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账(一)香港

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账(一)香港

2011-10-08lvping.com


  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账

  去年9月从阿里回来,我就计划着今年9月到香港走一次。虽然之前去过香港三次了,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匆匆离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香港,太值得慢慢品味了,这里既有摩天大楼林立的中环金融区,又有海边棚屋扎堆的大澳渔村,既有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兰桂坊和苏豪区,也有不通公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大浪湾,香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多样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年初,我在石家庄乐游户外论坛、新浪网驴友同行论坛、携程网、绿野、磨房都发了征伴的帖子,并且附上了详细的计划,但遗憾的是无人喝彩,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香港都不感兴趣。难道哥征的不是伴,是寂寞?一直到出发前二十天,绿野上一个叫蒂娜的驴友,和我联系说,她决定加入,那时我的港澳通行证等一切手续都已经全部办好了,只差买火车票了。北京有直达香港九龙的火车,车次是Q97次,淡季的时候,四个人一起买票,可以享受六折优惠,我在携程上发了团购车票的帖子后,北京的小冯和我联系,打算一起团购9月4号的火车票。小冯是和母亲一起去香港玩,只玩5天,所以,不能和我们一样在香港慢慢的闲逛,只能挑精华部分去玩。而我们在香港要待12天呢,很多地方都会转到的。随着蒂娜的加入,我们终于凑齐了四个人,在预定时间买到了去香港的火车票,美中不足的是,硬卧票都被旅行社预定了,只剩软卧票了,比硬卧贵100多元。没办法,只能这样了。去年去香港就是这样。

  去香港,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的,我专门列了一个项目进度表,完成以后就在上面划勾,这样不容易疏漏。六月底,我办好了港澳通行证的签注,在网上买了八达通卡和香港电话卡,买了Q97次火车票之后,又在网上订好了香港青年旅舍和澳门青年旅舍,八月底的时候,到中国银行换了8千多的港币(约合人民币6千5),还买了石家庄到北京的火车票,这样,万事俱备,只等出发了。

  9月4号是星期天,一大早6点多,吃过早餐,我就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背包背上,6点25分,准时坐上出租车来到火车北站,一路上很顺利,上午10点,走出了北京西站,到了西站的出入境联检厅,门口居然还有来的更早的,他们是跟团到香港旅游的。11点半才开始办理出境手续呢。

  我来到候车大厅二楼左侧的九龙火车票售票窗口,想买19号从香港回来的返程票,但又是只剩软卧票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明天到了香港以后再买。自费出门旅行,坐硬卧就可以了,能省的地方尽量节省一些。

  上了火车后,和蒂娜、小冯母女都见了面,大家一起聊天,感觉挺开心的。

  这趟火车其实挺快的,中午坐上车,晚上在火车上睡一觉后,第二天中午12点多就到香港了。

  9月5日,到港第一天

  由于我去年来过香港,对红磡车站很熟悉,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入关后我们先买了19号的返程票,硬卧票,然后又给八达通卡充了值,这样就可以坐地铁了。

  小冯去湾仔,我们去上环,正好是同路,我们一起坐地铁从红磡到尖东站,然后走到尖沙咀站,继续坐地铁到金钟,小冯转车到湾仔,我们转车到上环。然后坐出租车到了摩星岭青年旅舍,摩星岭青年旅舍是香港赛马会出资经营的,属于民间慈善机构设立的,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厨房餐厅,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还有热水器和过滤饮水机。有学生宿舍一样的多人大房间,我住的房间是28人间,上下铺的那种,有储物柜,可以把随身的贵重物品锁在柜子里。由于暑假已经过去,我们这个大房间里,只住了十个人。上铺都空着。

  青年旅舍坐落在摩星岭的山顶上,这里景色优美,树林茂密,站在旅舍的走廊,对面就是大海,远处是青马大桥,视野开阔,简直太舒服了。晚上还可以看到迪士尼的烟花。

  办好了入住手续、放下背包后,我们坐旅舍的免费班车下山到信德中心。

  和我同屋的一个小伙子,也是刚住进来的,是从北京坐飞机专门到香港看林肯乐队的演唱会的,还是大三的学生,现在的小孩,简直太厉害了。

  我们一起坐车下山来到信德中心,信德中心是两栋很高的楼,楼顶有招商局和信德中心两块大牌子,从很远就可以看到。楼的顶层和中间层,有红色的环状装饰色,很醒目。地铁上环站的D出口,就是信德中心。楼下两层是停车场和的士站,楼上是商场和餐饮,还有写字楼,香港由于人多地少,很多大楼都是这样的布局,包括金融中心也是这样。后来我回想起来了,去年带孩子来过这里,当时想找洗手间,经过打听,就到了信德中心的二楼。从信德中心出来后,坐出租车到的香港大学。呵呵,现在我对那一片很熟悉了,从信德中心往中环码头走,走两分钟后路边就有洗手间。要走到中环码头,也就是十分钟的路程。

  青年旅舍的班车站设在信德中心楼下的停车场,由于停车场很大,很多人来了以后都找不到具体位置,我这里再详细说一下,出了上环地铁站D出口,对面就是汽车道和高架桥,你就往右转过马路,一定要等绿灯亮的时候穿过路口,这个在香港一定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严格遵守。过了马路之后,往右前方看,就可以看见一个7-11便利店,还有一个出租车上客点,你就走到便利店前面,再穿过两条车道(注意往左看车),一直走到靠近海边的一侧墙边,就可以看到很小的一块有青年旅舍标志的牌子了,距地面一米多高,墙的另一边就是大海,就是港澳码头,还有直升飞机的停机平台。青年旅舍的班车一般都是提前5分钟到达,然后准点发车的,一定别迟到了,发车时间在青年旅舍的前台上有标注,最好记在本本上,我这里简单说说下山的时间和上山的时间,下山时间有7点45分,9点半,11点,14点,16点40分,18点30分,20点。上山的时间是10点,11点30分,13点30分,17点,19点,21点,22点30分。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仅供参考,到时候还是以青年旅舍前台公布的或者网站上的时间为准。把时间安排好了,你就可以尽情玩了。

  香港的机动车都是靠左行驶的,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太习惯,坐在车上,看着司机把车开得飞快,还感觉是逆行,紧张的要命,总有一种要撞上的感觉。后来才慢慢习惯了。我估计回到石家庄,还得再慢慢习惯靠右行驶。

  过马路的时候也是,总是弄不明白该先看哪边,后来干脆脑袋像拨浪鼓一样,左右不停的观望,然后再过马路。

  我们几个人计划去山顶看夜色。正巧青年旅舍的工作人员和我们搭乘一辆车下山,他告诉我们,可以在中环码头对面的交易广场坐巴士去山顶公园,他指着金融中心二期那栋高耸入云的大楼说,朝着那里走,就到车站了。

  我们就沿着靠海的人行便道,10分钟就走到了中环码头,然后上过街天桥,在天桥上北京的那个男孩就看到桥下的路边写着山顶小巴的牌子,我们下了天桥,果然是开往山顶的小巴车站,也是在大楼的一层,这里还有很多小巴车站,但这里不是交易广场巴士总站。

  香港的小巴不允许超载,坐满就走,没有站着的,而且车速很快,快到山顶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女孩,看着就不像香港本地人,倒是很像内地的,但她和司机说粤语,又说的很好,后来才知道,她是北京来的,在这里待了5年了,女孩气质非常好,像是练舞蹈的,快到山顶的时候,她下车了,一路小跑,不知道是不是赶着去上课的。

  坐小巴还看到一个现象是,因为车速快,乘客下车要提前告诉司机,司机听到后,举左手示意知道了,到时候会到站停车的,如果没有上车的,也没有下车的,司机就不停车了。这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率快节奏。香港和澳门的巴士都是这样,车上的扶手处都有按铃,下车需要提前按铃告知司机,否则,如果无人上车,司机就不靠站停车了。上车也是这样,车来了你不招手,如果无人下车,司机也就不停车了。因为每个车站有很多站牌,你不招手,司机认为你是在等别的车。

  我们在山顶广场,和小冯母女会合,我去年来过这里,就先带着大家到狮子亭看山下的风景,这时天还亮着,但已经有很多游客在等着看夜景了,随后,我又带着大家沿着夏力道走,这条道是绕山顶的环线,慢慢走需要走一个小时,但正好天也黑了,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湾的夜色,这里游客稀少,视野开阔,是观夜景的最佳位置。

  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一路非常安静,此刻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华灯初上,山下万家灯火,远眺维港,美丽的夜色令人叹为观止。我们都被这美丽的夜色所折服。不停的拍照,不停的感慨。

  但相机记录的,只是一个方寸的画面,那种壮观的气势,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照片只是一个平面,缺乏渲染力。

  看完了山顶的夜景,小冯母女就先行下山了,我们则到了中环码头,坐天星小轮,到尖沙咀的星光大道,从九龙远眺港岛的夜景,走在尖沙咀海滨花园大道,隔着维多利亚港,对面港岛那些摩天大楼上的广告霓虹灯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并且不断的变换着颜色,看着夜景,吹着海风,真是一种享受。

  从尖沙咀坐地铁到了上环,坐上10点半的旅舍班车,回到了山顶的青年旅舍,累了一天了,洗洗睡了。

  9月6日

  今天是我们到香港的第二天。我想趁着刚到香港,体力还不错,就走走麦理浩径吧。

  早晨我们7点45分坐班车下山,下山的时候,旅舍里的大部分人都还在睡着,我心里暗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懒虫和小懒虫们,是不是要睡到上午9点啊。

  到了信德中心,我们从上环坐地铁到了沙田,在沙田吃了早饭,我也听不懂粤语,更不会说粤语,就连说带比划的点了3号套餐。居然是西餐,平时从来不用刀叉吃饭,现在用起来真别扭,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索性只用叉子吃吧,三口两口就把主食吃了,有一小盒,上面一个中文字也没有,后来问蒂娜才知道是奶昔,是往面包片上抹的,还有一个小盒是黄油,也是往面包片上抹的,此时我的面包片已经吃完了,那也不能浪费掉了,用小勺子全扒拉到嘴里了。

  事先查的攻略上说,在沙田坐299路车可以到西贡,前面说过,香港地少人多,很多设施都是呈立体状分布,比如信德中心大楼,楼上是写字楼商场饭店,楼下是出租车站和临时停车场,地下是地铁站,沙田新城市广场也是这样的,楼上是商场餐厅,楼下是公交车站,地下是地铁,相互之间有电梯连接,楼和楼之间也有长廊相通,非常方便。

  我向一个站在窗户边正吃早餐的中年人打听299路公交站在哪儿?他可能是怕说不清楚吧,就端着咖啡纸杯,带着我们坐电梯下到地面的巴士总站,然后拐了两个弯,指着一个站牌说,就在这里等车。然后,又坐电梯上楼了,简直太热心了,我很感激的冲着远去的他微笑挥手。帮助了别人,他内心肯定是快乐的,希望这份快乐能带给他好运。

  从沙田坐巴士到西贡,感觉走了很远。路过马鞍山的时候,我看到了恒安屯和耀安屯,90年来香港的时候,住在姑姑家,姑姑家的对面就是恒安屯和耀安屯,如今,姑姑和姑父早已去世,表哥表姐们也各自奔波,忙于生计,彼此早已没有来往了。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是从沙田坐85K到这里的,现在已经通了地铁。本来这次我打算专门故地重游,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后来实在是没有时间了,以后一定会再来的。

  299的终点站是西贡码头,从这里坐94路车,在上窑站下车,就是麦理浩径的起点,在起点标志前拍照留念后,我们开始了徒步,从这里到万宜水库的东坝,全是公路,当时正是中午11点多,烈日当头,一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只遇到一个香港的驴友,也是走这段路,不过他体力很好,甩开大步,一会就和我们拉开距离了。

  香港有23个郊野公园和三个海岸公园,这些地方的总面积占香港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公园包括了山岭、森林、湿地、海岸线,还设有烧烤和露营场地,每年有一千万人次的游客到公园游览。

  香港著名的远足径有四条,麦理浩径,东西横贯新界地区,全长100公里,卫奕信径,南北纵贯港岛九龙新界,全长78公里,港岛径,跨越香港岛五个郊野公园,全长50公里,凤凰径,环绕大屿山岛南部,全长70公里。麦理浩和卫奕信都曾经就任过香港总督,也都是远足爱好者。

  麦理浩径是香港户外很有名的一条行山径,香港有很多郊野公园,郊野公园中有很多山路,彼此连接贯穿,沿途景色很美,比较知名的有麦理浩径,卫奕信径,港岛径,凤凰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麦理浩径全长100公里,贯穿了八个郊野公园,全程分为10段,每500米有一个标注,上面写着你此时的准确位置,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求救时,便于救援人员准确定位。香港的通信网络覆盖了大多数的郊野公园。

  除了这种强度稍大的山路外,郊野公园还有很多家乐径,一般强度不大,适合全家老小行走的。这些山路的路标都非常清晰,迷路的可能性很小,很多岔路口都有路标,路标上有距离和行走的时间,除了路标外,还有局部地图和示意图,上面标注当前所处的位置。

  此前我并不了解蒂娜的体力,走起来后才发现,她走的很慢很吃力,我随便放开了走一会儿,就能把她甩在后面好几百米,然后又不得不停下来等她。我也是第一次走麦理浩径,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况。就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了东坝,然后离开公路,翻过一道小山,美丽的浪茄海湾突然就出现在面前,银色的沙滩上,只有几个游客,安静的海湾里停泊着几艘游艇,简直如人间仙境一样。

  下山的路上,有一块指示牌,这里是麦理浩径第一段的终点,也是是麦理浩径第二段的起点,第二段经过浪茄、西湾、大浪湾,赤径村,一直到北潭凹,这是第二段的全程。我们后来又走了一次麦径的第二段,后面我会详细说。

  下了山,我们就来到了沙滩上,树林里可以扎营,附近有水源,这里有一个村子叫浪茄村,有一个教会的戒毒所,也许是这里不通公路的原因,游客稀少,我们甚至没有见到村子里的人,只有海滩上的几个游客在戏水。

  我们继续上山,但蒂娜实在是走不动了,走一步,休息5分钟,就这样艰难的上到半山上的一个小亭子,前面还有多远才能到公路我也不知道。在这里只遇见了一个老外,老外说他也不知道前面的路,但他会一直走下去的。看着累垮了的蒂娜,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原路返回,此时已经下午5点多了,要是走不出去,今晚只能在这里露宿了,我当时真的有些绝望了,心里想着肯定赶不回去青年旅舍了,当我们又走回海滩的时候,竟然遇见了一男一女两个驴友,不知道是不是夫妻,但也是走这条路的,我详细的向他们打听了情况,他们很热心的帮助我们想办法,他们建议我们如果体力好,一直走下去,一小时后就可以搭到公交车,如果实在没体力了,就走回到东坝,那里就有公路了,也可以打电话叫到出租车的。他们甚至热心的鼓励蒂娜说,可以陪着我们慢慢一起走。但我看蒂娜真的是筋疲力尽,就别连累人家了,于是挥手和他们告别,我和蒂娜返回东坝,香港的驴友真的很热心,乐于助人,好人啊。

  这里不通公路,要想走出去,就只有坚持翻过那道山,回到东坝。这个山路,看着坡度大,看着路长,真的走起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的。6点半的时候,我们终于回到了东坝的凉亭。凉亭边贴着电召的士的小广告,看来经常有人打电话叫出租车过来接的。我按照广告的电话打过去,接线员说的是粤语,我也听不懂啊,我只好请旁边的一辆私家车的司机帮忙,那人很热心的翻着他的名片夹,找到一个号码用他的电话打过去,问到了西贡的出租车中心的电话,然后让我直接和调度员讲话,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调度员帮我联系好了出租车,20分钟后到,告诉我那个出租车的车牌号码,并特意嘱咐我说,一定要坐那个车走,不能搭别的车。那是当然了,做人要有信用。

  刚放下电话一会儿,就有一个出租车来了,空车,我一看车牌不对,继续坚持等。过了十几分钟,又来了一辆出租车,是我们订的那辆,我上车后,司机还问了我的手机号和姓名,确认是我们之后,很快把我们送到了西贡码头。此时7点半多了,天已经黑了。

  到了西贡码头我们就不怕了,这里有很多小巴到彩虹地铁站,到了地铁站就更不怕了,坐地铁到上环就很简单了。(说明一下,香港的巴士就是内地说的大公共车,小巴就是中巴车,的士就是出租车,入乡随俗,我这里就按香港的习惯说了)

  一天都没好好吃饭了,我们在西贡码头附近找了一家饭馆,连坐着休息喝水,简单的吃完了晚饭。出了门就是到彩虹地铁站的小巴,上车刷八达通卡,司机的上方有个显示车速的显示屏,我发现车速居然都到了70多了,还是走的山路,也许香港的交通秩序很好,因此车速快些也没事,十几分钟后,我到了彩虹地铁站,再十几分钟后,我出了上环地铁站。居然还能赶上10点半的班车。为了犒劳自己,庆祝顺利归来,我在711便利店买了两罐啤酒,买了吉野家的牛肉饭打包带走,回去美美的又吃了一顿,洗洗睡了。这可比露宿在浪茄海滩要舒服多了啊。

  9月7日,到港第三天

  今天是星期三,香港的博物馆周三都免费对公众开放,我们计划参观科学馆和历史博物馆,但这些馆开放时间一般都在下午,加上昨天有些累,所以,我们上午的安排是在上环附近活动。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都很喜欢在一些大街小巷里游走,尤其是逛一些小街巷和菜市场,这样最能体会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也最具有当地的特色。还好,蒂娜也喜欢这样漫无目的的瞎走。

  上环和西环的小街小巷太多了,即使我们这样走,也顶多算是走马观花,那些深藏在小巷深处的小吃店,特色小店铺,还是和我们擦肩而过,没有发现。

  我们在上环街市闲逛着,看到一座古老的建筑,一楼是很多小店铺,二楼是卖布匹的,后来知道那是西港城,也是港岛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了。

  我们沿着皇后大道走着,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半山扶梯,坐扶梯上去,在荷里活道闲逛,很多卖古董的,我们穿街走巷,在小巷子里找了一家小店吃了午饭,继续沿着德辅道走,很快就走到了汇丰银行大楼前,这里还有立法会大楼,也是古老的建筑了,圆顶方楼,尽管身处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但别有风格的立法会大楼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在立法会大楼的一侧,还有皇后像广场,只是皇后像后来被移到了维多利亚公园。这里好像只剩下一个基座了。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坐地铁到了尖沙咀,出了B2出口,就是金马伦道,走了5分钟,就到了香港科学馆,这里面很适合带着孩子来玩,很多科学原理都是通过亲手操作仪器就能弄明白的,浅显易懂,孩子们玩的很快乐。连大人也忍不住亲自操作一下。

  印象最深的是地下一层的一些玩具,拼图形的,看着很简单,可就是难倒了很多人,旁边有答案,实在不会了可以随手翻看,哈哈,原来是这样的啊,恍然大悟。

  出了科学馆,对门就是香港历史博物馆,正巧有个名为《五味纷陈—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的展览,展览的内容全部都是我所熟悉的,是40年前至20年前内地的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展览,里面有我熟悉的铁皮暖水壶,搪瓷大茶缸,高脚痰盂,搪瓷脸盆,小人书,羊拐,粮票,布票,副食品本,军帽,军大衣。还有黑白的全家福照片。看得我禁不住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些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只是一件展览品,对经历过那种生活的我来说,如同翻开了尘封已久的一本书。那时候的内地,物质生活极为贫乏,每年春节的时候才会做身新衣服,才会吃到水果糖,孩子们的玩具是羊拐、糖纸,纸烟盒、火柴盒皮,女孩子就是跳皮筋。电影就是样板戏。生病时的特殊待遇就是桔子汁水和水果罐头。我永远也忘不了79年年底我家刚从新疆搬回内地的时候,母亲来不及给我们做棉衣,姑姑就从香港寄来了两件羽绒服,穿着那个暖和那个轻啊,一直到我上高中实在穿不下了才闲置。后来母亲还拿给我外甥穿。一直到现在还舍不得扔掉。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

  很多观众在留言本上写下了发自内心的话,我也写了一句:历史是不会忘记的。恩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清晰的记得90年7月来香港的时候,内地安徽湖北发水灾,香港的慈善机构发起捐助活动,很多义工挎着募捐箱在街头募捐。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

  我还记得,去年来香港的时候,看到香港人为玉树地震灾民募捐,一些明星在红磡体育馆义演。汶川地震的时候,香港居民也是踊跃捐助。

  这一切,都不应该忘记,都应该深深的记在心里。

  走出了历史博物馆,我们来到加连威道,这里有家米兰店,里面很多二手的LV包,有的是全新的,便宜一些的两千多,都是奢侈品啊。

  从加连威道走到弥敦道,又走到海防道,在新港中心找了半天户外店,也没找到羽绒城店铺,只好赶紧坐地铁回上环了。

  班车很准时,回去可不能迟到。

  9月8日,到港第四天

  今天我们的计划是去赤柱。赤柱的老外很多,那里有美利楼,赤柱码头,赤柱街市,军人坟场。

  我们按照攻略上所说的,在交易广场的巴士总站,坐上了66路巴士,过了湾仔,开始向东南方向走去,翻过了一个山坡,就可以看到大海了,远处是海洋公园,经过了浅水湾,最后到了赤柱,沿途有不少海景别墅,不知道是什么人住在这里。

  我们直接来到了赤柱街市,由于今天是9点半下山的,到了赤柱就接近中午了。天气非常炎热。在逛一个小数码店的时候,我居然在这里买到了计划中的电池,松拓表上用的,CR2430纽扣电池,我在石家庄找了很久,只有修表的小摊上才有,最低价格30元,在这里19港币就买到了。太高兴了。

  在赤柱市集里,看到了一个外国小女孩,4、5岁的样子,简直太漂亮了,像个小天使一般,金黄色的头发,真想拍几张,后来觉得不礼貌啊,还是算了。但那个小女孩真的太漂亮了。忍不住回头想多看几眼。

  赤柱市集挺热闹的,大棚里面居然有空调,我说在里面闲逛,没觉得热呢。里面都是卖外贸服装,小纪念品手工艺品的,我很喜欢慢慢逛这样的小摊,简直是一种享受。

  逛完了集市,我们又走到赤柱码头,码头旁边就是美利楼,坐在码头的长椅上,吹着海风,简直太爽了。很多人都在这里享受着柔软的时光。到香港自由行真好,放松心情,无所事事,让心随着思绪慢慢飞扬。

  在码头坐了一个多小时,很多美女也结伴到这里游玩,本想偷拍几张,无奈有贼心没贼胆,相机也不够给力,不敢明目张胆的拍,只偷拍了美女的背影。香港的女孩很少有短头发的,也没有烫发的,几乎都是一袭长发飘飘,显得妩媚柔顺,非常有淑女味道。

  从赤柱坐巴士,很快就到浅水湾了。这里有很多菲佣,带着一些外国小孩到海滩上玩,孩子们很快活的在沙滩上跑着,跳着,快乐极了。

  在浅水湾,内地的旅行团这个时候也到了,他们下车后,走到海滩上,拍照留念,因为时间有限,活动范围不超过50米,这就算是来过浅水湾了。有的人甚至连海滩都没去,就在路边拍了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就坐椅子上休息了,06年我跟团来的时候,和他们一样,在浅水湾一共待了不到20分钟。

  而我们此刻,坐在海边的长椅上,漫不经心的看着周围的人来人往,吃着水果和面包,不时的拿相机拍拍海景和比基尼,没有人赶时间,没有人着急走,悠闲而自在。想发呆就发呆,没人拦着你。

  从浅水湾回到中环,为了弥补昨天的仓促,我们又坐地铁来到尖沙咀,在新港中心继续找羽绒城户外店,终于找到了,里面的TNF服装价格都不低,又来到海港城的运动用品商城,里面的运动用品和户外用品也不便宜,还是不打算买了。

  正好路过一家许留山店,里面有座位,就进去喝点甜品。几天的奔波,需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点了一些水果甜品吃,果然做得很好吃,虽然价格略贵一些,但香港的人工成本高啊,人家把水果买回来,洗净削皮切成块榨成汁,放在盘里端到你面前,就差喂到嘴里了。那肯定比自己买水果吃贵多了。更何况芒果吃起来比较麻烦呢。

  到了上环,还是买了吉野家的牛肉饭打包,回青年旅舍吃了。

  连着两天了,都是9点半出门,7点回去,出来的是越来越晚,回去的是越来越早了。

  9月9日,到港第五天

  为了趁着早晨天气凉快出门,我们坐7点45分的班车下山。到了信德中心,沿着海边往前走十分钟,就到了中环码头,这里有去南丫岛的船,我们今天去南丫岛。南丫岛是香港的后花园,这里离港岛很近,站在摩星岭的山顶,就可以看到南丫岛发电场那三个高耸的烟囱。

  我们是坐的8点半的船,到岛上也就刚9点。岛上一派田园风光,难怪老外都喜欢住在这里呢,岛上的路标非常清楚,沿着箭头走就可以了。

  我和蒂娜不慌不忙的溜达着,在一个小杂货店前的凉棚里,我买了一瓶橙汁慢慢喝着,看着三三两两的行人走过,这里的居民很多人都喜欢养狗,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路边居然有一个小铁锅,里面有水,狗狗路过的时候,都会停下来在这里喝水,看来这是专门为狗狗准备的饮水处,狗狗们已经习惯了。

  走了一会儿,看到一个棚子,有阿婆豆花的招牌,网上很多人都说起过,这个可不能错过,一碗冰凉的豆花下肚,非常舒服。告别了阿婆阿伯,我们继续向索苦湾走。

  香港的公共福利设施真的是太完善了,在这样偏僻的村庄,只有几栋民房,消防栓就延伸到了这里,路标齐全,路边的垃圾箱配备完善,旁边还有警察的哨所。

  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往下走可以看到一个发电场,如果不看烟囱,还以为这不是发电场呢,几乎没有噪音,更没有煤粉的污染,非常干净和安静。也不知道这个发电场的机组容量是多大的。

  走了半小时,来到洪圣爷海滩,海滩很漂亮,由于不是假日,海滩上人不多,海滩旁边有专门设立的烧烤园,供游人自助烧烤。海边的洗手间和更衣室都非常干净。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孩,她独自一个人到南丫岛来玩,也是从榕树湾走到索苦湾,还遇到来自上海的一对情侣。这时正值大中午,太阳暴晒,我们在山路上艰难行走着。

  走了约一小时,就来到索苦湾。上海的女孩要坐晚上的飞机回上海,所以,她从索苦湾坐船回港岛。挥手告别之后,我们往右上了山,走石排湾和莫达湾,这条路上人迹稀少,走了十分钟,迎面走来十几个老外,里面还有好几个金发美女,互相问候的时候,她们都面带微笑,神采飞扬,充满活力,简直太漂亮了。这段路是上山路,蒂娜又走不动了,远远的落在后面。

  路边也不知道是什么树,树上结了很多果实,有些都熟透了,掉落在路边,我捡起来拍照,弄得手上粘粘的,也不知道是糖汁还是胶。

  终于又走到山顶的一个凉亭了,这里风特别大,吹着海风非常凉快,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张开双臂,模仿《野外生存》里的贝尔,迎风长啸。太爽了。可惜蒂娜还没走上来,也没人给我抓拍一张。只好悻悻下山了。

  此后的路,就是一路下坡了。穿过一片树林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东澳,村子很小,只有几栋平房,和内地的山村一样,年轻人都走了,只有老人在这里留守了。村子里见不到其他人,老人们也都是在屋里听收音机或者看电视,大中午没人出来。即使有陌生人走过,他们也懒得动。

  很快我们就来到石排湾,这个海湾非常美,太适合度假了,我想起了97年曾经去过的海南石梅湾,都是人少,滩好,速来。

  在石排湾村,我们在一家饭馆吃了午饭,店老板怕我们点的多吃不了浪费,就炒了一大份炒饭,我和蒂娜两人分一份。我又要了一罐啤酒,正好酒足饭饱。

  吃饭的时候,遇到两个德国人,一男一女,也是徒步这条线路,是和我们反方向。我发现老外在这里,一般都喜欢买青岛啤酒,呵呵,我是买生力啤酒。

  我们边吃边和开店的老伯聊天,老伯家住在九龙粉岭,这个村里的房子是父辈留下的,夏天这里有生意就在这里忙,天冷了就回去了。老伯年轻的时候,到过内地很多城市旅游,也到过欧洲旅游,看来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和我现在一样,喜欢云游四方,浪迹天涯。

  吃过午饭,继续走,前面就是莫达湾村了,路边有一个公共洗手间,非常干净,连洗手的水龙头都是感应的,洗手间里还有电扇在转,公共福利简直太好了。这可是一个乡村的公厕啊,内地和这里没法比。

  出了莫达村,一个大下坡,就是莫达湾了,这里也是一个美丽的海滩,非常漂亮。旁边有餐厅,很多老外在这里看着海,喝着啤酒。我也想坐在餐厅喝点冷饮,休息一会,可是蒂娜在上面的村口等我,我只好赶紧返回了。

  沿着山路继续走,前方就是索苦湾。索苦湾码头附近有球场和健身设施,和后来去的长洲、坪洲一样,每个偏僻的岛上,总有体育场馆和娱乐健身设施,公共福利设施方面,不知道内地多少年能赶上香港。索苦湾码头有很多餐馆,如果是假期,肯定游客会非常多。正好4点10分有船返回中环码头,5点我们返回了港岛中环码头。在船上,我们又看到了在石排湾遇到的那两个德国驴友。

  9月10日,到港第六天

  到香港就有这点好处,每天都可以根据情况,安排自己的行程。不必机械的按照计划里的行程走。昨天晚上刚下过小雨,今天天气很凉爽,我决定从山顶公园走到香港大学。

  坐7点45分的班车下山后,轻车熟路的坐山顶小巴上山。香港人已经养成习惯了,等公交车都排队。别看队伍长,但非常有秩序,车来了坐满就走,也感觉很快的。

  到了山顶,才八点多,我们沿着上次已经打听好的路线开始下山,这条道被命名为晨运径,很多人在顺着山路往上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山路的坡度很大,如果往上走,还真是很费力气的。我们是往下走,蒂娜还能跟得上我了。沿途有两个洗手间,都非常干净,我看到有两个老人在负责打扫,再次感到香港人工作非常勤奋,很多老人在餐厅做服务员,或者负责清扫卫生,开出租车,八点多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才刚下班,带着一脸疲倦的神情,坐地铁或天星小轮。

  香港能有今天的发展和繁荣,和那些辛勤工作的人们是分不开的。他们付出了劳动,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才换来了香港今天的繁荣。劳动是光荣的,靠付出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幸福生活,是心安理得的,是光荣的。

  我曾经在早晨八点多坐过地铁,街道上人们步履匆匆,尤其是尖沙咀和尖东的地铁转换通道,人潮汹涌,人们自觉站在电梯输送带的右侧,方便左侧的人们快步前行,看迎面而来的人,如同电影画面切换般,转瞬即至,擦肩而过,这些人群中,有西装革履的绅士,有长发飘飘的丽人,这时候才能感觉到快节奏的香港,充满活力的香港就是这样的。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下,我跟随一名晨练的女士,一直走到了香港大学。香港的大学也没有围墙,游客可以随意出入,很多学生也是步履匆匆赶着去上课,校园里的面孔就是充满青春朝气啊。很多香港的名商富贾都给大学捐资建楼,这些楼都是以捐资人的名字命名的,香港理工大学也有很多这样的教学楼。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有邵逸夫楼。

  香港人多地少,香港大学倚山而建,虽然校园小巧,但布局合理,显得非常精致,有一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就是校本部大楼,孙中山曾经在这栋楼里求学上课。我走进去,马上可以感受到那种年代的痕迹,连窗户框的颜色都是那么古色古香,使我想起了武汉大学的图书馆,那栋建筑也年代久远了,堪称经典的建筑艺术品。

  香港大学的校园示意图做的非常好,示意图用红黄蓝绿四色将校园分为四个区域,区域内的建筑用各自颜色书写,查找起来非常简单快捷。

  在校园的海报中,我们发现今天正好有一个摄影展览,是关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是在香港大学的美术博物馆举办的,我们就直接往那里赶去,出了香港大学的东门,我恍然大悟,去年我带女儿到香港大学,也是到的这个门口,当时全家看了这个门口,都感觉非常失望,甚至还不如石家庄一所小学的校门壮观呢,我们甚至以为这个校门只是学校的一个小门而已,不是正规的校门。其实,这里就是港大的东校门,外观看着不起眼,里面的教学楼还是非常气派的,校园环境也非常安静优美。只是去年我们没有时间到校园慢慢溜达闲逛。

  出了东校门,旁边就是港大美术博物馆,很多人在认真的看摄影展览,里面的很多老照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照片中的袁世凯个头不高,那时还很年轻。从照片来看,清末的中国简直太落后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就是夜郎自大,外强中干。

  从香港大学步行走到德辅道,在一家小店里吃了锅贴,好吃不贵,其实香港有很多这样的小店,经济实惠,只不过都在小街小巷里,一般不容易发现。需要用心寻找,或者靠运气去碰了。

  从港大参观出来后,时间还早,就去观塘了,以前看网上的攻略说,在观塘的业发大厦有耐克和阿迪的工厂店,价格很便宜,这次去找到业发大厦才知道,这些工厂店早就撤摊了,白跑了一趟,大家以后不用去找了。在东涌的东荟城有耐克和阿迪的工厂店,我进去看了看,什么也没买。

  后来又坐车来到佐敦,到庙街和花园街转了转,那天是星期六,花园街人山人海,耐克阿迪达斯店满天飞,招架不住,赶紧撤了。打道回府。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8-r1335448-journals.html30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