终去处。 http://www.vggallery.com/painting/by_period/st_remy.htm “i”广场前立有一牌子,上有《午睡》(La Meridienne,La Sieste,Noon: Rest from Work),这是梵高1890年1月在圣雷米临摹他极为崇拜的法国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的《Four Moments in the Day》作品。他认为米勒比马奈(Manet)更现代,而且米勒是当时法国田园绘画的代表人物。 原作现收藏于巴黎的奥赛博物馆(Musee d’Orsay)中,后来去巴黎参观奥赛博物馆时有幸欣赏到了它的原作。 相隔不远有另一个牌子,上面是梵高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它绘于梵高刚到圣保罗精神病院的1889年6月,与梵高一贯的作品有很大不同的是,它不是描写野外景色,而是完全来自于他的记忆和想象。 网上和书中是这样描述这幅画的:画的中心是圣雷米镇,梵高从圣保罗精神病院远远地望着它。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心情不愉快、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描绘的是一幅从窗户向外远望的景象。左边的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呈平直、粗短线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上部粗犷弯曲、起主导趋势的曲线产生了强烈对比。教堂细长的尖顶与地平线交叉,柏树的顶端则把那旋转横飞的星云分为两块。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这幅画现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中,它堪称是梵高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继续往北走就是圣雷米小镇,早晨9点多钟,巷子里依旧很安静,似乎还没从周末的睡梦中醒来,我们一行人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肯定打断了不少人的“美梦”。 街道中央有一条凹进去的水沟,下雨时雨水会顺着这条沟流到它该去的地方。第一次亲密“接触”南法小镇,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小巷深处卖酒的商店,橱窗中满满一大玻璃瓶葡萄酒瓶塞。“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是一家卖熏衣草、向日葵精油的商店,店主比较勤快,不到10点就已经大门敞开,迎接宾客了。 巷子里另外一家精油点,门外摆着小瓶精油和熏衣草,路过门口时香气袭人。“可乐”说:明天会带我们去熏衣草田附近的小店去买精油,那里货纯价廉。 圣雷米小镇的商业气氛还是比较浓的,镇子主要街道上每隔不远就有一家商店,有卖纪念品的,有卖精油的,也有咖啡馆、酒吧、餐厅等。路过超市时,“可乐”会告诉我们哪家更便宜些,真是个处处为我们着想的好导游。 在圣雷米市政厅广场前立有一指示牌,上有梵高1889年9月在圣雷米精神病院疗养时期绘制的一幅自画像,它被认为是梵高作品中最有影响、最成功的一幅自画像,也是梵高最后一张留有胡须的自画像。 书中是这样描述这幅字画像的:背景使用旋转的浅蓝色连续笔触,使其仿佛在颤抖,产生出看似漩涡般的效果。画中人物身着质地不错的上衣和坎肩、留着红色胡须,表情木然、神情呆滞,与变动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人物的眼神很有穿透力。 原作现收藏于巴黎的奥赛博物馆(Musee d’Orsay)中,后来去巴黎参观奥赛博物馆时有幸欣赏到了它的原作。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年)在第一次遇见梵高时就说:“梵高要不是变疯,就会超过所有印象派画家们,但‘我没想到他会两者兼备’”。 梵高在绘画的10年里共画了40余幅自画像,以年均4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他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在他整个绘画过程中,可能是由于生活的贫困使他无钱请模特,只能对着镜子画自己练笔,因此创作出了如此多自画像。 圣雷米的市政厅,没看到门前挂有牌子。不像国内的政府机关,离老远就能看到醒目的“招牌”,或气势恢宏的“建筑”。 市政厅旁缓缓流出的泉水,出水口上方有一尊名人头像,不清楚是谁?肯定是当地名人,或出生在当地的名人。右边两张是街道两旁墙上的装饰物:绿树荫下怀抱圣婴的圣母玛利亚和趴在墙上的小壁虎。 圣雷米镇中幽长、狭窄、安静的小巷。照相时正巧一户门中走出一老人,他看到我在照街景,赶紧闪在了一旁。 跨街走廊和小巷中的排水沟,很有些历史沉重感。 街边的小店-“女孩糕点店”,窗户上写着西红柿、苹果……的价格,可惜都看不懂。 不同旋律的八音盒,每一款刻有不同的纹路,上满弦后能放出不同的旋律,歌名在下面。 圣雷米普罗旺斯教堂。教堂高高的尖塔可能就是梵高《星月夜》作品中的参照物。教堂正坛、唱诗班和墙上的彩色人物玻璃窗 街边的小店:放酒的道具,精油瓶,小饰品 在圣雷米普罗旺斯逛了1小时15分钟,算是走马观花地走完了小镇中心的几条街道。回到游客资讯中心“i”前的广场,接着去下一次景点-莱博普罗旺斯。 Tips: 1. 游客资讯中心“i”位于小镇中心和梵高疗养的圣保罗精神病院的之间。可以进去拿张地图或询问一些问题,旁边有免费厕所。 2. 从“i”向北是圣雷米小镇中心,向南是梵高接受治疗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和一些画的取景点。对梵高艺术感兴趣的可以往南走,先沿着Avenue Pasteur大街往南,再拐进左手边的Avenue Pierre Barbler大街,穿过Avenue Folco de Baroncelli大街,继续沿着Avenue Marie Gasoue大街向南走,最后到达圣保罗精神病院,之后再从梵高大街(Avenue Vincent Van Gogh)向北回到“i”前广场。每个指示牌上都有线路标识和画的说明。 更多照片请访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750-r1330740-journals.html1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