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志愿者扮靓甘博——40后归来弹 |
志愿者扮靓甘博——40后归来弹 |
2011-10-30lvping.com |
青、甘、陕行的中转站是兰州,网上成队的7人从40后——80后不等,算得上是一个超常规的组合,只因发起人是我的女儿,我作为那个“最高分”得以随行。我们约定在下榻的西宁青年旅社“西凉驿”集合。我和女儿中午飞抵兰州,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安排的日程是:必看的著名的甘肃省博物馆、必吃的著名的“马子禄牛肉面”、捎带走走黄河第一桥,自然也就近距离地亲近了母亲河。 天下着中雨,路上坑洼不平,坐车走到一半路时发现忘带身份证了,赶紧折回去取,全国博物馆都实行免费不免票,凭身份证领票。等我们“跟斗把式”地赶到省博,已经3点半多了,4点就不放票了。早就耳闻甘博有一支闻名遐尔的志愿者讲解队伍,免费为参观者讲解。我们进馆时,刚好有一个团队请了付费讲解,工作人员看我们只有2人,就让我们跟上去“蹭听”,我属于那种超级好学的海绵式参观者,听着听着就凑到前面了,结果人家的领队不高兴了,说我们是付了费的,你们要蹭,也该站在后面吧——还一大男人呢!真是小心眼,你带的这些人根本是心不在焉,都不往前靠,还怪人挤!怒了,去找志愿者!真找到了,是二个年轻人穿着黄色的工作马甲,胸前挂着工牌,正准备下班往外走,听到我们的要求,其中一位稍年长些的小伙子就对同伴说“你先走吧,我带她们参观吧” 真是幸运之至!甘博主要有三个展区:丝绸之路、彩塑、壁画,志愿者何逵不无遗憾地说,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参观二楼的“丝绸”厅重点文物了,另2个厅下次有机会欢迎光临。于是,何逵引导着我们,如数家珍地、自豪地、满怀激情地、象那篇著名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老师一般,恨不能把所有的珍贵展品同它们背后的故事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统统“灌输”给我们: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这是国家一级文物. ••••••” “您千万不要忽视这小小一片竹简••••••” “大家注意到每一个瓦片上的鲜活场景了吗?••••••” 我们在他的娓娓细说下,如醉如痴地沉浸在甘肃大地二千多年孕育的绚丽的历史文化之中,直观地体会了历史书上的丝绸之路及它的开拓者张骞;感叹“驿路简”上精确的里程及驿站记录、“医方简”上一简一方(多者一方达十几味)的原始医方记录;获知现已成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青铜雕塑由民间征集来以后曾长期被搁置在仓库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郭沫若先生发现,方得以登上国宝之位;当我们站在释迦牟尼五重舍利宝菡展柜前时,何逵反复几次提醒我们“这里供奉了释迦牟尼12粒肉身舍利,数量之多是存世少有的••••••” 清场的铃声响了又响,我们的散客小队也汇集到十几人,我近乎崇拜地问小何:“你是历史教师吗?你们的志愿者同事都是大学生吗?”他腼腆地一笑说:“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铁路系统的职工,大家都是因为热爱历史而走到一起的。”这就是甘博可爱的志愿者们,他们与专业讲解者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充满激情,因为激情而使容易陷于枯燥的观博变得异彩纷呈、趣味无穷,也同时提升了甘博在全国的知名度,而甘博也为志愿者在醒目的位置——三楼楼梯旁设立了志愿者工作站,这在全国博物馆也不多见,甘博,做得好!有远见! 认真说,甘博的藏品与文物大省比起来不是很丰厚的,几天后我们参观的陕博那才让人“眼气”呢!但我观博的兴趣却是一下子被激活了,被甘博充满激情的志愿者激活了!咫尺之间,领略一方人文,千年历史。以后每到一地,观博将成为必选功课。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31-r1336745-journals.html2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