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OCEF义工日志_2009年四川图书监察手记之一

OCEF义工日志_2009年四川图书监察手记之一

2011-09-14lvping.com


  2009年11月,我出发对四川地区的一些受捐学校进行了监察,了解那里对于OCEF捐助图书的使用情况,在这里说一下路途经过,以供大家作为将来的出行参考。

  出发之前,首先要规划好出行路线。而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列车。在这里推荐一个好用的工具,“极品时刻表”,是一个网上下载的小程序,放在自己的电脑里面,可以随时查到当前的列车路线、所到站点和票价,对于规划行程路线很是方便。下载地址是:www.jpskb.com,这个网站上的时刻表会随着列车班次的变更而升级,随时可以到网站上下载最新的版本。除了列车之外,这个时刻表还能查到飞机航班的起、终点站及飞行时间。

  这次监察工作,计划监察川东南和川东北地区的一些学校,对照地图和列车时刻表程序,很快就选好了路线。十一月份,我出发去四川。这个时间选得不是太好,因为十一月已经开始冷了,山区里面更是冷得厉害。如果大家想要出行的话,还是在四月到十月之间比较合适。

  出发前,我去防疫站,却没有能够打上甲流疫苗,结果第二天就感冒了,到现在也不清楚那是不是甲流。对于甲流的防控方法,就是刚一有不舒服,就立即吃感冒药,不论是否甲流,先用药物控制病毒,不让病毒快速发展,只要不发高烧,甲流就不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在这一路上,我总是随时吃感冒药,选择哪一种感冒药倒是不太重要,关键是要用药物控制病毒发展速度,然后再依靠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病毒。

  倒了几次火车,过重庆到了川东南,然后倒汽车,来到叙永县。

  第一个要监察的对象,是叙永县的城郊中学。这个县没有通火车,只能先坐火车到较近的城市,再坐汽车到叙永。

  有些城市的火车站与汽车站是在一起的,有些城市的火车站与汽车站就相隔很远,甚至在城市的两端。这还没有什么,有的城市有几个汽车站,如果想要倒汽车的话,还需要从城里的这个汽车站赶到城市另一端的另一个汽车站,很不方便。

  在北方的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只有一个汽车站。而在四川,因为地形的关系,即使是一个小县城,也可能有三四个汽车站,位于县城的各个角落,每个车站发出的长途车通往不同方向的各个地区,给需要倒车的旅客带来了许多麻烦。在外的食宿还是比较好解决的,汽车站与火车站附近都有旅馆,可以就近住下。如果在附近找不到合意的宾馆,叫一辆出租车让他们送去就可以了。街上到处都有饭店和小吃摊,在哪里吃饭都可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尽量还是按时吃饭,不要吃冷饭冷菜,免得对胃部造成伤害,即使出门在外时也要注意。

  在叙永县的时候,感冒稍有些重了,就住下来休息一下,向宾馆老板打听了城郊中学的位置,准备去监察。这是一个县城,占地不大,公交车只有一种,就是蓝色的小面包车,按照统一的路线在城区循环开行。不过城郊中学不在这条路线上面,即使坐了公交车,下车还得走一段才能到。

  在这里介绍四川县城和乡镇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就是摩的。

  叙永县城的街上到处都是摩的,有人骑着两轮摩托车载客,送乘客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虽然是个小县城,街面上看上去还是比较繁荣,城郊中学经济上也比较宽裕,比起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要好得多了。实际上,任何一所中学都要比乡村小学富裕得多,可用的资金数量更是天差地别。尤其是在县城里的学校,一般都差不到哪里去。

  叙永是一所国家级贫困县,可是从街道上看不大出来,也许贫困的地方都在乡下,县城的环境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到城郊中学的时候,他们的新教学楼刚刚盖好主体结构,还不能入住。现在的教师和学生们都在从前的教室里面上课。这个中学能挤出钱来盖教学楼,经济状况还算良好。只是现在的教室比较紧张,没有足够的房间作为图书室与阅览室,等到新教学楼启用后,情况才能好一些。

  (上图: 叙永城郊中学大门及校园) 到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查看OCEF所捐助的图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但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因为教室紧缺的缘故,学校没有设立阅览室与图书室,所有捐赠的图书都被堆放在教师办公室附近的职工之家里面,高高地放在柜子的顶上,甚至不能用手触摸到。

  OCEF捐赠的图书通过汽车托运的方式送来,共有两千三百多本,装在六个纸箱里面。

  从送到学校开始,这些书就一直没有使用过,没有任何一本到达学生的手里。我甚至怀疑,这些纸箱是否曾经被启封过。所有捐赠的书籍,利用率基本上是零。如果说没有阅览室与图书室,所以不能拿书给学生看,这一点不能苟同。即使没有图书室与阅览室,既然书籍有堆放的地方,那么一定能找到方法,把这些书籍分发到学生手里,或者是以班级图书角的形式,让学生们能有机会看到学校的藏书。

  实际上,这个学校某些教室还是有图书角的。但那些书柜里面的书籍,大都是学生从家里拿来的,没有一本是学校的藏书。

  放着大量藏书不分给学生,而让学生从家里带书来互相交流,这种情况让人费解。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学校的领导并不重视图书工作,也不认为学生们有课外书可看是什么重要的事。OCEF捐赠的图书,就那样一直放在职工之家的库房里面,没有人想到要把它们从纸箱里面取出来,分给各个班级的学生阅读。

  对于如此不重视图书工作的学校,我无话可说,只能建议图书组暂缓后续图书捐赠工作,将募捐来的图书给予更需要书籍、图书工作做得更好的学校使用。下图1:叙永城郊中学图书堆放场所外观下图2:照片下图3:叙永城郊中学OCEF捐赠图书均未拆箱 离开叙永县,坐汽车到较近的一个有火车站的县城,坐上火车,转车到了达州。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巴中市通江县。而这一市一县都不通火车,只能在达州下车,再坐汽车去通江县。

  达州也有至少两个长途汽车站,从火车站出来,在向人询问后,弄清了去通江县的汽车是从哪个站发车,然后坐出租车穿过城市,赶到那里去坐汽车。

  通江县位于大巴山深处,从达州出发,经过漫长旅途,终于到达了通江县。

  在这座县城,有一个区域性的公益组织,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影响范围达到巴中市各区县。它关注的是生态环境,以及农民贫困的问题,这可以算是它主要关注的两个方面。而图书工作,也可以算作到扶贫项目里面去。

  OCEF与巴研会的合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OCEF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读书问题,希望能让更多的儿童看到有益的课外书;而巴研会希望能对本地区的贫困乡村有更大的帮助,从教育和扶贫方面给予贫困乡村以更多支持,两个公益组织的合作,对于达成双方各自的目标都有利。

  在巴研会义工的陪同下,我在县城的某个长途汽车站坐上车,去巴中市巴州区花溪乡的走马村去进行图书监察工作。

  下了汽车,冒着小雨,在山间走了很远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走马村。

  这是一所村办小学,教学条件很差,只有两幢平房作为校舍。

  其中一幢是新建的,所有学生都在里面学习,而旧校舍空下来,作为教师的宿舍。

  虽然是新的校舍,可是这所学校穷得连窗玻璃都没有。大巴山区的冬天十分寒冷,小学生们却只能没有玻璃的教室中承受十一月下旬的寒风。下图1:走马村小学唯一校舍窗户无玻璃下图2:走马村小学旧校舍下图3:照片

  下面是走马村小学教室里的照片。

  教室中挂着窗帘来抵御冬季的寒风,同时也遮挡住了光线,显得十分阴暗。

  在这所学校,只有两位教师,其中一位还是从城市来的支教志愿者。

  那是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大四女生,在大四的实习期,自愿到偏远山区来做支教工作。但在她的实习期结束后,这所小学,将会象从前一样,只有一位教师了。

  她是通过贵州的一个公益组织“爱心蚂蚁”,联系了巴研会,来到这里支教的,可以说是“爱心蚂蚁”组织招募的志愿者。

  除她之外,爱心蚂蚁在花溪乡还有另一个志愿者,在花溪乡中心校支教。

  听说我们来了,这位志愿者也步行到走马村小学,来与我们会面。

  这样一来,在场的就有三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了。

  我代表OCEF,另外还有巴研会与爱心蚂蚁的志愿者。OCEF注重对贫困地区的图书捐赠与助学金项目,爱心蚂蚁侧重于边远地区支教,巴研会则是地区性公益组织,各个组织侧重点不同,志愿者们关注公益事业的心情却都是一样的。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巴研会的志愿者、爱心蚂蚁的两名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这所学校的教师景老师,在当地是有名的一位教师,虽然是民办教师,却很有学识,几十年来一直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办过一个私立学校,别的区县都有家长送孩子来他的学校读书,这也说明了他的教学水平和知名度。

  巴研会与景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为走马村小学联系了许多公益组织和企业,捐助了大量书籍、教学设备和体育器材,现在正在替走马村小学募捐买窗玻璃的钱。

  双方的密切关系,从这份黑板报就看得出来:《国际小母牛灾害救援项目》是巴研会联系的,与小母牛的合作已经有多年。而走马村的黑板报,写的就是巴研会的工作,替巴研会在走马村进行宣传。在小学旁边,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超豪华”的厕所。

  实际上,这所厕所在城市中顶多只能算是普通,但在这样的偏远乡村,居然有这么干净的厕所,实在是很少见的事。

  这所生态厕所,也是巴研会联系某公益组织,为走马村捐赠的。

  在图书室里,我还有新的发现。

  巴研会联系的一个公益组织在为走马村捐书的同时,连书架都捐了。这倒没什么新奇,OCEF也常会捐读书设备给学校的。

  只是这个书架是用很便宜的材料制成的,而且便于运输和组装,成本低廉,性价比很高。

  总共只需四十一长木条,再加上几根细木条和螺丝钉,就可以制成一个坚固耐用的书架,对于贫困地区很实用。

  有的学校穷起来,连买窗玻璃的钱都没有,制造一个书架,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有的时候书籍就摊在课桌上面,供学生们借阅。

  我给这书架拍下照片,后来到文峰乡小学的时候又仔细考察了这种书架,把它发给了OCEF图书组,建议也制作一些这类的书架捐给乡村学校,既节约成本,又能给贫困乡村学校以实际的资助,很符合OCEF一贯的主张:以较少的钱达到较大的效果,产生更大的公益效用。************************************************离开走马村后,我们又去了兵山村,那里的藏书不如走马村多,不过窗户上面还有玻璃,学生们用不着挨冻了。

  这个学校,也只有一名教师,和两个年级的学生。教师除了教所有科目的课程,还要给学生们做饭,象个全职父亲。

  乡村小学的教师,一般都是代课教师,就是不列入国家正式编制的教师,一般也没有师范类学校的文凭,只是因为正式教师数量太少,因此教育部门只好从社会上招聘人员来给孩子们代课。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只有区区几百元,也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类,比正式教师的工资差得远,而且随时可能被清退,回家去自己种地过日子。勤勤恳恳为教育工作奉献了一辈子,到老来的生活和普通农民一样,没有退休金可拿,只能靠儿女养活,度过晚年。

  他们的生活很清苦,而且没有保障,可是对学生们付出的,并不比正式教师少。

  我见到的这两个小学的教师,当然都是代课教师,一个月只拿三五百元钱的报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国家下政策清退。

  学生们都住在附近农村,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就带些米来学校,教师负责给他们做饭吃,午饭在学校吃了,下午接着上课。

  在教室里,我看到了一条长长的竹片,是用来打手心的,如果哪个学生不听话,老师就会用这条竹片来招呼他。

  下山的时候,是爱心蚂蚁的志愿者陪我们一起走的。他在乡中心校支教,对当地的路程比较熟悉,带着我们走一条小路下山。

  这条路很难走,尤其是下雨泥泞的时候。陡峭的山路极滑,几次都差点跌倒摔下山去。

  那时最后悔的,就是不该穿皮鞋来爬山。奉劝大家以后如果要爬山的话,尽量不穿皮鞋,不管是什么样的运动鞋或是胶鞋,都比皮鞋要好得多。

  最后总算下了山,皮鞋虽然弄得透湿,里外沾满了泥,到底还没有在山道上摔倒,可算万幸。

  来回都需要过河,河上没有桥,只有高高的石头矗立在河水中,象是桥墩一样。过往行人就要踩着这些大石头,跳跃着从很宽的河流上通过,如果不小心的话,会掉到水里去。

  从城市来的人,都不会习惯走这样的路,走起来提心吊胆,生怕一脚踩空,落到河里,被河水冲走。

  到那时,也就只有平心静气,不去看前面有多远,一步步地向前走,这条路虽然长,早晚还有走完的时候。

  过了河,走了一段路,回到了乡政府驻地,当地人称这一片聚居区为乡场,就象很小的小镇一样。

  贫困地区乡场上,也只有一两条街道,跟繁华是没什么关系,不过是有几家小吃铺、杂货店之类。

  花溪乡中心校也在乡场上,我们跟着在这里支教的爱心蚂蚁志愿者,到乡中心校去坐了一会。

  这个学校没有OCEF捐助的书籍。在巴中地区,OCEF捐助的书籍一般都会交给巴研会,由他们选择适合的学校进行资助,在学校中建立图书室。

  而在花溪中心校,我没有看到巴研会与他们有太多的合作关系,更没有看到巴研会为他们联系的捐助。

  后来去文峰乡的时候,看到文峰中心校接受过许多企业和慈善组织的捐助,其中有许多是巴研会为他们联系的,巴研会与这两个乡中心校之间的关系与合作,可谓天差地别。

  中心校有许多学生,至少上千。教育局给予各乡中心校以权力,他们可以管理整个乡的小学,所有村小都可以算是中心校的分校。

  按照花溪乡中心校的行政命令,所有村办小学都只能开两个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最多再加一个学前班、幼儿园,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只能到中心校去读书。

  在校方看来,这样可以加强中心校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必在村办小学里跟随着教学水平不高的代课教师读书,学习成绩能够比在村小里高得多。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希望所有学生都到中心校来读书,只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太小,即使住校也无法照顾自己,才不得不把他们留在本村,由他们的亲人照顾,继续在村小上学。

  在中心校的时间,我去看了他们的图书馆,以及图书室门上的那把大锁。

  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看书而存在的,所有的藏书都被封存在图书室里面,锁起门不让学生借阅,只有在上级教育部门来检查的时候,图书室的门才会打开,让主管部门检查组看看中心校确实有图书室,而且还办得不错。

  也就是说,乡中心校图书馆的藏书并不是供学生阅读的,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

  乡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应该比村办小学强多了。可是在这方面,我去的那两所村小的学生们能够看到的课外书籍,比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多出无数倍。

  义工日志(监察手记)原址: http://china.ocef.org/bbs/viewthread.php?tid=85311&extra=&page=1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78-r1333498-journals.html2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