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滩建筑的百年沧桑之三

[游记]外滩建筑的百年沧桑之三

2008-05-22    sina.com.cn

外滩4号有利大楼
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大楼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4号,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大楼地皮是英商天祥洋行于1860年购入的,天祥洋行当时修建的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窗樘用石条作过梁,东首有木结构的阳台,楼房靠近广东路一侧为洋行本部,靠近外滩一侧为洋行所属的天祥保险公司,1914年天祥洋行宣告破产清理,同年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和其他几家机构联合租赁了天祥洋行这座办公大楼,大楼改称为“联合大楼”。
1916年大楼拆除重建,新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由于沿外滩一面不够宽广,新大楼的正立面和大门置于广东路上,以广东路17号的正门为纵轴线,以外滩和广东路转角为副立面,顶部建有塔顶。大楼高6层,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大楼,钢框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定制的。大楼采用三段式立面,在总体设计上属于仿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巴洛克装饰特点,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立柱,柱子上有凹槽;窗格饰以旋转式图案,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整体建筑风格匀称、明朗、稳重。1936年左右,英商有利银行以8万英镑的代价获取了大楼的部分产权。有利银行的总行设在英国伦敦,1854年在上海开设分行,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利银行复业,从仁记路(今滇池路)原址迁入外滩四号楼,大楼改称为“有利大楼”。1955年有利银行撤出上海,大楼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等单位承租使用。2002年8月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取得此楼使用权。

外滩5号日清大楼
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日盛,当时贸易主要通过水路交通进行,来沪开设的怡和、旗昌、太古等洋行,感到水上航运大有发展前途,开办了许多轮船公司。李鸿章、盛宣怀在1872年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也想争夺航运市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有悠久的海上航运历史,进入中国最早最大的企业便是轮船公司。从1875年开始进入上海的主要航运企业有日本邮船会社、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大东汽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等。为了垄断中国长江及内河航运,在日本政府扶植下,1907年,原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的长江航运部与日本邮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合并,组建成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取名“日清”有点讨巧,“清”表示清政府,以便在同其他国家的轮船公司竞争中得到中国人的好感。该公司总部设在东京,上海为在华分公司的总部。初建时资本810万日元,仅10年后资本已达1600万日元以上。

1918年,该公司购进外滩5号地块,建造日清大楼。大楼委托英商德和洋行设计,1921年动工,1925年建成使用。整幢大楼地上6层,地下1层。大楼占地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4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外观具有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风格特征,以修整的大石块作贴面,除部分门窗借用柱子体现变化外,基本上采用方形窗框;大门旁与3、4、5层的中部有爱奥尼克立柱;5、6层间有较深的挑檐,檐下窗框上有浮雕图案,给整幢略显呆板的建筑增添一丝活泼;内有两部电梯,另有木梯可通至楼顶。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又名元芳大楼(因为大楼边原为元芳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的6号大楼,原是“会德丰拍卖行”,19世纪中期后,美国的旗昌洋行由广州移至上海,通过交易,此地成了它的物产。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又从旗昌洋行手中买下此楼,并于1897年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的诞生,距第一家外国银行在沪开业已50余年。此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钱庄、汇号、银号等。1897年5月27日是中国金融史上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人创办的银行开业了。这天上午人们看到一面写有“中国通商银行”几个大字的长旗,在外滩6号大楼的屋顶竖起,许多要人前来祝贺,广东路上停满轿子,场面十分热闹。

中国通商银行开业资本原定500万两银子,实收250万两。其中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出资100万两,李鸿章等官僚和买办个人出资近80万两,余为商股。开办早期,帐册、单据等全用英文,并加入外商银行的同业公会。

上海为中国通商银行总行,天津、广州、北京、汉口、重庆、香港设有分行。早期业务较为顺利,放款给铁路、民族企业;也向外商如美孚、祥茂、礼和等洋行放贷。经清政府批准,银行还发行钞票,有银元券和银两券两种,票面为1、5、10、50、100元或两。 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有内外阳台,东印度式建筑风格。随着业务发展,中国通商银行决定拆旧建新。新楼建于1906年,由英商瑪礼逊洋行设计,砖木结构,假4层楼,占地面积1698平方米,建筑面积4541平方米,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1、2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楼顶南面为平台,可容百人,是观光黄浦江潮水的胜处。3层朝西一隅也有平台,后被使用单位改建成会议室。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a16d101009265.html3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