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越南的海上桂林――下龙湾 |
[游记]游记:越南的海上桂林――下龙湾 |
2007-07-16 pyhn.cn |
游记:越南的海上桂林——下龙湾 我们去看了越南的海上桂林——下龙湾。午饭就在海湾的边上吃,也仍然是一盆大米,几个简单的菜和汤。 下龙湾是越南最著名的风景区,离河内150公里,在越南海防市吉婆岛以东,鸿基市以南,越南人自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下龙湾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下龙湾中的小岛竟有3000多个,已经被命名的就有1000多个,这些岛都是石灰岩构成的小山峰,且造型各异,景色优美,山岛林立,仪态万千。 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似直立在水里的筷子,有的像奔马,有的像争斗的雄鸡;有的峰峦重迭,绵延十几公里,这种峥嵘奇特的山岛不计其数,与桂林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曾到过这里旅游的中国客人都亲切地称下龙湾为‘海上桂林。 下龙市过去称为“鸿基市”,是越南广宁省的省会所在地。近年,越南为了进一步提高下龙湾的知名度,将鸿基市改名为“下龙市”。 下龙湾与中国的海南岛一水之隔,中国人去旅游的很多,从海南岛穿过北部湾就到了。下龙湾名字有许多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外敌来侵,一条龙帮助越南皇帝拒敌,只和敌人打了个平手,不分胜负,于是这龙又从天上叫来许多龙来助战,在战斗中吐了许多龙珠到海中,就形成一个个小岛。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在打败敌人之后,这些龙不走了,就在这个“湾”落户了,于是这个湾就叫下龙湾。另有一种神话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母龙降落在这个海湾,挡住了汹涌的波涛,使这一带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人们便把这个海湾称为“下龙湾”。随同母龙下海的还有一群龙子,所以附近的小海湾又称为“拜子龙湾”。 我们八个人乘一艘游船下海,船就在我们吃饭的饭馆一旁。游船不错,临窗桌凳可以观光,船上还有小卖部,食堂。船顶也是平的,登上船顶,看下龙湾的风景更美。我们在一个海湾,看到有群飘浮在海湾背风处的山脚下的渔船,这是越南的渔民村,他们中富有一点的在陆上还有住房,而大多数渔村的渔民就一年四季在海上生活,靠打渔为生,夜里就住在船上,除买工具等东西外,他们就不下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陆地一样,邻居间无事可以串门走动,有看家的,有打渔的。他们的船上装有帆布棚,船停在背风处,下雨也不漏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的游船开行不久,就有许多渔民驾着小艇追上来,艇上放着鲜活的海鲜,殷勤地向船老大推销。这些海鲜我们叫不出名字,看了许久,都嫌价格偏高而不予理睬,可这些渔民不恼不怒也不离开,反而用绳子把自己的船挂在游艇后面,跟着游艇一同前进。原来他们吃准了我们在晚饭时,肯定会买他们的海鲜。果然在吃饭前,船家给我们买了一些。当然价格也侃下来了。我们为吃稀罕,又自已掏50元买了八条爬虾,让船上给我们加工做熟,而船老大也乐得挣一点小小的加工费。我们还买了一瓶越南白酒,50度,一股大米味,是大米做的。船上为我们准备的饭是大米,小蚌(书名我们说不清,山东人叫尕儿),鸡蛋,青菜等,加上爬虾,是四个菜。 在我们的船路过渔村时,很快地从外边靠过来6—7条小船,这些船很小,像我们农村过去磨面箩面用的簿箩差不多,每个小船上都有一妇女和一至两个1—3岁的孩子,妇女划动双桨,快如飞鸟,稳如钉钉。她(他)们都对着我们的船伸开双手,小孩子也伸着手,我们不懂她们在干什么,导游告诉我们,她是在讨饭,是水上乞丐。好恐怖啊,船这么小,海那么深,还有孩子,一旦出事,她们怎么逃生?也有的船上摆几个海石花海产品,一面叫卖,给钱就卖,她们也够可怜的。我们有些怜悯,也许是好奇,大家都把一元,二元的人民币拿出来给她们,她把一个长杆伸进我们的船仓,杆顶上有一个小网兜,钱放进网兜,她接过去,并表示谢谢。零钱给完以后,大家把角钱集中了许多,再给她们,她们却表示“不要”,我们开始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中国人到越南是去玩的,在他们看来,我们都是大老板,谁会带‘角’钱去?她们是没见过角钱,不知道这也是人民币,也能购物的缘故。 总之,下龙湾是由海湾、小岛、小山组成的,岛上草树复盖,四季常青,各岛自然景色优美,的确不错,加上海水粼粼,日光山色,还有那些“下龙”的传说,我微闭双眼,翩翩浮想,真如神仙境界,一时忘记是在异国他乡。 就在我们笑声不断,一路欣赏的气氛中,船走回海岸,于六点半钟离开下龙湾,乘汽车,到九点四十分,才来到河内市,仍住在金莲宾馆。间暇,大家凑了几句打油诗: 满街摩托像蚂蚁, 渔民村庄不挨地, 女人手帕捂鼻嘴, 坟墓比家还华丽, 住房窄似火柴 |
转自:http://bbs.pyhn.cn/dispbbs.asp?boardID=61&ID=351583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