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2010我的黄山、世博之旅 |
2010我的黄山、世博之旅 |
2011-10-21lvping.com |
2010年暑假的亲子旅行,走了黄山—上海(世博)—苏州一线,如今世博已成往事,才想起把游记分享给大家,我觉得黄山部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2010年是一个聚会的年份,有冰雪运动的聚会—温哥华冬奥会;有足球的聚会—南非世界杯;有世界科技和艺术的聚会—上海世博会;有亚洲体育的聚会—广州亚运会;当然还有我们毕业十五周年的同学聚会。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最让我倾注时间和精力的无疑是上海世博会的旅行。 早在一年前开始关注和收集上海世博会的各种资料,早在6月初预订了机票、酒店,以及出发前在淘宝上淘来了世博护照、轻便小凳子、快干衣等装备,于是才有了我们一家三口的黄山—世博之旅。 一、准备篇 西北之旅结束后,我便向女儿承诺了一年之后去上海看世博会,也就开始了我长达一年的准备工作。准备这样的旅行,你要在期待、困惑以及种种不确定因素和漫长的等待中煎熬,向往着全世界最具创意的建筑,向往着引领人类生活的科技,担心着每天40万的人流,担心着炎热的天气、昂贵的消费,担心着 “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 实质性的筹备在六月初开始,这时世博已开幕月余,相关的交通、酒店、门票、餐饮等信息也都非常全面和详细,世博官网有最权威的园区地图和人流统计,携程、网易、腾讯等网站则汇集了大量网友的世博攻略和游记,很有参考价值。于是整个行程安排便逐渐形成。首先,世博园区面积很大,场馆众多,走马观花估计也要3天时间。同时考虑到世博期间上海住宿费用较高,所以在上海的观光主要以世博为主,辅之以浦东和外滩的黄浦江两岸的城市风光,一共4天。其次,怀着对“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憧憬,上海之前加入了3天的黄山深度游。最后,由于16年前对苏州小城的美好回忆,以1天半的苏州行作为收尾。 为了安心看世界杯,所有航班、酒店、旅行的预订都在6月10日前按计划完成,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总结如下: 1、互联网。网络让旅行变得更加简单,网络上预订机票、酒店,即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网络上搜索关于目的地的最新资讯,以便合理设计行程;网络上阅读驴友们的游记攻略,取长补短,所以成竹在胸。我的旅行当然也离不开网络。 2、锦江之星。全程都选择了锦江之星,主要的原因是一大一小两张床最适合我们三口之家。从四月份开始,就不时关注世博园区附近几家锦江之星的价格,眼看着几家心仪的酒店在陆续涨价的同时还显示满房,于是连忙定下位于云南南路的锦江之星,位置不错、交通方便,就是价格已涨到314元/天,还必须提前支付。 3、游豆腐客栈。为了保证良好的休息,黄山山顶的住宿咬咬牙选择了标间,一番周折之后,通过游豆腐客栈预订山顶排云楼(620元/间)和白云宾馆(720元/间)各一晚,另外代买黄山到上海的火车卧铺。贵是贵了点,但解决了心头大患。 4、世博快线。本来打算世博的3天都是自由行,但偶然在携程网站上发现有确保进入中国馆参观的2日游线路,清明上河图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稍作犹豫之后就定了下来。水路入园,即是优点也是缺点。 5、酷讯网。一直认为即使在网上定机票,价格也都应该差不多,直到有一天同事发给我酷讯的网址,才知道机票的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变化如此之频繁,相比之下,携程、芒果上的价格还是高了。不过酷讯上的订票网站也实在太多,难免鱼龙混杂,保障性差一点。所以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网站才是正解,通过反复比较,我通过南航财付通和上航官网分别买了广州—黄山和上海—广州的往返机票。 6、淘宝。快干衣裤、溯溪鞋、轻便的小凳子,本地一家户外用品店看到挺满意的,但是在淘宝上一搜索,便宜一半还不止。 其他还包括提前一个月请假,每天搜索阅读黄山和世博攻略,下载地图并规划每日行程,出发前一周开始关注沿途各地的天气预报等等,这是我的一贯作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搞的还没出发就好象已经去过似的。 二、黄山归来不看岳 D1(7月17日):江门—广州—屯溪 好事多磨,临近出发日期,天气情况却令人纠结和不安。先是长江中下游从武汉到杭州连降暴雨,地处皖南的黄山当然也不例外。那边雨势刚小,这边台风“康森”又步步逼近,好在“康森”知趣地往西偏了一点,实际上对广州影响不大。要知道我们乘坐的可是晚班飞机,一旦晚点后面就全乱套了。即便如此,登机时突如其来的阵雨还是让飞机晚点了半个小时。 因为飞机晚点,提取行李的时候再次致电锦江之星确认保留房间。黄山机场离市区不远,一路上灯火通明、酒店林立,又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 D2(7月18日):屯溪—汤口—黄山 黄山之行始于汤口,始于游豆腐的1314客栈。从屯溪乘车过来,到达客栈已近中午,客栈一层兼具前台、休息、餐厅、零售等多种功能,地方不大,但布置的精致典雅,让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那刻在竹简上的菜谱了。客栈几乎提供了除代购门票之外的所有服务,包括山顶各种住宿的预订、附近宏村等景点的包车、火车飞机的接送、周边地区长途汽车和火车车票、登山必备用品和食物、登山线路讲解、行李寄存等等,可以说是非常细致、周到和全面,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黄山之旅近乎完美。 考虑到穿越西海大峡谷、女儿的体力等各方面因素,黄山安排了两晚山顶住宿以及索道上下山,都是基于保存和恢复体力的要求。不过令人困忧的是,穿越西海后为了不走回头路,山顶两天住不同的酒店,这就意味着穿越西海大峡谷时要背着一家三口山顶两晚住宿的全部行李,是个巨大的挑战。 乘新国线出租车直奔后山的云谷寺索道站(50元),买黄山景区门门票(230元)及索道票(80元单程),儿童半价,可以刷卡。门票不便宜,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住两晚,前后玩三天的就很超值了,代价是高昂的住宿费用。 登上缆车,黄山的风景便在眼前展开,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期待已久的黄山我终于来了。出了白鹅岭索道站,一丝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与山下的闷热不同,山上没有太阳的时候或是在树荫下那是非常的凉爽,随处不在的台阶和石凳,可以随时随地休息。第一天的线路是从白鹅岭索道站到排云楼宾馆,途经石荀缸、始信峰、北海宾馆、清凉台、猴子观海、西海饭店、排云楼,主要游览北海景区。刚开始的时候体力好,游人少,风景也不错,那些惟妙惟肖的山峰和巧石都让我们兴奋不已。走到竖琴松、始信峰的时候遇到了旅行团的大部队,狭窄的山路变得拥挤,本来的无限风光也无心细细欣赏,再加上频繁地上上下下,很快就觉得累了。累的感觉一直到了清凉台和猴子观海,这条线路旅行团一般不来,人少了也清静了,遇到好的风景尽可以停下来细细欣赏,可以尽情地拍照而不受干扰,于是也就没有了刚才的喧嚣和疲惫。猴子观海在女儿二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提到过,所以我们这次也是专程来看,那只可爱的石猴当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在观景台留恋了很久才终于再度出发。原路返回北海宾馆,时间已经不早了,目标直指排云楼,这段路2公里多,途中没有什么特别是风景,一路上全是台阶,先是下坡路,遇到很多可能是从前山过来到北海宾馆住宿或从后山下山的,大多数都是气喘嘘嘘,极尽疲惫状;西海饭店之后,开始上坡,而且下起了小雨,这回轮到我们气喘嘘嘘、极尽疲惫了,还好,当雨势逐渐变大的时候,排云楼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看上去即亲切又温暖。 我们订的是标间,房间不大,还算干净整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下着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是对得起它620元的价格。自热米饭冒着热腾腾的蒸气的饭香,晚饭都是从山下带上来的,自热米饭是在1314买的,火腿肠牛肉干是出发前准备的,八宝粥和方便面是在汤口的小超市买的,这些东西在我身上背了整个下午,现在我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消灭掉。 由于下雨,看日落的计划便落空了,雨停之后出来散步,突然间浓雾飘过来,周围的建筑、灯光、行人都变得虚幻飘渺。同样是突然之间雾不见了,空气还是那么清澈透明。山上没有什么娱乐,而且白天确实比较累,九点就睡了,明天要4点半起来看日出。 D3(7月19日):穿越西海大峡谷 不到四点,窗外便传来“人语响”,而且越来越热闹,4点半的时候我们也“按时”起床了。经过大堂时这里已是人声鼎沸,俨然是早晨7、8点钟大家要出发的样子。预报的日出时间是5点08分,地点就在酒店附近的丹霞峰,夜空中明亮的星星预示着这是一个好天气,看到日出的概率应该非常高。上山的过程,东方已渐渐亮了起来,看来还是起晚了,位置比较好的观景平台早已人满为患。费尽周折,在人缝中找到一个可能看到日出的角度,东方的一抹鲜红便引得人群激动起来,于是什么都看不到了,更别提拍照。我把变焦放到最大,焦距无限远,在一个个狭小缝隙中寻找角度,不停地按下快门,几十张里还真有一、两张是比较满意的。 黄山看到日出的概率不算很高,但它总是游人们每天不辞辛苦追逐的对象,除了日出那令人激动的一刻,这里还有独特的山峰、浩翰的云海、清新的空气,它们都被阳光镀上了淡淡的金色。当游客散去时,清晨的黄山安静而美丽。 回到酒店,吃过早餐再补个觉,退房的时候已经看不到熙熙攘攘的游人,大多数旅游团在日出之后便已出发。今天的任务是北进南出,穿越西海大峡谷,特点是路程较远,全程约7公里估计需要6个小时;落差大,从海拔1590米的排云亭先下到1300米的谷底再上来1690米的白云宾馆;全程负重,体力消耗大,途中只有一个服务站,水和食品要随身带,我们还带了全部的行李,但是据说游客少、风景绝佳,是自助游的首选(旅游团一般不走这条线)。 排云亭是是西海大峡谷的入口,时间有限的游客一般在这里远眺峡谷,这里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也算是集中了大峡谷的精华所在。进入峡谷,排云亭的精华便逐一地、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展现在我们面前。前半程全是下山,体力消耗比较小,景色也不错,走起来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只是连续的下台阶对膝关节的冲击比较大,让我更加小心翼翼。 临近谷底的时候,眼看着可以好好休息了,真是乐急生悲,女儿蹦跳着下台阶时摔倒了,两条小腿都受了伤,还好只是擦伤了表皮,没出什么血,不影响走路,午餐休息之后,她又可以高高兴兴的上路了。女儿的体力本来是我最担心的,尤其是穿越大峡谷对她来说是没有经历过的考验,但实际上,她不仅坚持下来,而且比我想象得要好。几乎全程都背着自己的小背包,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完成穿越中最困难的上行路段,连续两天能早上起来看日出,所有这些,都让我为她感到骄傲。 向上行进的过程是如此的艰苦,尤其是从谷底刚开始爬山的一段,虽然已经休息了好一会,但还是很快就累得走不动了,和女儿约好走每30分钟休息10分钟,很快就变成了每走10分钟休息5分钟,就这样走走停停到了服务站,又一次长休加补充水分,情况才有所好转。一方面路没有那么陡,偶尔有些平路和下坡;另一方面,景致也更加丰富起来,先是几百米的凌空栈道,也不知道怎么修的,我从来不畏高,但走在上面只想着快速通过。接下来步仙桥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而且这里很容易不小心错过,在分别前往天海和三溪桥的岔路口,要右转穿过一个隧洞,原来别有洞天,在山谷中穿行了很久,猛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向前,应该是卧石披云那里,光滑的大石头上凿出浅浅的台阶,更要命的是只是单侧有栏杆,这个时候体力已经到了极限,真怕一下子注意力不集中…… 前往白云宾馆的最后一段路是如此的痛苦,每一步都如此沉重,没有受伤的膝盖由于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而有些隐隐痛疼,想起有网友说“多带一张纸都嫌重”,这感觉太深刻了。7个小时,我们完成了穿越,在负重30斤,腿伤,带着小孩的情况下,自我感觉还是很了不起的。 经过2个小时的充分休息,晚饭之后,在我和LP都反复劝说,游说,利诱之下,女儿终于同意了上光明顶看日落的计划。光明顶虽为黄山第二高度,但山顶是个挺大的平台,很开阔,有气象站和宾馆。看日落时虽然晚霞满天,但没有真正看到太阳,尽管如此,女儿玩的高兴,兴冲冲地说明天要再来看日出。 D4(7月20日):黄山—屯溪—上海(住火车上) 吸取昨天看日出的经验,今天起的更早一点,却遇到了比昨天更多的人。来到山顶,环顾四周,这里地势开阔,四周都没有什么遮挡,的确是看日出的好地方,但是朝东朝北两面早已密密麻麻挤了好几层人,光明顶日出实在太经典了,由于附近宾馆比较多,旅游团大多会选择这里观日出,我们还是来晚了。 日出短暂而美丽,人流散去的光明顶更加美丽,从北面的排云楼、西海大峡谷到南面的莲花峰,原来我整个黄山的旅程正好是以光明顶为圆心绕了大半个圈,站在这里黄山美景一览无余。 回到宾馆再睡一觉后,懒洋洋地又出发了,在黄山上走了两天,身体很容易感到疲劳。今天计划从白云宾馆出发,经鳌鱼峰、百步云梯、莲花峰(经过,不上)、迎客松到玉屏楼索道站下山,路程是3天里最短的,难度不大,考虑到体力问题也不打算再爬莲花峰,应该是整个黄山行程里最容易的一段,尤其是百步云楼之后,大多数是平路或下山,被称为“幸福大道”。但全程也显得没有什么亮点,也许是几天来转了大半个黄山已经审美疲劳,也许是这一段游客比较多影响观景情绪,除了远眺天都峰和百步云梯数台阶之外,其它就没什么印象了。 山下的慈光阁买了套明信片寄回家去,算是对黄山之行的小小纪念。接下来返回1314客栈拿行李,乘中巴前往屯溪,乘晚上K8420次前往上海。在屯溪短暂留停期间去逛了一下老街,比较让人失望,虽然是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但充满商业气息,卖的都是茶叶、砚台等相互雷同又价格昂贵的东西,让人没有什么购买欲望。 火车卧铺是女儿最喜欢的交通方式,为了满足她的愿望,舍快求慢,放弃只要6个小时的汽车,选择14个小时的火车,不过也倒省下了一天的住宿费用。 黄山总结: 1、黄山山顶住宿节假日期间最好是提前预订,以便让自己的旅行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又保证良好的休息。 2、黄山处处美景,不推荐走马观花的一日游(太对不起230元的门票),山顶住一晚是必须的,日出不容错过。 3、旺季最好不要跟团,团队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线路基本上也是固定的,那些景点往往又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非常影响你参观的感觉。其实黄山很大,美景无处不在,自由行更灵活舒适。 4、西海大峡谷值得推荐,缺点是要么随身带行李,要么走回头路,真是两难。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女儿体力,我会选择后者,负重穿越体力消耗太大。 5、上下山还是建议利用索道,山上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是节省一些体力好。 6、再赞一下游豆腐客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很方便也很专业,那张地图做的非常好,简洁明了,前台免费取阅。上山拿了两张都翻烂了,走的时候又拿了一张作纪念。 7、汤口镇有班车发往上海、杭州等地,不必辗转屯溪。但我是坐火车就没办法了,一定要去屯溪。 8、黄山山上即使是夏天,早晚也是凉爽的,最少备一件风衣,早上看日出甚至有人穿着宾馆的羽绒衣。 三、眼花缭乱上海世博 D5(7月21日):上海,首次入园(上海企业联合馆、国家电网馆、通用汽车馆、芬兰馆、丹麦馆、世博园夜景) 早上9点,列车抵达上海站,一下车热浪迎面扑来,略显严格的安检和随处可见的世博宣传图案明确地传达着世博会的影响力。 购买24日去苏州的火车票遇到一点小麻烦,原来我在网上查的动车组车次由于沪宁高铁的开通已经大部分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铁的车次,这次调整恰好在我出发前的几天,因此没有及时获取最新资讯,结果在购票时多花了些时间。 为了安排好这次世博之旅,出发前查阅收集了大量的网友攻略,参观路线等等。其中上海企业联合馆、国家电网馆、通用汽车馆已在网上进行了预约、芬兰馆通过手机预约,基本保证了第一天入园可以轻松看馆。 中午从西藏南路入口进园,整个入口广场空无一人,快速通过蛇行通道,直接享受一对一安检服务,过去之后依然空荡,拿了几张免费赠送的园区地图,上了高架步道前行百米之后才看到热闹的人群,大家或者在兴致勃勃地扫馆,或者在高架步道下的荫凉处休息,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入园,而且绝对没有人出园,所以出入口处才如此冷清。 上海企业联合馆要凭网上预约的号码和手机号码在预约机上再打出预约票,才能凭票进入预约通道。整个建筑物一层是架空的,作为观众排队区域,可以免受日晒雨淋,非常的人性化。等了大约15分钟后进入了这次世博之旅的第一个馆,心情还是挺激动和兴奋的。上海企业馆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360度的环幕电影,展示一些科技和绿色环保的概念,徐静蕾化身蝴蝶教授,指挥大家一起有节奏地鼓掌,其产生的能量据说可以使展馆外墙灯光发生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机器人炒菜的演示,围了一大堆人,但实在是很无聊,就比那个崩爆米花复杂一点儿。整个参观时间大约半个多小时,出门口时买了一杯冰冻的茶饮料,挺贵的但送个乐扣杯,LP说很值啊。 接下来的国家电网馆,外墙覆盖着一层小的金属片,风吹过的时候,好象水的波纹。这里倒是不用怎么排队,我们还是走了预约通道,馆内最吸引人的依然是电影,或者说是影像技术。在一个几乎呈立方体的房间内,全方位放映了一部短片,火焰、海水、雪山、城市、星空,最后以蓝色地球收尾,元素很多,但主题不很明确。不过视觉冲击力很强,我全程录了下来,感觉震憾。 电网馆出来,稍微休息一下,通用汽车馆的预约时间还没到,企业馆广场上玩了一会儿,近距离观察和研究了一下那个由烟囱改造的巨大温度计。离汽车馆很远的地方就已经有了排队的人流,因为前往预约入口要穿过整个排队区域,让我真正见识到了排队的力量,也为自己成功预约省下大量时间而窃窃自喜。进入馆内仍然是要在走廊里排队的,墙上放一些反映交通拥挤、污染等困扰人们问题以及想象中解决方案的动画片,一开始没太注意,无柰等的时间比较久,反复“被”看了多次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门开了,终于可以入场,一排排宽大舒适的座椅,工作人员提示系好安全带,并提醒放映过程中如何有身体不适则如何如何,原来又是电影。不过事实证明,这个电影非常值得一看,影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展示未来交通样子,没有塞车,没有污染,没有交通事故的美好生活,有点科幻色彩,加上弧形屏幕及活动座椅,视觉效果还是挺逼真的。电影之后,屏幕撤离,中间出现一个圆形舞台,影片中的几款概念车出现在舞台中央,来了一场小小的汽车秀。回想一下,从走廊中的短片,到关于未来交通的电影,再到概念车展示,彼此一环扣一环,看来主办方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出口处卖一些概念车的纪念品,不过实在是太贵了。 汽车馆出来,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世博园内五光十色的灯光亮了起来,每个馆都各具特色,争奇斗艳。晚餐过后,来到L1码头资准备乘渡轮到浦西片区,结果在码头等了大半个小时,还目睹了一场由于排队几乎引发的一场“战争”, 有些人就是以插队为荣,看来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 浦西这边的第一站是芬兰馆,感觉参观的人不多啊,预约通道根本没有检查短信就让我直接进去了。这个外形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冰壶,里面却不简单,虽然没有什么大型展览,但通过一些关于芬兰生活,传统和技术的展示,让我们对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丹麦馆算是个意外的收获。丹麦馆就在芬兰馆的旁边,而且几乎不需要排队,跟着往里走就行。丹麦馆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哥本哈根运来的原装“小美人鱼”,一进门就能看到,但“犹抱琵琶半遮面”大部分角度只能看到背影。自行车也是卖点,晚上停止使用,整齐地排在那里供大家照相。丹麦馆的楼顶是个拍夜景的好地方,旁边的爱沙尼亚馆、拉脱维亚馆、瑞典馆以及稍远处横跨黄浦江的卢浦大桥丰富的色彩和灯光都是不错的题材。 网上的攻略都提到利用晚上时间“扫馆”,一般半小时就可以走马观花逛完一个,但我的实践经验是即便芬兰、丹麦这样规模稍小一点儿的馆30分钟内也几乎是不可能看完的,如果排除人多、夜晚等因素,每个馆合理的参观时间应该在1个小时左右。 丹麦馆出来,附近几个国家馆都已经停止排队了,休息片刻之后乘园内公交来到世博轴,观赏整个世博园最美的夜景。在一轴四馆中主题馆和世博中心算是中规中矩,比较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中国馆、演艺中心和世博轴。在庆典广场有一方浅浅的水面,世博轴和演艺中心都会在水面上形成倒影,尤其是世博轴,不断变幻着色彩和图案,而水中的倒影则加倍了这种五彩缤纷、美伦美奂的感觉,这里也因此成了女儿的最爱,不停摆出各种pose,开心地笑着。 沿着世博轴出园的过程就略显痛苦,除了在中国馆前驻足留影外,大部分时间都被那长长的高架步道折磨着。地铁虽然开到很晚,但这时的班次却少得可怜,估计是15分钟一班吧,回到酒店整整12点,睡觉是最重要的,明天要6点半起床,跟携程的团去看中国馆。 D6(7月22日):世博园(中国馆、斯里兰卡馆、巴基斯坦馆、主题馆、澳大利亚馆、葡萄牙馆、荷兰馆、意大利馆) 虽然中国馆在世博会后仍会保留和开放,但去一趟上海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事,因此仍然把中国馆放在整个世博之旅最重要的部分。为了能确保进入中国馆,放弃了原来全自助的计划,在网上报了携程的两日游,价格略高、水路入园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早上6点半起床,这对于昨晚12点才回到酒店而且筋疲力尽的我们来说,真是痛苦的经历。 7点半来到十六铺码头,很多团队已在此等候,经过等待、安检、上船、再等待的过程,8点半船终于开了。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如画卷般展开,感觉比较壮观,但谈不上美景,因为单调,也因为头顶的烈日,太阳如此热情地打着招乎,这才是早上9点钟。航程刚刚过半,很多人就到一楼准备下船了,估计是要在开园时来个冲刺,排个热门场馆,可以省下不少排队时间呢。我们停靠的L2码头离沙特、日本、韩国等几个热门场馆都很近,大家如此激动也就可以理解。我们整团都预约了9点半左右进中国馆,只能跟沙特馆暂时说再见了。 船刚一停稳,人流便开始奔跑,我们乘园区公交先到世博文化中心,再沿世博轴步行前往中国馆,迎面便遇到了从6号门上南路出入口杀进来的汹涌人流,人流是跑进来的,和我们是反方向,顿时感到巨大的阻力,在中国馆主入口东侧的团队入口和大部队汇合时,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由于中国馆是全预约参观,因此即便是有预约也要排队,好在我们属于比较早的一批,看似黑压压的人群移动还是挺快的,大约排了半个小时。乘电梯来到最高层,稍微等待之后大厅开放,是一部陆川拍的电影,巨大的屏幕让人感觉很震憾,内容就没什么印象了,一个月后几乎想不起任何一个镜头。中国馆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副巨大的、流动的、充满变化的清明上河图。虽然整个世博园里充斥着无数各种各样的电影和影像,其中不乏高科技产品,但在我所有的见闻中清明上河图仍然是最宏伟、最让人不可思议、最“无与伦比”的(借罗格对北京奥运会的赞美之辞),我在这里驻足一个多小时,用相机记录所有我感兴趣的细节,画中每个人物都有动作表情,每个场景都有故事,每天都有昼夜的变化,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看来我国家的数码技术还真是有了不小的进步。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展区,与之相比就略显平淡,秦陵的铜车马、孩子们关于世博和城市的画作、超级稻、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等等,都费了很多心思,但珠玉在前,只能接受被忽略和遗忘的现实。 中国馆出来已经是中午了,放眼望去整个A片区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啊,用女儿是话说:中国馆外的凳子上坐满了人,没凳子坐的也都用上了随身带的小板凳。A片区的沙特、日本、韩国那都是动辄排队4、5个小时以上的高度热门场馆,尤其是沙特馆,高架步道下的队伍一眼看不到边。正值中午,吃饭也要排队,人多、价高不说,饭菜的质量也很勉强,还有人排队买来盒饭,直接就在旁边叫卖,卖点当然是不用排队。 炎热的天气和熙熙攘攘的游人,带着我们稀里糊涂转了两个不用排队的斯里兰卡馆和巴基斯坦馆,前者还好,有传统工艺制作的现场展示;后者则实在乏善可陈,几乎是一个图片展。在炎热、拥挤和枯燥的多重作用下,疲劳感来的很快,时不时需要停下休息。于是索性转移到世博轴下的阴凉处,这里空旷通风,人也很少,好好休息一下还可以避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一瓶可乐,一个字——“爽”。 主题馆与中国馆隔世博轴相对,一个巨大的方形盒子,外表其貌不扬,人气也差得多。浦东这边的主题馆包括了城市人馆、城市地球馆、城市生命馆、生命阳光馆和公众参与馆等五个馆。我们去了城市人、生命阳光和公众参与三个馆,感觉就是大而空洞,几个小时下来累得够呛还没啥印象。城市人馆通过来自五大洲的五个家庭,讲述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生命阳光馆中在一个完全漆黑密闭的通道中体验盲人生活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公众参与馆则完全是乏善可陈。最让人郁闷和不解的是5个馆不仅完全独立,而且互不联系,从一个馆出来,绕很远才是另一个馆的入口,再出来,再绕很远,非常弱智和非人性化的设计,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分散人流。 主题馆浪费我们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来已经傍晚了,高架对面就是美食广场,各省的特色小吃都有,价格还可以接受,旁边另有一排各地老字号的餐厅,华丽外表下估计是罪恶的价格,当然也很少有人问津。不到100块钱搞定了3个人的晚餐,女儿吃饭时发现有小朋友拿着澳大利亚馆的气球,提出要去澳大利亚馆,OK没问题,就在斜对面。 澳大利亚馆赭红色的外墙和起伏的形状,宛如澳洲大陆广阔的红土地,馆的规模比较大,排队的人也很多,不过队伍的流动性很好,不停地在前进。经过半个多小时,在蛇形通道中折返无数次,在你失去耐心之前终于可以进馆了。馆内相当宽敞,内容也很丰富,通过“旅行”、“发现”和“畅享”三个活动区,讲述这片神奇大陆上奇异的物种、丰富的文化和宜居的城市。特别是那个10几分钟的短片,让人们通过3个孩子的眼睛了解和喜爱上了澳大利亚。总的来讲,澳大利亚馆在展览的设计和布置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在等待看短片的时候,工作人员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跟大家打招呼、讲笑话,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细致。 接下来就进入到C片区了,紧挨着了葡萄牙馆没有人排队,于是成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有澳洲馆珠玉在前,葡萄牙馆就相形见拙了,所有人都匆匆而过,懒得停留,盖个章就算完成任务了。深入C区,主要是欧洲国家馆,夜色中大家争奇斗艳,只是大多数被里里外外的队伍包围着,让你心生畏惧,于是只能以欣赏夜景为目的,到处逛一逛。荷兰馆的“快乐街”好象一个热闹的小镇,游客走在街道上,展示的东西在一个个小房子里,大家经过时停下来看一看,接收来自荷兰的信息。 快乐街出口的空地是大家休息的好地方,一只只小羊成了小朋友的坐骑,这时我们已经入园接近12个小时,一家三口都不想再动了,准备休息一下就撤退。无意中跟LP说起旁边就是意大利馆,引起她的极大兴趣,侦察之后说人不是很多,让我们赶快去排队。凭心而论,意大利馆还是很不错的,这里有顶级时装、有罗马建筑、有F1、有交响乐,也有葡萄酒和美食。元素很多,内容很丰富,无奈的是我们很累,时间也很紧张(即将闭馆),没有心情和时间去慢慢欣赏体会。 从意大利馆出来,整个园区已安静下来,展馆都已闭馆,游人在休息或在休息后准备离开,女儿坐在小凳子上休息,不一会儿竟睡着了,她早上6:30起床奔波了一整天,也够累的了。出园总是痛苦的,反复比较后,选择了步行到园内地铁站,乘地铁到马当路站,转9号线,再转8号线。回到酒店又是12点,抓紧时间睡觉,明天还是6点半。 D7(7月23日):世博园(日本馆、世博会博物馆、城市未来馆、案例联合馆(北京、香港、大阪、巴塞罗纳、毕尔巴鄂)、马德里案例馆、温哥华案例馆、世博文化中心、西班牙馆)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经过短暂的睡眠,我们都能在6点半起来开始最后一天的世博之旅。因为今天是周五,游客可能会比较多,我们的计划是,一下船LP带女儿跑步去日本馆排队,争取在1-2个小时内入馆参观,而我则放弃日本馆,直奔文化中心领取当晚的演出票,下午去浦西案例馆盖章拿到西班牙馆的预约。 船一靠岸我们便分头行动。文化中心的演出票9点半开始发放,稍等了一会儿,顺便寄了两张明信片。领票出来,文化中心、庆典广场这块儿还没什么人,这个时候人流应该正在向那些热门场馆汇集。步行往日本馆方向走,顺路考察一下沿路几个热门馆的排队情况,一路上不用我问,就有小白菜在向游客“汇报”沙特馆6小时,韩国馆、日本馆也要4到5个小时,这让我颇为担心LP和女儿排队的位置。在日本馆的排队人流中很顺利地找到她们,看看排的位置还可以,估计一个多小时可以入馆,再问问女儿能不能坚持,她的态度很坚定。 利用她们排队的时间,我到高架步道上转了转,那里可以俯看整个A片区,日本馆、韩国馆、沙特馆这些热门馆是挤不进去了;朝鲜馆、伊朗馆、越南馆必竟影响力不大;其他的以色列馆、阿联酋馆也很有特色,备受网友推荐,但时间关系也去不了,于是在这里环顾一下,算是对A片区亚洲馆的一个总结。 世博园区内的非洲和美洲片区还没有去看过,于是乘坐园内交通直抵后滩,这里是欧美及非洲馆的聚集地。迎面就是巨大的非洲联合馆,长颈鹿在非洲草原上游弋;对面是南非馆,2010年夏天最火热的彩虹之国;旁边是黑白相间的埃及馆,蕴藏着这个星球最古老的文明;转个弯就是人满为患的美国馆,现代生活的代表;当然少不了巴西,翠绿的外墙让我们联想到足球;加拿大,回归自然的原生态;还有俄罗斯,童话的城堡;英国馆,种子圣殿;德国馆,水泥外墙下的科技力量。还有这么多,我最初的不切实际的计划中的必游场馆,只能在走马观花之间打个招呼,又要说再见。 回到日本馆,LP和女儿刚好出来,连排队带参观用了两个多小时,效率还可以,世博护照上也帮我盖了戳,只是馆内不准照相,这小日本还真是小气。仅仅看完一个日本馆,又到了午餐时间,由于接下来要去的世博会博物馆、城市未来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都在浦西区,所以先乘轮渡来到L3码头,在“永和豆浆”午餐及短暂休息后,再次顶着烈日出发。 到上海的三天,每天都晴朗地让人绝望,尤其是中午强烈的紫外线让人望而生畏,是什么让这么多人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这么玩命地奔走,是世博会,是中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渴望。世博博物馆很值得去看一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历界世博会的一些藏品,介绍世博会的历史,有人讲解,还是很长见识的。就是这个位置太偏僻,如果放在世博中心一定会很热门。(感觉世博中心那么大体量的建筑放在那儿,冷冷清清的,与周围热闹的中国馆、世博轴不太协调,应该增加点人气。) 依然是顶着烈日,来到城市未来馆,走预约通道快速进入。城市未来馆也是五个主题馆之一,当然它也继承了主题馆大而空的传统,大多数的展示让人费解,那些所谓的低碳概念估计设计者自己也不知所云。唯一的亮点来自“多种可能性”展区的一个巨大荧幕,通过一部动画电影,并在周围场景中呈现出“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水之城”、“太空之城”、“能源之城”五个梦幻般的未来城市街景,表达未来的城市发展和人类的城市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整个世博园唯一没有涉足的区域,来这里的目的一是体验,二是盖章,尤其是在世博护照上盖满巴塞罗纳、毕尔巴鄂、马德里三个案例馆的盖就可以直通西班牙馆,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于是我们再次分头行动,我主攻三个西班牙城市馆,确保能够直通西班牙馆,而LP带着女儿先后去了香港、大阪等几个比较热门的城市案例馆。最佳实践区这边我认为非常值得一去,这里的馆以城市为主,小巧玲珑但专题性强,展示的内容也很丰富,显得独具匠心。与国家馆大而全相比,这里的小而精能够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温哥华案例馆,突出了冬奥会元素,你可以手持火炬,也可以站上领奖台,而且这里游客少,有充分的体验和参与机会,更符合我心目中世博会的概念。 完成了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各项任务,准备再次返回浦东时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选择了轮渡而非地铁,看似少走了一些弯路,实则在等待轮渡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排队乘轮渡过江的人流远超出我的想象,而且一旦加入到队伍当中,后悔了再想出来也变得非常困难,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使我们精心准备的前往文化中心看演出的计划成了泡影,于是心情更加焦虑。好不容易乘船来到对岸,却又发现前往文化中心的道路临时封闭,原因是有人在韩国馆楼顶玩“跳楼”秀,无暇多看两眼,绕路急行军直奔演艺中心,演出早已开始,只能希望不要错过太多。 演出的几个节目还算精彩,但对于我们来说更多地是利用这段时间休息、调整和放松一下,必竟经过这么多焦虑和挫折之后,不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需要好好恢复。演出大厅出来却有了意外的发现,原来文化中心的室外平台是整个园区最佳的夜景观景平台,这让大家都很兴奋,一边拍着夜景,一边赞叹着“多好的夜景”。 最后一站的西班牙馆终于没有再费什么周折,顺利地进入,顺利地参观,不论是弗拉门戈舞还是小米宝宝都体现了西班牙人的奔放、热情和友好。西班牙馆盖的章是“我是冠军”,以纪念西班牙队在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上夺冠,这也成为我们整个世博之旅最后的纪念。 告别的时候有了一些不舍,但疲惫的我更期待酒店舒服的床,用一个字总结世博三日:累。 D8(7月24日)金茂大厦、黄浦江观光隧道、外滩、城隍庙、上海—苏州 在世博园打拼了三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痛快地睡一觉,起来就直接去吃午餐。然后终于有机会看一看上海的本来面目,登上“金茂大厦”,饱览浦东的高楼大厦、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以及东方明珠、环球中心等地标建筑。可能是周末的原因,外滩人流丝毫不亚于世博园,回想16年前来上海实习,外滩倒是面貌一新,感觉却大不如前,少了安静,多了浮燥,不仅外滩如此,包括我们自己或许也是如此。 傍晚赶到火车站乘高铁前往苏州,短短30分钟后,我停留在苏州新火车站,其实只是在旧站的基础上重建,但依然让我找不到北。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打到的士前往之前预订的锦江之星留园店,留园的名字很响,这家店却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倒是很安静,安静地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 感觉很累,喉咙也不舒服,难道要感冒了? 上海总结: 1、 暑假观博对体力、耐力、意志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在经过黄山的磨难之后还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2、 网上的世博攻略一定要仔细研究,取其精华,尤其是关于合理安排时间、路线,如何预约场馆等要熟记于心。当然,攻略一定要看最新的,形势每天都在变。 3、 世博园内的志愿者和直饮水值得表扬,提供了很多方便。园内餐饮还可以接受,但质量一般,用餐时间难免拥挤。 4、 园内交通要批评。尤其是公交不能真正有效覆盖整个园区,几条线互不联系,不是特别方便。轮渡排队时间太长,运载能力有限。地铁作用也很有限,与9号线的换乘要先出站,不方便。 5、 预约机全都成了摆设,在大客流面前,除了排队没有捷径可走,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只有3个企业馆提供网上预约。 6、 入园的3天,每天客流都在40万以上,但客流最少的22号却是我感觉最拥挤的。 7、 过江交通方式太少,运力不足,这可能是造成浦东、浦西冷热不均的原因之一。 8、 各种影片在世博会上充斥和泛滥,环幕、3D、4D、720度无所不能,但是精品还是少数。 9、 低碳概念的展示基本上都不成功,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感觉就是烧钱,手法本身就不够低碳。 10、 门票销售有问题,优惠票和三日票会卖断货,这让人很不解。上海发动和鼓励市民观博的做法也往往导致大客流。没有舒适度,7000万人的纪录又有什么重要。 三、苏州园林清风不再 D9(7月25日):苏州博物馆、拙政园、观前街 早上起来就浑身都不舒服,心里暗自叫苦。 选择苏州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原因,当年大学实习期间的一日游对这个清静而优雅的小城有着特殊的好感和回忆,再加上在世博园“战斗”了三天,也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放松一下心情。 苏州之行的开始,我心目中的苏州形象就被颠覆了,那个粉墙黛瓦的苏州在建设中变得灰尘滚滚,当年靠两条腿走遍苏州的我现在被堵在长长的车流之中,在公交车上晃了一个小时才来到第一个目的地——苏州博物馆。苏博的卖点在于它不仅是杜聿铭的封山之作,而且作为一个现代建筑,它紧邻拙政园但又能与古代园林和谐相处。不幸的是博物馆门口不仅排着长队,而且放行的速度很慢,于是在烈日下又排了将近一个小时,排队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苏州曾经带给我的好印象也被火热的太阳烤没了。苏州博物馆的展品与之前去过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相比,并没有那么丰富和珍贵,但它的布展显然花了很多心思,突出了本地特色,镇馆之宝恰恰是虎丘出土的一件秘色瓷莲花碗,巧妙地结合了苏州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积淀。 拙政园里更是让人体会到什么叫熙熙攘攘,不大的园子里挤满了人,那些曲折蜿蜒的小路和精致的亭台楼阁都被游客所占领,虽然暑假也算是客流高峰期,但我分明感受到的是黄金周才有的“热情”。那些经典的小桥流水还在,但那休闲的心情却已丢失,甚至有些失望。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女儿早晨起来问我那天再去看世博,我无言以对,没想到她在几天疲惫的经历后依然有这么高的热情。隐约中,感觉抱着美好的回忆重回苏州也许是这次旅行的一个错误。 D10(7月26日):虎丘,苏州—上海虹桥,上海—广州—江门 时间过得很快,10天的旅行仿佛就在昨天刚刚出发。虎丘总算没有让我失望太多,甚至多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景点。虎丘塔一如从前略带倾斜地立在那里,围绕着它有无数的故事,以虎丘为象征的苏州也有着无数的故事,那些故事曾伴随我们成长,曾吸引我们到这里来,但现在的苏州的确是带给我失望的苏州,一个被现代工业和无数游客撕碎的苏州,也许这真是个错误的选择。 上海虹桥枢纽也是为世博会而建的配套设施,规模庞大,机场、铁路、公路、地铁汇集于此。从苏州到虹桥的高铁,下车后按标识指引就可以直接来到机场的出发大厅。不过整个工程除机场那部分外,其它还没有真正完工。 回程的航班是上航的FM9505,机票是在上航官网上网购,不到5折还是挺优惠的,不过真是便宜没好货,登机迟了半小时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大家都登机完毕才被通知要等待,而且一等就是两个小时,起飞的时候本该在广州下机了。由于飞机的严重晚点,我们差点误了当天最后一班发往江门的机场大巴,真是一个匆匆忙忙的结束。 苏州总结: 1、 苏州好象迷失了自我,发展的太快以致于不知如何发展,道路上塞满汽车,园林里塞满了游人,运河水仍然发臭,我看不到苏州的未来。 2、 苏州博物馆的服务欠人性化。大家在馆外的烈日下暴晒了一个小时,进馆后发现里面空荡荡并没有多少人,虽然免费开放后每天有人数限制,但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够人性化,何况馆内外高达20度的温差,真是冰火两重天。 3、 苏州博物馆和虎丘都有免费讲解,这个要表扬。 4、 苏州新火车站华丽而庞大,延用了苏博的建筑风格。 5、 苏州这几个园子门票太贵了,地方不大,动辄都是六、七十块,性价比够低的,何况园子还大同小异。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9-r1336248-journals.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