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ngMai,清迈,在泰语中,是“新都城”的意思。而这座古老的“新都城”,也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了。 清迈古城,西靠Suthep山,东有Ping河南北贯穿,依山傍水,河谷丰饶,有良田万顷,木材满山。早在2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成为与中国、缅甸等国家的贸易交通要道。8世纪时,即建立了河谷中的第一个文化中心—Haripunchai。 传说Lanna王国的Mangrai国王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这里出现了被视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鹿与白老鼠,因此决定在此建城。 Mangrai国王与素可泰(Sukhothai)的蓝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尧(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结了友好盟约,形同兄弟,并在建造清迈城时,得到这两位国王的大力协助,总共集结了约9万人参与城市的兴建。1296年4月14日清晨4点,清迈城建成。 建好后的清迈为方形,类似中国的紫禁城,东西宽1800公尺,南北长2000公尺,城墙四面都建有城门,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是Thapae、Chiangmai、Suan Dok和Chang Puak。古城墙外,则围绕着一条18米宽的护城河。听说河中有很多人们放生的乌龟,经年累月,越长越大,据说曾经雨季时有大乌龟随上涨的河水爬上岸,直到旁边的马路上,引起交通堵塞,直到人们重新把它请回河中。泼水节期间,整个护城河更是沸腾般的热闹,两岸全是疯狂戏水的人群,是全城泼水节的中心地带。 如今的护城河两旁,古老的菩提树倒影水中,喷泉与四季颜色不一的红黄花树交相辉映,金碧辉煌的寺庙、菩提树下人们祁福的小四面佛,以及单行的双向道路上每天车辆行人穿梭往来,各色小店、生意兴隆的小吃摊,尤其到周末时候的夜市一条街,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古老的Lanna文化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形成了这座多姿多彩的迷幻古城,容易让人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正历经历史还是身处现实。建议来清迈的人,都应该抽一天的时间,围绕清迈古城徒步走上一圈,看看古城墙,看看护城河旁友善悠闲地生活着的清迈人,你对清迈的印象,一定会更加的直接与深刻。 清迈的黄金时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间(公元1441-公元1487年),他建造了Wat Chet Yod——七塔寺、 完成了 Wat Chedi Luang——柴迪隆寺,并于公元1455年在七塔寺举办了第八次的世界佛教会议,将兰那(Lanna)文化带到全盛时期。Lanna在泰语中的意思,是“百万稻田的王国”。凭借肥沃丰饶的Ping河河谷,清迈成为泰国黄金时期的根据地,并逐渐成长为现今泰国最大府、第二大城市。 但凡依山傍水的秀美之地,人们总是过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越是与世无争的好地方,却越是成为被争抢的对象。 清迈即是如此。正是因为了那丰饶的河谷和秀美的山林,以及重要的贸易交通位置,早年的清迈,也就是Lanna古国,一直成为缅甸、暹罗古国等竞相争夺的目标。Lanna王国不得不对暹罗古国称臣,并在暹罗的帮助下,逐渐摆脱缅甸的控制。1796年,清迈被重建,且随着1921年铁路的开通,清迈与暹罗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里,随着与西方国家、中国、缅甸经济贸易的几经涨落,以及自身旅游业的逐步兴起,清迈坎坎坷坷,缓慢发展着。现今的清迈府清迈城地处海拔300多米的盆地上,距离曼谷700公里,总共有将近150万的人口,面积10,107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台湾的1/3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