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弥勒县弥勒寺 |
[游记]云南弥勒县弥勒寺 |
2008-05-22 baidu.com |
弥勒寺拥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建筑风格恢宏大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山门上方,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的“弥勒寺”三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瞩目。锦屏山上,由南怀瑾先生亲笔题词的19.99米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于1999年12月落成,行车至接近弥勒县城的公路旁,远远地就可看到这尊金光灿灿的大佛。沿1999级台阶绵延而上,千年梯田、百年古树尽收眼底,潺潺清泉灵秀无方,感慨“旅游胜地”之不虚。 弥勒寺是个诱人、迷人的景点,明代葛一龙《弥勒寺》诗写: “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 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 他的后两句先后已有定论,今人当不是悬案。 弥勒寺在昆河公路一例,出花口即可见。如今已修葺一新,游客人弥勒,可别忘了登弥勒寺参拜一番,对着弥勒佛哈哈一笑,则难容之事大肚能容,可笑之人一笑了之,将爽心怡性也。 弥勒之名由来有自 弥勒县,这座城居然以佛同名,因此被誉为“佛城”。本地人自豪地说这是一块吉祥的福地,因此生发出许许多多美妙而动人的故事。 这座小城为何名与佛同,众说纷坛。只记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法名如玉,在鸡足山弥勒院任住持。有一次坐禅,将进禅境时,突然见弥勒尊佛笑呵呵飘然而至。如玉忙向佛祖跪拜,道:“我佛慈悲,弟子如玉在此修行,持戒入定已有多年,终未成慧,今日幸得见尊佛,求当面为弟子开悟,指示醒觉之道”。 弥勒佛笑而不答,飘然而去,如玉紧紧追赶。朦胧中,见弥勒降祥云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山头,似回头向他微笑。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佛祖顿时隐去。如玉认定那地方的山形地貌。从此告别了修持多年的鸡足山弥勒禅院,云游四方。他爬山涉水四处找寻,找遍了多少名山大川,访遍了多少名寺古刹,总寻不到那块灵山福地。 一日,他来至一座山中,实在过于累乏,就靠着一棵大树小憩,朦胧之中又见弥勒笑呵呵立于面前。如玉忙伏地跪拜,拜毕抬头看时,只见前面飞云流霞中显出一座山头,酷似弥勒端座。如玉细观四周山水,但见这里岩峰峻秀、林泉幽美,蓊郁苍翠,灵气氤氲。他认准这里就是弥勒显圣之地。于是就在山中住了下来,四出化缘。不久,在一座叫锦屏的山头上建起寺院,专门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如玉即在此普播梵音,接纳信众,一时法席昌隆,香火兴盛。 事情就是这样巧,这一带原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这里的人大多信佛,有史载曰:“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因此,被誉为“佛城”…… 布袋和尚和有关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这副楹联传播很广,有些海外侨胞还专门索写此联,可见喜欢此联的还不少。此联常见配在弥勒像两旁。布袋和尚传为弥勒菩萨化身。 |
转自:http://hi.baidu.com/juanita520/blog/item/dfefea03ae5bbfed09fa9371.html35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