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荥阳游记】环翠峪卧龙之处 |
【荥阳游记】环翠峪卧龙之处 |
2011-08-24lvping.com |
荥阳游记:环翠峪卧龙台 最近,中央和省、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了电视戏曲片豫剧《福星照万家》,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那云蒸霞蔚、山雾云海、红霞满天、旭日东升的外景,就是在荥阳市浮戏山环翠峪拍摄的。我羡慕那里的秀丽风光,更向往那里的瑰美奇妙的云海。 . 到环翠峪游览观光,如果没有看到云海,就像登泰山没有看到日出一样令人惋惜。可我早有打算,正值秋夏之交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就夜宿在环翠峪的一个宾馆里了。 星期日早上天没亮,我们就沿着河溪向卧龙台进发。当太阳似露未露时,只见山谷中蒸腾起丝丝水气,如烟如絮,渐渐凝结为云,慢慢牵联融合,汇成了万匹白练、千丈银涛,漫卷而来,把所有的山峰、奇石、树木,花草、河流、溪旁都淹没了。我们只好相互搀扶,踏着陡峭的山间小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待到山腰时,白云从足下翻动,从身边擦过,我伸出手去,抓一把云絮,抽丝拔绒,剪缎裁罗,陶然如小孩戏耍,忘乎老之将至。这时,我想起前人观云留诗道出的韵味:“青云一缕似开甑,渐裹林峦到上层。我已沉浮人海倦,楼窗闲敞看云升。”俯瞰云气空溟的山谷,我极力挥舞着手臂尽情地欢呼着……不知不觉我已踩在云端,飘飘欲飞,只疑是山是瑶台,人是云中仙子,多少尘世的郁积污垢都被这白云滤洗得干干净净。美丽的云海风光,真令人心旷神怡。 倚石而坐,看浓云在深山峡谷升降沉浮,任清风在发际衣襟撩乱拂平。小憩之后,我们又升空度海,腾云而去,不一会儿便来到紫玉岩下。只见前面峭壁千寻,碧石青林,奇花异草,白云缭绕,悬崖下有一钟乳石洞,深二丈,高七尺,宽一丈,洞内有寇天师的“石床”。据《河南通志》载:“寇谦之,字辅真,隐居方山,修传道陵之术……所居,今谓之神仙洞,石壁间,丹灶尤存”。这就是寇谦之修行炼丹的地方。谦之为后魏平谷昌平人,生于公元365年,从成功兴学道于方山(现为浮戏山),后隐松阳。始光中召至阙,极敬重。谦之在方山修道很久,所以方山实为“新天师道”的发祥地。我们从洞中出来,好像和谦之一样也变成了仙人,云蒸雾霭,飘若仙际。 我们攀天梯、过南门,登上了680多米高的卧龙台山极顶,眺望四周山峦、巨壑深谷,烟云弥漫,浩瀚无涯,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有的峦峰像座座小岛,时隐时现,变化无穷;有的似只只小鸟,在水中嬉戏,沉浮上下。白云飞来飘去,时起时浮,赛似波涛,汹涌澎湃,山风起处,松涛轰鸣,又像拍岸的潮汐声。据《汜水县志》记载:“浮戏山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山峦仅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因此而得名。今来观之,名不虚传。我很佩服创造出“云海”这个名称的人,他的想像力太丰富了,我很难想出什么词汇比“云海”这个名称更能形象地描绘出浮戏山云景的实况了。 最可观的还是旭日初升的时候看云海,其壮观程度不弱于黄山云海,怪不得《福星照万家》电视戏曲片的云景是那么神奇瑰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看到的画面,竟是中原大地上浮戏山的云景。我怀着这样的心情静静地等着,这时山巅云收雾散,天空碧蓝透明,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照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观。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变幻着自己的样式,真乃有趣。 收回目光,俯视脚下,看到玄武岩上布满着皎洁的天然云花石。我想,这片片云雾为什么不随阳光、山风散去,却留在这山石上等着我,是表达我对山雾的痴情赞美,还是表达我对白云的赤诚怀恋?其实这是一种年深日久形成的附生的低等藻类,而不是山雾、白云的留情,更不是黄龙、火龙落此带来的云。这些自然天成的奇景与山雾云海毫无关系,不过是一巧合罢了。 阳光映照,彩云飘飞。随着霞光的不断变化,使层峦叠嶂也有了生命,它们起伏着、奔涌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停地变幻着色彩,这一刹那,我们也仿佛融溶在这博大灵秀的云与山之间,一个个变得灿烂而充满生机。这时我赶快拿起相机,留下了浮戏山观云海的倩影。 最近,中央和省、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了电视戏曲片豫剧《福星照万家》,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那云蒸霞蔚、山雾云海、红霞满天、旭日东升的外景,就是在荥阳市浮戏山环翠峪拍摄的。我羡慕那里的秀丽风光,更向往那里的瑰美奇妙的云海。 . 到环翠峪游览观光,如果没有看到云海,就像登泰山没有看到日出一样令人惋惜。可我早有打算,正值秋夏之交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就夜宿在环翠峪的一个宾馆里了。 星期日早上天没亮,我们就沿着河溪向卧龙台山进发。当太阳似露未露时,只见山谷中蒸腾起丝丝水气,如烟如絮,渐渐凝结为云,慢慢牵联融合,汇成了万匹白练、千丈银涛,漫卷而来,把所有的山峰、奇石、树木,花草、河流、溪旁都淹没了。我们只好相互搀扶,踏着陡峭的山间小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待到山腰时,白云从足下翻动,从身边擦过,我伸出手去,抓一把云絮,抽丝拔绒,剪缎裁罗,陶然如小孩戏耍,忘乎老之将至。这时,我想起前人观云留诗道出的韵味:“青云一缕似开甑,渐裹林峦到上层。我已沉浮人海倦,楼窗闲敞看云升。”俯瞰云气空溟的山谷,我极力挥舞着手臂尽情地欢呼着……不知不觉我已踩在云端,飘飘欲飞,只疑是山是瑶台,人是云中仙子,多少尘世的郁积污垢都被这白云滤洗得干干净净。美丽的云海风光,真令人心旷神怡。 倚石而坐,看浓云在深山峡谷升降沉浮,任清风在发际衣襟撩乱拂平。小憩之后,我们又升空度海,腾云而去,不一会儿便来到紫玉岩下。只见前面峭壁千寻,碧石青林,奇花异草,白云缭绕,悬崖下有一钟乳石洞,深二丈,高七尺,宽一丈,洞内有寇天师的“石床”。据《河南通志》载:“寇谦之,字辅真,隐居方山,修传道陵之术……所居,今谓之神仙洞,石壁间,丹灶尤存”。这就是寇谦之修行炼丹的地方。谦之为后魏平谷昌平人,生于公元365年,从成功兴学道于方山(现为浮戏山),后隐松阳。始光中召至阙,极敬重。谦之在方山修道很久,所以方山实为“新天师道”的发祥地。我们从洞中出来,好像和谦之一样也变成了仙人,云蒸雾霭,飘若仙际。 我们攀天梯、过南门,登上了680多米高的卧龙台山极顶,眺望四周山峦、巨壑深谷,烟云弥漫,浩瀚无涯,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有的峦峰像座座小岛,时隐时现,变化无穷;有的似只只小鸟,在水中嬉戏,沉浮上下。白云飞来飘去,时起时浮,赛似波涛,汹涌澎湃,山风起处,松涛轰鸣,又像拍岸的潮汐声。据《汜水县志》记载:“浮戏山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山峦仅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因此而得名。今来观之,名不虚传。我很佩服创造出“云海”这个名称的人,他的想像力太丰富了,我很难想出什么词汇比“云海”这个名称更能形象地描绘出浮戏山云景的实况了。 最可观的还是旭日初升的时候看云海,其壮观程度不弱于黄山云海,怪不得《福星照万家》电视戏曲片的云景是那么神奇瑰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看到的画面,竟是中原大地上浮戏山的云景。我怀着这样的心情静静地等着,这时山巅云收雾散,天空碧蓝透明,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照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观。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变幻着自己的样式,真乃有趣。 收回目光,俯视脚下,看到玄武岩上布满着皎洁的天然云花石。我想,这片片云雾为什么不随阳光、山风散去,却留在这山石上等着我,是表达我对山雾的痴情赞美,还是表达我对白云的赤诚怀恋?其实这是一种年深日久形成的附生的低等藻类,而不是山雾、白云的留情,更不是黄龙、火龙落此带来的彩云。这些自然天成的奇景与山雾云海毫无关系,不过是一巧合罢了。 阳光映照,彩云飘飞。随着霞光的不断变化,使层峦叠嶂也有了生命,它们起伏着、奔涌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停地变幻着色彩,这一刹那,我们也仿佛融溶在这博大灵秀的云与山之间,一个个变得灿烂而充满生机。这时我赶快拿起相机,留下了浮戏山观云海的倩影。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57-r1331589-journals.html2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