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杭州——A Beautiful City |
杭州——A Beautiful City |
2011-08-23lvping.com |
2011年4月29号,提前放假3天(29号到1号),好久没有出去游山玩水的我,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狂野,又到周边小玩了一把,来了一个一日游的行程,目的地自然是我常去的地儿—杭州。自从上海到杭州通了高铁以后,大大缩短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大大增加了来回杭州的成本。上班途中,正好途经一个火车票售票点,好家伙~单程82元,来回是164元。单程的价格都快赶得上春秋航空的飞机票价格了,记得我以前坐过春秋航空99元的飞机,是从上海飞青岛的。带着些许的无奈,不得不接受这个价格,谁叫别的普通车次的火车票都变得一票难求了呢。 去杭州的火车是G7305次,早上9点从虹桥火车站出发。记得那天我是早上7点30分左右出门的,通过乘坐地铁3号线换乘10号线的方式,花了1个多小时到达了虹桥火车站,确实如新闻里所说地一样,虹桥火车站的指路牌标识不清,我问了2个地铁工作人员才找到了正确的火车站入口。第一次在上海坐高铁,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奇。去年10月,我就连续两次乘坐了北京到天津的往返高铁,那时候的时速都已经达到了350km/h。不过虹桥火车站的布局倒是和北京南站的格局有的一拼,有很多相似之处。G7305次列车准时发车,大约是9:45分到达杭州城站,路上行程不表。杭州城站——终究是对我有特殊意义的地方,遥想去年2月:从广西南宁坐车30个小时到达杭州城站,狼狈地从杭州城站坐动车回上海的场景,只能莞尔。出了杭州城站,就有公交车坐,这里对我来说太熟悉了,很容易地就坐上了公交“游1”,目的地就是——西湖。1年前我来过杭州,但是这次来发觉这里变化那是相当地大,感触最多的不是高楼大厦的林立,而是道路变“窄”了,去西湖的路足足走了1个小时啊。车到西湖边,一个箭步窜下了公交车,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西湖的游船渡口。由于临近“五一”小长假,道路两边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整个西湖也分外妖娆。45元钱购买了西湖的船票,这个船票价格还真没有长,和之后的六和塔景点的门票一样,依旧是几年前的价格,这点不得不钦佩杭州市旅游部门的魄力。 西湖的游船现在都统一使用了画舫作为运输工具,也给西湖带来一丝古色古香的风味。当然了,如果需要享受更加惬意的行程,也不妨租一艘手摇船,畅游西湖,体会西湖独特的美。西湖的游船——画舫,分为两个部分:前部较为清幽,晒不到太阳,较为舒适;后部空间较小,完全暴露在太阳底下,但风景不错。如果你不想错过如此美景,就忍受一下阳光对你短暂的煎熬吧,坐在船后部,保俶塔、白堤、雷峰塔、断桥等耳熟能详的景点都能尽收眼底,绝对不会错过。现在的西湖游船只在西湖中停靠小瀛洲,以前都停靠湖心亭的,或许游客太多了,处于保护的考虑吧。 从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三潭印月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早已享誉世界,游人到此无不驻足留影,到了晚上,三潭印月更是能够让水天之间出现数个月亮的倒影,无不令人啧啧称奇。康熙御碑亭由于受到游人过度的“骚扰”,现在已经用一个木栅栏围了起来,游人只能依稀隔着木栅栏与御碑合影,记得之前来这里的时候,是敞开的,没有如此这般场景。 结束了小瀛洲的参观,从另一端的码头,乘船前往花港观鱼码头。等船倒是等了20分钟,许久才见船来,一艘还装不下,等第二艘来了,方才上船。一到花港观鱼码头,就发现好多导游团的身影,很多导游团也是冲着花港观鱼来的,这里属于免费景点。在小瀛洲的九曲桥上已经饱览了肥美的大鲤鱼的身影,黎孟波也就跳过了花港观鱼这个景点。不过时不时有骑自行车的游客从身边掠过,也别有一番风景,其实在杭州租上一辆自行车做一次环湖的骑行,也是一种不错的出行方式。出了码头,左转,走100米就是公路了,公路的左面就是雷峰塔,净寺,右面则是钱塘江方向,包括虎跑泉,杭州动物园和六和塔等景点。不怎么喜欢新建的雷峰塔,毕竟后来建造的塔过于现代化,看上去就是个钢筋混凝土的堡垒,还有现代化的电梯,弄得有点不伦不类,失去了那份古朴,唯一上塔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塔顶一窥西湖全貌,如是而已(不过个人觉得,在保俶塔所在的葛岭也能够看到西湖全貌,又何必花这冤枉钱呢?上一次六和塔也贼贵贼贵的)因此我选择了钱塘江畔的六和塔。坐车不过15分钟的样子,就到了钱塘江畔,气势恢弘的钱塘江大桥就毅力在眼前。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重要的交通要道。 下了公交车,向前走不到5分钟的路程就是六和塔的售票处,依旧是门票30元,算上这次,应该是我第3次登塔了,每每上塔,心情迥异。走在上塔的石阶路上,发觉两边的栏杆上都扎满了红丝带,似乎之前在这里搞过一场什么大型的活动。走到六和塔下,从最下方往上仰望,顿觉自己的渺小。绕塔一周,找到了入口,现在上塔也要安检了,解下重重的背包,放入安检的机器滚了一遭,顺利过关后,就开始了登塔。能够参观的塔是六层,起初的楼梯是石头的材质,走过两层楼之后就是木质的楼梯了,走在上面嘎吱嘎吱地作响,令人不禁忐忑起来,看看周围,登塔的既有耄耋的老者,也有天真无暇的儿童,一个不安的心也就平静了下来。快速通过后便到了塔顶的,眼前豁然开朗,从任何一个窗户望出去都是那渊源流淌的钱塘江,远处轰鸣的火车徐徐通过钱塘江大桥,近处有大型的轮船在钱塘江上游弋,脚底下更是有宛若芝麻绿豆般大小的汽车在那里缓慢地挪动。迎面吹过江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心中的烦恼顿消,唯有如画般的景致映入眼帘。美中不足的是,塔顶的外檐的每一片瓦片上都被人故意用小刀刻上了“到此一游”、“山盟海誓”的留言,不免令人唏嘘。在塔上吃了点自带的干粮,并在塔顶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下楼,与六和塔依依惜别,开始了新的行程(六和塔公园的后方还有很多中国各地佛塔的模型,但由于破败不堪,没有任何欣赏价值,黎孟波也就没有去参观,另外在小池塘里发觉了很多小蝌蚪,春天的时节,也正是青蛙繁衍的时候) 【六和塔简介: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木檐十三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修建,塔的内部有六层是封闭的,七层与塔身的内部相通,自外及里,塔可分外墙、回廊、内墙和小室四个部分,形成了内外两环。内环是塔心室,外环是厚壁,回廊夹在中间,楼梯置于回廊之间。外墙的外壁,在转角处装设有倚柱,并与塔的木檐相联结。墙身的四面开辟有门,因为墙厚达4.12米,故而进门后,就形成了一条甬道,甬道的两侧凿有壁龛,壁龛的下部做成须弥座。穿甬道而过,里边就是回廊。内墙的四边也辟有门,另外的四边凿有壁龛,相互间隔而成。内墙厚4.20米,故而每个门的门洞内,也形成了甬道,甬道直通塔中心的小室。壁龛的内部镶嵌有《四十二章经》的石刻。中心的小室原来是为了供奉佛像而设的,为仿木建筑,制作讲究。六和塔所有壶门的造型,线条流畅,圆润美观,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做法。塔身的第七层和塔刹是元代重修的。】 六和塔对面有车能坐到西湖大道,就是之前乘坐西湖游船的地方。本来想去岳王庙的,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去逛街吧,走在宽阔的延安路上,街边商户林立,好一派省会的模样。往前走了好一大段,在一家“开封菜”略作休息,走不多远就是“吴山广场”,一个杭州市民广场上常举办大型集会、演出的地方,附近有车展,围观了很多人,好不热闹。从吴山广场的一侧上山,沿着车道两边,徐徐上山,尽头就是城隍阁。城隍阁位于吴山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目前城隍阁的门票是30元,黎孟波觉得有点贵,但是都走到这里,就进去瞅瞅吧。其实来到城隍阁就是一个独立的主建筑,周围还有些戏台等建筑物作为陪衬。城隍阁内有电梯,很现代化,可以到楼顶看西湖的全景,苏堤、白堤、雷峰塔、保俶塔还有湖滨路看得都很清晰,在这里能顺便品品香茗,迎面湖风掠过耳颊,也别有一番乐趣。或许是临近傍晚的缘故吧,这里都没有什么人,比起杭州别的景点来说,这里又多了一份清幽。城隍阁一楼是“上海世博会”的杭州案例馆,从世博会原汁原味地搬了过来,完整地展现了杭州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给了我这个没有去参观过杭州案例馆的人来说,多了一次补课的机会。从城隍阁出来,往山下走,会途经十二生肖石,虽然不是很像,或许是我看不真切,只是在那里匆匆逗留,徐步离开罢了。原路返回,到了山底下就有一个“知味观”的连锁店,竟然是品尝小吃的地方,东西都是速冻的,很后悔进去吃,而且是一点都不好次,早知道找一家大一点的店去吃西湖醋鱼和叫花鸡这些杭州名菜了。在知味观里,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就逃也似地走出来了。 吴山广场附近就是河坊街,自民国以来,分别为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当时远近闻名得区片。这里特色小吃、 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目前河坊街已经被改造成一条步行街,来往的游人络绎不绝,但是总觉得和很多地方的古街古巷有很多雷同之处。最最让QQ:156761530难忘的是在这条街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叫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很神奇的地方。里面确实有很多精彩之作,令人大开眼界,整个人完全置身于铜雕的海洋。相关的器物有:佛教的、皇家的、动物的、植物的,各种形状,种类繁多,惟妙惟肖,绝对地大开眼界。最最令黎孟波难忘的是“一张龙椅”,由铜器浇筑而成,高高的龙头翘起,两边的扶手又极其地结实,坐在上面有一种号令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当然了坐一坐是免费的,不收钱,嘻嘻。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里面逛上一圈至少需要1个小时,细细品味,别有情趣,毕竟很多东西现实生活中不曾谋面,不得不为大师的杰作所折服。 【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坐落在杭州历史古街——河坊街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及子朱军岷集五代人的艺术精华、倾其所能,澄清心虑,规天矩地、铁魂铜魄,画栋雕梁,以铜为精华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交融和合,成就于三千平方米的居民大宅中。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这座世上仅有的江南铜屋,在不断的修缮和保护中,必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此铜雕博物馆内陈设朱炳仁大师的艺术作品,有铜书画、铜壁画、熔铜艺术、铜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等等。 走出江南铜屋,徐徐向前,就见到各色的杭州特产临街摆放,供游人驻足欣赏。到处逛逛,其实和上海的很多东西很相似的,或许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宾客更有吸引力吧。街上有两个药房倒是很神奇,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一家叫“回春堂”,一家叫“胡庆余堂”,都是老字号。回春堂里熙熙攘攘的,抓药的、问医的人都有,还有一些好奇的游客拿着相机在那里一顿猛拍,就连老外也睁大了眼睛在那里探究一些陌生的事物。回春堂的正门正对着河坊街,空间不大,一眼望的到边;胡庆余堂的正门则正对着大井巷,显得不怎么起眼,但是屋内却别有洞天,里三层外三层,宛若一个大户人家。或许是正值傍晚6点的缘故吧,屋内并没有来买药的人,倒是营业员的数量远远大于顾客数。他们看到我背了个相机,一看就知道是游客,也没人搭理我,我倒清闲,东逛逛,西瞅瞅,整个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实在这里工作挺舒服的,屋子内部经过精心地装修,恢复了当年全盛时期胡庆余堂的面貌,雕梁画栋,别有一番古色古香的韵味。 【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国药号又名胡庆馀堂。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济世于民”开始筹建胡雪岩庆余堂药号,并于光绪四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并正式营业的药堂。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吴山脚下。胡庆余堂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逛完了清河坊街,提前1个小时去火车站,没想到路上交通状况极其恶劣,到了火车站,竟然错过了火车,那个心真是哇哇的凉啊!没办法,退了原来的二等座,购买了下一趟的一等座,飞也似地回了上海。唉~又是一等座救命啊,在哈尔滨,在石家庄,都是一等座救命,往事不堪回首啊。22点到达上海,虽然有些许疲惫,但是今天的游程还是愉快的;虽然有些许意外,但是今天整体还是顺利的;虽然杭州也像别的大城市一样,变得日益拥挤,但是杭州的美却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国人心中,也包括世界人民的心中。特此祝贺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4-r1331439-journals.html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