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西江千户苗寨休闲游(之四,游) |
西江千户苗寨休闲游(之四,游) |
2011-10-06lvping.com |
一位暑期刚去过西江的朋友用很不屑的口气评价西江——商业的很,让我一度很犹豫,要不要在西江逗留这么长时间。之前订房间的时候客栈老板也和我说,西江很小的,哪里需要连住3晚啊(原来我们准备住3晚的,后来因为没房间了最后一天才安排在凯里的)。不过,事后总结,我们的安排还是相当正确,如果走马观花,你可能会从正门进入,穿过古街,在博物馆参观一下,时间碰巧的话在芦笙场看场歌舞表演,到山上观景台拍个苗寨的全景,然后匆匆离去。你的眼里留下的是摩肩接踵的人流,是满街的银铺手工艺品铺和糟杂的叫卖声,自然觉得很商业。苗寨的淳朴需要你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融入他们的生活,去慢慢体会的。 第一天从杭州飞贵阳坐班车到凯里再包车到西江,到千户苗寨门口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多。寨门口到古街可以坐环保车,5元/人,5分钟车程,然后还得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客栈。客栈老板找了辆电瓶车,在环保车下车点帮我们接走了行李。寨子依山而建,古街虽在山谷,也有不小的坡度,不过空着手走总没问题。后来来来回回不知道在这条古街上走了多少遍。 在客栈安顿好,稍稍休整了一下,客栈老板催着我们去芦笙场看歌舞表演。歌舞表演每天上午11点、下午5点各一场,但天气不好,很有可能取消。天一直下着雨,幸亏到5点雨突然变小了,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表演。去各少数民族区旅游的时候免不了看当地的歌舞表演,大同小异,不过这里有个节目深深打动了全场观众——一群上了年纪的寨老们穿着日常装苗服,唱起了苗族古歌,天然去雕饰,声音淳朴,歌曲古拙。唱完全场掌声雷动。 晚上吃了长桌饭,喝了当地的米酒,借着酒劲,冒雨走到了山上的观景台。此景只应天上有,相信每个到此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下山坐了电瓶车,5元/人。一般景观台白天晚上要各来一次,日景和夜景是必须拍的。 鼓是苗家的图腾,据说祖先的灵魂都附着在鼓上,由世袭或选举的“鼓藏头”负责保管。游客一般都叫“鼓藏头”为“苗王”。苗王的家在山顶,拾级而上真有点累。苗王家也可住宿,风光自然不错,一览众山小么,可是,走上去实在需要花点力气。不是驴友或年轻力壮者建议不要选择。我们下山的时候看到一个游客拎个大行李箱绝望地站在台阶上仰望山顶。我们在苗王家吃的中饭,那天适逢团友二哥生日,团友张大叔(大叔其实还很年轻,外号)特意买了蛋糕上山,给二哥很大的惊喜。我们邀请苗王和我们合影,苗王听说二哥生日,让我们稍等,进屋去换了一身盛装,又给了二哥一个大大的惊喜。要知道苗王墙上挂着和不少名人的合影,穿的可都是黑色的苗服日常装啊!这个生日,一定会让二哥铭记终生。 在西江开发之前,郎德苗寨热过一阵,不过现在游客都往西江去,郎德很冷清。但是,因为曾经被开发过,之后又遭弃,所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样子,既失去了原始的味道,又没有现代的管理。包括风雨桥上卖绣片或者出租苗服的女人们,看到游客如虎狼样围过来,生怕又错失了一天的生意,目光中的焦躁一览无遗。所以这里不去也罢。 青岩古镇我在2003年曾经去过,那时《寻枪》刚放映没多久,已有一些游客慕名而来,但总体而言还是保持着古镇的清净的原貌。整个青岩镇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孤独,清净,遗世独立的味道。尤其是北门外一条石板路伸向远方,远处隐约可见“牧归的老牛”。8年过去了,又适逢国庆旅游旺季,青岩再也不是电影《寻枪》古朴的弥漫着阴霾气息的小镇,也不是我曾经见过的遗世独立的古镇,到处是人声鼎沸,到处是叫卖的猪爪,到处是劣质的手工艺品。幸亏,那条背街还是那么的清幽,青石板路发出黝黑的光,页岩砌的墙斑驳陆离。 贵阳市里的甲秀楼建议晚上去,白天车子路过,很不起眼,夜景却很美。 前阵子贵州一直干旱,黄果树瀑布水不大。不过,名声在外,到了贵阳黄果树必然要去的。 (感谢二哥、肉包提供部分照片) 寨老们唱古歌 甲秀楼夜景 《寻枪》中多次出现的背街 盛装的苗王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375-r1335223-journals.html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