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年古韵话庆州 |
[游记]千年古韵话庆州 |
2008-05-22 sina.com.cn |
我们在庆州第一天旅行的最后一站是雁鸭池,就在庆州国立博物馆的马路对面。雁鸭池的中心景点是一片形状不规则的人工湖,也是我们在庆州唯一看到有湖水的景点。史料记载,雁鸭池是新罗文武王于公元674年为纪念三国统一而兴建,是主要用于设宴款待贵宾的场所。据说雁鸭池是新罗时代宫殿中最雄壮华丽的,可是今天我们眼前所见到也只有临海殿这一座宫殿,其它的只剩下隐没在青草中的片片石基,不过雁鸭池水依然清澈如镜。经过一天观光旅行,我们都颇感疲惫。坐在池畔小憩,此时天已近黄昏,夕阳洒下的余晖与深秋的金色交相辉映,将我们也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光晕之中。那一刻仿佛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当时新罗贵族浮华盛宴的幻觉。 从雁鸭池步行回到市区,天已擦黑,华灯初上,早晨曾经行人稀疏的街道此时变得人潮汹涌。我们在市区主干道南侧的繁华小巷中,找了一家名为“新罗庄”的小旅馆住下。虽然韩国的消费水准非常高,即使是一般的宾馆,一间准备间也要八、九万韩元,相当于六百多元人民币。对于我们这些背包旅行族来讲,还是嫌太奢侈了。好在在韩国的所有旅游城市都有这种便宜的小旅馆,三万韩元一间,韩式的地辅,可睡下四个人,还带卫生间,很干净。安置好住宿事宜,我们开始在庆州市区闲逛。庆州市尽管很小,即使步行也可以完全走遍整个城市;但是以庆州驿为起点、并命名为“花郎路”的市区主干道南部地区却非常繁。小巷纵横,两侧商店食肆酒吧林立,无数霓虹灯招牌在闪烁,加之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行其间,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汉城明洞的闹市之中。逛街逛累了,于是我们按观光资料的指引,先到八友亭街找了家“解肠汤”专门店,吃了一顿庆州的名菜“解肠汤”。不过这汤的味道实在是不合国人的口味。吃完后感觉还没饱,又在小巷中找了家烤肉店,才算解了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潮走回旅馆,夜晚的庆州给人另一种纷繁浮华的感觉。记得一本介绍庆州的小册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座过去与现在共存的城市;现在突然对它有了深刻的理解。 庆州是一座很适合骑自行车旅行的城市,市区面积不大,景点比较集中,也没有太陡的坡路,而且设有自行车专用道供骑车旅行。所以我们在庆州第二天的旅行采用了骑自行车的方式。庆州驿附近就有好几家自行车出租店,一天的租金为5000韩元,我们每人租了一辆自行车。这里所租的自行车全部都是21速山地车,车况极好,这使我们后来骑车上南山省了不少力。迎着微微的晨风,我们骑行在庆州的大街上,感觉非常的惬意。从庆州驿出发骑行约15分钟,就到了我们今天旅行的第一站——大陵苑,亦称“古墓公园”。花1000韩元购得门票进入公园大门,沿着松林间的小径漫步,举目四望,只见数座巨大的半圆形坟包散落在四周的松林间。这些坟包有的数个紧密相联,有的孤零零独享寂寞;微微发黄的小草覆盖着坟包表面,显得扑实无华。细细数来,整个大陵苑内竟有23座古墓之多。这些古墓中安眠着千年前新罗时代的王公贵族,与他们生前奢华的生活相比,逝后的栖身处却显得如此寒酸,甚至连墓碑都没有。今天的考古学家也没有完全确认这些坟中究竟安眠着哪位先人。不过大陵苑中最出名的要数天马冢了,因为1973年在这里取得了惊人的考古发现,发掘出了12000余件文物,其中最值得庆州人骄傲的就是那座在庆州国立博物馆展出的金冠。天马冢现在专门设计了一条甬道可进入墓室,墓室很小,四周设置了陈列橱窗。在陈列的文物中,我们又见到了那座金冠。在游览大陵苑的过程中,一直给人一种气氛凝重的感觉。不过安眠着23位千年新罗灵魂的大陵苑,所展现的是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的壮观情景。 从大陵苑出来,穿过马路骑行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庆州另一个具标志性的景观——瞻星台。在马路边就可以清析地看到瞻星台的外观,这是一座高约九米、由石块堆砌而成的圆瓶形建筑,在建筑物的中间部有一个长方形的观察口。瞻星台建于公元七世纪初的善德女王时期。远远望去,瞻星台给人以感觉是造型恬谧,结构精妙,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据说瞻星台是现存于亚州地区最早的天文台,当时是借助其底部的水镜与映入的光线来观测天文星象,并通过星象来判定国家大事的决策。我们骑车从瞻星台旁匆匆而过,前方就是庆州另一知名景点——鸡林,这是一片由榆树和枫树组成的树林。据史料记载,自新罗建国开始就有这片树林,这里每棵树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由于正是深秋时节,鸡林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和红色的世界,煞是好看。 我们在鸡林中稍事休息,然后从旁边的小山丘步行而上,即到了半月城。虽然半月城也是算是庆州一个景点,但那只是一片空地,史料记载半月城曾是新罗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今天除了残留下一座储冰用的石冰库外,只剩下一片被青草覆盖的空地。从半月城下来,我们开始漫无目的地在鸡林附近的校洞(街区名)中闲逛,却也有意外的发现。校洞的民居与庆州市区有明显区别,古扑的建筑风格加之恬静、安详的环境,令人流连望返。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户人家专门酿造校洞法酒。校洞法酒是一种由大米和数种草药酿制的酒,被韩国评为无形文化资产,这里是最正宗的出处,具说该户的主人裴永信奶奶现在每天只酿16瓶这种传统民俗酒。由于价格很贵,我们也只是看了一看就离开了。在校洞,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名为“庆州乡校”的大院,走进去一看,原来这是一座类似中国古代私赎的学校,这里专门向学生传授“五经四书”、“孔孟之道”,是韩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地,据说每年这里还大规模地进行祭孔活动。其实在韩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乡校,但以庆州乡校为规模最大,并被韩国政府认定为有形文化资产。看来在保留传统文化这方面韩国比中国做得更好。 游览完庆州市区内全部景点后,才下午一点,我们做出了一个失误的决定:骑车去南山。沿市区内的金城路往城南方向骑行,不久就发现公路两旁的自行车专用道和人行道上晒满了稻谷。于是我们不得不与机动车共用一条公路车道,不时有时速七、八十公里的汽车从身旁疾驶而去;加下公路两边的路不坑坑洼洼,几次差点从车上颠下来,吓得我们常常是一身冷汗。既然做了决定,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南山方向行进。其间路过一座名为“兴轮寺”的小寺庙,进去看了看,里面除了几座崭新建筑物和石塔外,没有什么特色。继续往前骑行不到十分钟,即到了庆州市的另一著名古迹——五陵。由于五陵离市区较远,感觉这里好象人迹罕至;进入五陵园区后,发现若大的公园内仅有我们三人。五陵为新国罗国开国国王朴赫居世及其王妃阏英、新罗二代王南解王、三代王儒理王和五代王婆娑王五人的坟墓,整个陵区被浓密的松林环抱,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与在庆州见到的其它古墓一样,五陵除了巨大的坟包外,没有任何装饰,甚至没有墓碑,显得扑实无华。五陵给人的感觉与大陵园完全不同,这里地势开阔,松林茂密,到处弥漫着一片寂静,是一块非常适合休息的地方,尤其在午后的阳光下,静坐在五陵内的草坪上,凝视着埋葬千年前新罗开国元勋的古墓,往往令人浮想联翩。 离开五陵,穿过庆州至京釜高速公路的国道,即开始进入上南山的道路。其实位于庆州市区正南方向的南山并不高,但是满山遍布各种历史遗迹和古迹。南山曾经是新罗时代的佛教圣地,曾经拥有一百多座寺庙,被古新罗人视为圣山。然而几经多少岁月,尤其是朝鲜时代的灭佛运动,许多佛教建筑被毁坏,如今只剩下散落在山间的寺庙遗址、石塔、石佛、以及造型各异的磨崖石刻。可以说南山将新罗悠久历史和佛教精神融合为一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不过骑自行车上南山还真需要些勇气,除了要有良好的车技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中穿行,还要有足够的力量登上较陡的坡路。还好我们租的21速山地车帮了大忙,通过不同路段切换不同的齿轮,使我们省了不少的力。 上南山后的第一个古迹叫萝井,其实这只是一座风格古扑、面积很小的院落,传说中新罗开国国王朴赫居世就出生在这个小院中,目前院内只有一块记载朴赫居世生平的小石碑和一口专门清洗婴儿的井。从萝井出来,全部是极陡的上坡路,我们骑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南山最著名的古迹点——鲍石亭。走进鲍石亭,发现里面除了一个小水潭外没有任何建筑,不过在一棵大树下的地面,我们发现了一个鲍鱼形的石雕建筑。实际上这一石雕建筑就是我国古代的流杯亭。鲍石亭是公元七世纪统一的新罗时代国王设宴的场所,曾经建有行宫等建筑物,在后来的战火中被毁,仅留下地面这块鲍鱼形的流杯泉。徘徊在鲍石亭周围,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统一强盛的新罗国王公大臣是如何在此夜夜欢宴、在流杯泉上把酒赋诗的场景。可以说鲍石亭里深藏着新罗国灭亡的悲剧,也见证了新罗国兴亡的过程。 整个南山上有一百多处古迹,其中较著名的还有三陵(新罗国末期三朴氏王陵)、拜里三尊石佛、三陵谷磨崖石佛像、茸长寺遗址、出书池等等多处遗迹。由于我们错误地选择了自行车旅行,出鲍石亭后再往南山上骑,全是极陡的上坡,我们实在没有力气骑这种上坡路,只能遗憾地返回。回到市区后,还车的时间还有二个多小时,于是我们一鼓作气,继续骑车去芬皇寺。芬皇寺位于庆州至普门湖度假区的路上,距庆州驿约3公里,当我们骑至芬皇寺时天近黄昏,匆匆进入寺内。其实芬皇寺面积很小,虽然这座寺庙建于公元634年善德女王时期,但几经战火破坏,如今只剩下一座由花冈岩砌成的三层石塔(原为九层石塔)。不过这座石塔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造型独特,被指定为韩国的宝国。目前寺内的大雄殿及其它建筑物均是近年来新修建的。不过芬皇寺内的信徒却不少,主殿内打坐念经的人坐了满满一屋子。离芬皇寺不远处还有一座皇龙寺,该寺建于公元553年的新罗真兴王时期,曾经拥有二万五千多平方米的面积,是当时亚洲地区最大的寺院。但该寺毁于高丽王朝高宗时期的蒙古入侵战争,目前只剩下建筑和塔的地表石基。当我们来到皇龙寺时,正值夕阳西下的时,余晖映红了半边天;黄昏时的皇龙寺遗迹显得格外凄凉。但是从其地表庞大的基石规模也能想象得出当时是何等的辉煌。通过一天的骑车旅行,我们几乎跑遍了庆州的绝大多数古迹,也使我们很疲劳,回到市里后,草草吃过晚饭就休息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c45d9010007rj.html2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