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海螺沟康定见闻录-2:海螺沟 |
海螺沟康定见闻录-2:海螺沟 |
2011-08-21lvping.com |
7月18日(星期一): 一夜魂牵梦绕着,早上5:00起床,酒店的走廊还未开灯,于是打上手电上天台,机师真是“童子口,开口中”,只见天青气朗,圆月高挂,雪山全貌清晰可见,兴奋之下,跑下楼去叫老婆儿子上来看传说中的日照金山。此时走廊的灯已经全开,房务员正在挨家逐户拍门,叫醒客人上楼看难得的奇观。 老婆儿子无论如何都推不起床,无奈之下,调好闹钟,看他们有没有缘分了。独自一人再上天台,架好脚架,调好角度,静候日照金山的到来,此时是5:30,天台上只有我一个人。 不久,房务员也上了天台,看到他一面郁闷的样子,我主动上前搭讪,递上一支烟,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了。据他说:“能看到日照金山一年只有二十余次机会,其中70%集中在冬天,换句话说,春夏秋三季能看到的机会不足十次,每次的时间大约10分钟,CCTV-4摄影组曾经在此蹲点半个月,最终失望而回。如此难得的机会居然不肯起床看,简直是暴殄天物,不可理喻。”我看到他穿着羊毛衫加厚风褛,就问他通常这个季节是不是都是这种温度,希望转移一下话题,消解一下他的郁闷。他说:“不是的,因为前两天下雨的原因,湿气还困在山谷中未释放出去,所以这两天才特别冷,相信是今年夏天最冷的时候了。”真好命,最冷的夏寒也被我们碰上了。此时,机师跟在两位靓女之后也上了平台。 6:00,东面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6:10分,传说中的日照金山出现了,山顶点亮一点金黄,6:15,金黄披到半山腰,6:20,满山穿上黄金衣,那种绚丽的景象是无法用语言和照片完全表现出来的。稍微遗憾的是,天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不足十人,没有响亮的惊叹声,没有震山的欢呼声。6:25,山体转白,此时上来的老婆、平爷、平妈错过了最美妙的一刻。 虽然金山已逝,但那种情景相信毕生难以忘记,因为是我的第一次。鉴于寒冷,我们推迟了上四号营地的时间,约定9:30集中出发。一出酒店门口,只见一辆一辆旅游车、一个一个旅游团接踵而来,三号营地热闹非常,人生鼎沸,与刚才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我们故意行慢些,以期避开拥挤的人群,顺便发掘森林中一些的有趣小玩意,结果是平妈发现了一束小蘑菇。从三号营地去上四号营地的缆车站有两条路,一条的盘山公路,另一条是横穿公路的森林小路,走小路阴凉舒适,并且避免了兜大圈,我没有见到一人走公路,估计只有旅游车行。 10:00到了缆车站,人山人海,听到导游大叫:“12:30下来这个康巴风情园吃午饭。”原来导游是不跟上去的,心谂:“两个半小时上去看贡嘎山、大冰川和红石滩,应该足够了。”后来才知,我这个想法大错特错,此乃后话。 等其他人上得差不多了,我们才入站,缆车是封闭式的吊车,自动门,一辆吊车坐八个人,我们包了一辆。轮到我们上车时,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突然插上来要上车,幸而我尽早拉住,把她父母下了一跳,如若不然就要我照顾她,等他父母上来了。 缆车在冰川上运行,俯视可以看到徒步上冰川的遊客,还有做生意的当地人。绕过一个山峰,贡嘎山和大冰川瀑布突然出现在眼前,引起了我一轮的狂拍,很幸运,今天没有雨,没有雾,只有蓝天、白云和耀眼的太阳,冰川、雪山尽收眼底,开心之中夹杂了庆幸,还要感谢机师的“开口中”。 到了四号营地,以雪山冰川为背景拍了第一张全家福。然后顺着台阶徒步下行,在前方一个在建的木亭稍事休息,读高二的儿子跑去了走独木桥,他的平衡能力真是冇得顶,其他人都不敢行。走到接近冰川处,台阶没了,前面仅是碎石泥沙,眼前的冰川则如湍急的河流奔腾而下。我一家选择了一条直线的捷径直下冰川表面,六岁的杰仔硬是要走同样的路,无论如何讲道理就是不听,最后要老窦发脾气才肯乖乖就范,走相对没有这么险、这么企的一段弯路。 我拖着老婆的手,一步一脚印,慢慢地向下挪,路又滑又斜,幸好我穿的是登山鞋。临近冰川表面,找到一块平整的大石让老婆坐下休息,我和儿子则继续深入,真正触摸到冰川,真正在冰上行走。与我们想象中的白色不同,冰川的表面是灰色的,但只要用石块一凿,就会有冰粒飞溅出来,我们还找到了几块被凿出来的大冰块影相留念。 冰川表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冰窟窿,像西游记中妖魔鬼怪的洞穴,间中还有滴水。冰川上拉有警戒线,有两个安保人员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每一个遊客,据他们说,冰川的表面很脆弱,人行走其上,一不小心就会下陷,掉进冰窟窿里面,上两个星期就有两位遊客出事了,折断了脚。 很多人对海螺沟冰川很失望,理由是应该白色的冰是灰色的,而灰色的石头反而白,是因为人破坏了冰川的环境而造成的。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一些误解的成分,我查看过一些书籍,也向当地的工作人员问询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冰块中有一种微生物,在低过一定纬度的冰川中,因为温度和日照的原因,这些微生物会生长并覆盖在冰块的表面,从而遮挡了阳光的照射,减慢了冰块的融化,这种位于低纬度的冰川通常是移动的,称为“海洋性移动冰川”。当然人类的过多接触会增加冰川的表面热量,加快冰川的融化。据工作人员说:“海螺沟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逐年递增。” 大自然真是很神奇,懂得自我保护、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确实值得人类去敬仰。现在有环保人士在呼吁遊人不要走到冰川的表面是有必要的,我这次无形中成了影响海螺沟冰川融化的因素之一,真是罪过,只是当时抑制不住心中的那股兴奋,证明修行还未够,仍需努力。 好了,闲话少说,回归正题,我们在冰川上、在烈日下尽情地游玩了一个多小时,开始回程。我和儿子先行一步,一口气走上了四号营地,坐在缆车站出口唞凉,等其他人上来。咦!奇怪,为何不见有遊客上来?问站务才知,逢周一缆车票只售卖到中午12:30,哦,原来如此,这样很好,人会不多,我一般会把在景点的日子安排周末是明智的。无聊之际继续搭讪,问他:“如果在这里看贡嘎山的晨光日照,是不是比山下看更壮观?因为山下看的不是贡嘎山。”他说:“是的,但我在此工作了一年,只看到过一次,因为有班期调度的因素影响,不过确实一年看到的机会不多。”看来观赏日照金山真是要看运气的,庆幸自己的好运。他还说:“冬天的时候所有的山头都是白色,四号营地的积雪会达一尺深,缆车还会停运,不允许遊人上来。”正闲聊间,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以为是晴天霹雳,后来才知道是贡嘎山西面的雪崩发生的巨响,据站务说,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千等万等,终于见到伙伴们拖着沉重的脚步上来了,此时已接近13:00,估计大家都很攰了。问他们去不去红石滩,以为大多数都不愿走了,谁知除了杰仔和他妈妈外,其他人都愿意去,好,够魄力。于是杰仔母子先坐缆车下山回酒店,其余的人继续上行。 红石滩的红石已经不多,只见到一堆堆遊人堆砌的石块,这些石堆不知叫哈达还是玛尼,搞不清楚。坐在溪水边,望着红色褪尽的石头,心情有些微失落。正当此时,身边的水潭忽然水花四溅,水珠溅到我衣服上,原来机师、儿子和平爷在瞄准我身边的水溪掟石头;继而,儿子砌起了石块;堆好后,机师和平爷有了目标,对着它玩掟中有奖;随后,平妈问人借了两顶藏式毡帽来影相,真是闷中作乐,嘻嘻哈哈地玩了一个小时。有关红石,我们后面还会提到,暂且按下不表。 坐缆车下行时,看到了冰川融化成河的临界点。细流汇聚其他山上下来的溪水,形成了环绕磨西台地的磨西河。磨西台地,即磨西镇所在的位置真是很神奇,是在山谷中高高凸起的一片平台,在此居住的人,既不会受到山泥倾泻的侵害,又可以种植粮食,享受山里的清新和宁静,实乃一个世外桃源。 下到三号营地,已是14:00,不知不觉地,含路程我们玩了差不多四个小时。在酒店简单用膳后,我和机师决定往城门洞一行,其他人则先行搭观光车下山到“木林森村客栈”,我儿子说,不想再行昨晚的那条路了,有些恐怖。事实上,恐怖的还在后面。 15:00,我和机师出发,我在前,机师在后。偶然间,我们发觉长满树木杂草的脚边竟然是悬崖,我俩行走在只有不到两个脚掌宽的悬崖边,加之地上湿滑,一不留神踩错点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贴着山壁行,又不能太慢,因为要赶回去搭17:00最后一班观光车下山,按资料介绍,去城门洞单程要徒步四十分钟,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两小时。 两人狼狈地向前赶路,遇到一个当地人,问路,指引沿右手边小路前行即到。继续前行,耳边水声隆隆,到了一条分岔路,左边可到河滩,于是按照路人的指引走右边,不远处有一石牌,内容已被刮去。再往前,见到一条小桥向左,右边无路。过了小桥,见到一件简陋木屋,路至此突然中止,堆满了横七竖八的树枝,看不见前面的路,也没有岔路。我俩一商量,都认为城门洞应该就是冰川融化成水的临界点的位置,但因为树多林密看不到前路,不知还有多远才到。时间可能不够了,唯有放弃,回走去河滩。到了河滩,机师不死心,脱了鞋想走入河中,看看还有多远的距离,但河水太急,走了几步就不敢再行了。前两天当我写这篇见闻录时重温了一下有关的地图和资料,发现原来我们离城门洞已经触手可及,冰川舌就是我们坐缆车时看到冰川融化的临界点,城门洞就在冰川舌前面,也就是我们到过的河滩窄口位上面一点点,据资料显示,过了木屋,再走两分钟就到了,如果从河滩上去也是可以的,但要手脚并用,不过当时河水又大又急,我们不可能从河滩上去,陆路又被中断了,估计是因为危险,景区不想遊人去了。回程途中遇到一对中年夫妇也想去城门洞,我们如实地把所见所闻告诉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如愿以偿,我们只有带着遗憾离开了。 下到“木林森村”,住进木屋内,冲过热水凉,吃过晚饭,一天的疲累就消失了。“木林森村客栈”,小岳称之为“木木木山庄”,在海螺沟内一号营地前的村落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毕竟还是在山内。如果仅到“木林森村”,是不用买门票的,因为在一号营地还会验票。“木林森村”原来应该是两兄弟分开经营的,现在还可以看到两个招牌,一个是“木屋山庄”,一个是“木房子客栈”,后来两兄弟可能认为合在一起做更有利,于是合并为“木林森村”,每个字都有木,又是木板装饰,很有意思。 “木林森村”是我们在网上找到电话,由机师直接联系预订的,并预先付了定金。彭老板,看样子二十来岁,他来跟我们说,没有收到我们的定金,害得机师跟他又理论,又联系银行查找证明,扰攘一番后总算把事情弄清楚。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原本彭老板说好送我们出沟口,现在又想我们约的车直接来接,估计他是不想嘥油。我们很坦白地跟他说,我们已经约好了,这样变更不是很方便,他就说由他来跟对方谈,都是本地人好说话,问我们司机的姓名和电话,我们以买卖双方的诚信为由拒绝,但彭老板很聪明,居然根据蛛丝马迹猜到了是小岳一家,我们唯有默认了。于是彭老板作为中间人帮我们约了小岳明早八点来接,按原来商定的价格。其实这也是好事,免了行李搬来搬去的麻烦,这也是我们不阻止他的原因。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呢,后面再讲,暂且不表。 约好车,早早睡觉,三个大小细路的高山反应症状消失了,明天还将继续我们的旅程,等待我们的下一个地方是:康定。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44-r1331284-journals.html2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