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古猗园承办的第八届竹文化艺术节,将于9月12日-10月31日举办。本届竹文化艺术节的支持单位为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本届竹文化艺术节主题为“竹艺荟萃,传承经典”,由“经典竹艺”、“百竹新姿”、“竹韵美景”、“江南风韵”和“系列活动”五个部分组成,是近年来沪上首次大规模的竹文化寻根活动,也是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的重点节目之一,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6号线及虹口足球场、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的定班专车为广大市民赏竹游园提供了方便。主办方尽管投入巨大,但是门票不涨一分钱。 千载经典编制“竹精品”首次亮相 第八届上海竹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人员及园艺专家踏遍青山寻觅千古竹根,根据千古经典编制成的一批竹艺精品首次亮相于古猗园内,如长达18米的竹烙画《清明上河图》,堪称“天下第一烙”,画面上生动的形象和繁华的景象因为有竹艺而显得非常精彩;巨型竹雕画画面长36米,雕刻《孙子兵法》,堪称世界最长的竹雕画,画面线条简练,形象生动,内涵深刻,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军事文化;另外,展出的侯乙竹编钟、文房四宝、竹帘画等都是首次展出的“竹古董”,如通过竹帘画表现的中国古代仕女图。 百种国内外“竹新秀”亮出精彩 上海由于缺山少川,因此竹子比树要少得多,集中赏竹的地方更是非常有限,上海古猗园的园艺工作者们到安吉、南京、成都等地觅新竹奇翠,大佛肚竹、黄古竹、花杆早竹等观叶、观杆、趣味性品种竹40种100多缸以及30个品种的地栽竹,其中许多品种为首次引入上海的竹之新品种,如从原产日本的无毛翠竹,属矮小竹种,秆高0.2-0.3m,堪称世界最小的竹子;斑苦竹叶片披针形,叶浓密,竹株姿态优美,为优良的观赏竹种;大佛肚竹形如算盘珠状,各节间缩短,整株高3米,直径达6-7厘米,江浙一带较为罕见,极具观赏效果;原产日本本州的白纹阴阳竹,叶片宽大,其间有较宽的黄条纹,具有良好的观叶效果的竹种;龟甲竹之王,直径达12.8厘米,也极为罕见,其秆直立,粗大,歪斜畸形,成不规则相连的龟甲状,因此成为“龟甲竹”;斑竹因秆绿色具有斑点又称湘妃竹,并在世间流传着优美凄婉的传说。与新竹配套的竹石盆景展,在国庆节前后10天,举办“竹石盆景展”,展出优秀、名贵的竹石盆景100多盆。 “竹之韵”摄影比赛:摄影沙龙和市民摄影爱好者可以将镜头对准新竹芳姿留下美好的瞬间,摄影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让摄影者们收获佳景时收获惊喜。 十大景点“竹之魅”园中秀园 许多上海市人都知道,上海因境内的吴松江下流古称"沪渎"而得名。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将以上这段文字由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通过园艺手段全面物化成一个园艺景点“沪的由来”,是本届竹文化艺术节上的一大亮点。同时展示的共有十大园艺景点,成为精致的袖珍园中园,源源深长的竹文化、耐人寻味的故事、桃红柳绿的园艺手法,很有看头,更是人们照相的佳境,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的《柳毅传书》,以塑像、造景、借景等手法,再现唐代李朝威《柳毅传书》,凡人与龙女相识传书、恋爱结婚的浪漫神话。上海市林业总站的《潇湘竹韵》,以荷花池为背景,以竹菊为主要材料,营造悠然美景、黛玉咏竹的景象,表现《红楼梦》潇湘馆“竹影参差,苍痕浓淡”的意境。闵行区农业和绿化管理局的“竹林七贤”,咏竹、写竹、画竹,与竹相伴,以竹言志都是竹的拟人化表现;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署的《蟹肥菊黄》池塘绿荫,菊花似锦,蟹撼竹篓,反映了秋实丰盈、生活美满的意境。 一条“竹趣街”玩转心情 在古猗园部分区域设置“撷趣街”,通过精品展示、现场制作和游客互动等形式,展示嘉定竹刻、泥塑、糖塑、剪纸、中国结、黄草编织等民间手工艺以及传统美食、玩具,营造充满民俗情趣的小街市景观,表现古雅之美、传统之趣。并以茶室---曲廊为场所,介绍苏州评弹、嘉定民间谚语、歌谣以及古猗园历史,展示竹制茶具所演示的中国茶道,让游客听评弹、观民谚、品竹茶、吃小笼,体验侬侬吴语的江南民间生活悠闲生活。 零距离“绝工艺”饱览精彩 为了让游客更多地感受竹文化的边缘工艺,还引进了王威嘉定竹刻艺术、方玲中国结艺术、“十大剪神”奚小琴剪纸艺术、陈凯峰面塑艺术、叶邦叔棕编艺术、朱墨钧吹画艺术等民间艺术。如陈凯峰面塑艺术即在面点、糕点上缀以米粉花纹,象征吉祥如意、福寿双全,并逐渐发展成为面塑艺术;叶邦叔棕编艺术,有一千多年历史,多采用鲜叶编织蜻蜓等昆虫,主题扩大到昆虫、鱼虾、禽鸟、走兽5大类,作品曾出访日本、韩国、伊朗、欧美等国;朱墨钧吹画艺术即1980年朱墨钧先生作画时,不小心将墨迹掉在纸上,突然产生了吹墨成画的灵感,从而诞生了一朵艺术奇葩,朱先生历访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吹画绝技,令人称奇,此次将在公园表演吹竹画。将这些民间艺术集中在公园展示尚属首次。 嘉定竹刻介绍: 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原是 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他的儿 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都继承此业。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评价很高。朱三松把父 祖辈的传统技艺又推进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 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据《嘉定县志》记述: “竹刻为艺术上精品,吾邑最负盛名,其为它处所不能媲美者,则为刀法。普通所用,以刻 字者为单尖,辟厚约分许,而削其一面,其口平,以角尖入竹,名曰行刀。而复以圆刀还之,则为圆柱形。削其一端为斜面状,而圆其锋,故所入处,其底不深而平,此其为用, 能恰到好处,而字体之结构及转折之姿态,均能与书者相吻合,无牵强之弊。闽湘各地, 亦有竹刻者,然较之吾乡终不能及,既无此刀法也。”由此可见,嘉定竹刻的刀法独树一帜,与各地不同。 徐行草编介绍: 上海嘉定区的徐行乡是驰名世界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黄草,具有光滑、柔软、坚韧等特点,用黄草编织的草制品既美观大方,又轻巧适用,是上海的传统特产。 关于嘉定黄草编织,当地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相传,有一位聪明、美丽、善良却贫苦的姑娘,在即将出嫁的时候,连买一双鞋子的钱都没有。眼看就要光着脚过门了,姑娘心里非常难过。有一天,她放牛割草到村边的小河旁,默默流泪。相伴多年的老牛忽然用舌头舔她的脚,姑娘一看,原来老牛衔来一把黄草放在她的脚边。姑娘眼睛顿时亮起来。她用老牛衔来的黄草,编织了一双金光璀璨的草鞋。出嫁那天,她穿着这双草鞋到了婆家。这件事一下轰动了全村,全村的姑娘们都编织起草鞋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首先用黄草编织草鞋的姑娘,把这个村改名为“蒲鞋村”,姑娘被尊之为“草编仙子”。 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早在清代,嘉定黄草拖鞋便远销欧亚各国。现在,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质量更佳,近年推出仿古图案新产品,制作精巧,纹路细密,图案中人物、车马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上海著名的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