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昭君墓希拉穆仁大召无量寺自助游攻略_旅游 |
[游记]昭君墓希拉穆仁大召无量寺自助游攻略_旅游 |
2007-07-16 fqhua.com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等风情对我这个世代耕读于江南的青年才俊来说具有无比的诱惑。 我已是第五次来内蒙了。第一次来是1997年8月,那时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便跑了趟长途——包头。内蒙有什么?当然是草原。问当地人草原在那里,答曰:向北300公里。只好作罢。第二次是去了正确的地方,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海拉尔,可惜去的不是时候,11月的天气在当地已是零下25度的低温,窗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敢奢望看草原,只是庆幸能保全两只真皮耳朵回家。后两次都是来去匆匆呼市,连根草都没捞到。而这次终于有机会好好了解一下塞北的风情了。 我们的导游叫莎日娜,正宗蒙古族人,蒙语的意思是山丹花,听上去很美,人长的嘛,呵呵,身材还行。莎导说了,呼和浩特最初是由遵化、绥远两城合并而成,因用青砖建城而称为青城,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天下男人色为先,于是我们一致要求先去昭君墓。一路上话题当然离不开四大美女,有朋友说的津津有味:四大美女其实各有生理缺陷,杨贵妃狐臭,王昭君塌肩……我冒了一句:给你你要不?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南岸,又名“青冢”,是王昭君的衣冠冢。之所以葬在这儿据说是因为王昭君就是投河于大黑河之中的。墓的主体是一个土丘,高33米,原是平地,来拜谒昭君的人都携带一钵黄土,日久堆积而成。在一片苍翠葱郁之中,远远望去,兀立平原的青冢显出“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绿色,因而被誉为“青冢拥黛”。现在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我对昭君的印象还是蛮好的,毕竟是咱老王家的人。千里迢迢而来,没带什么礼物,于是我在墓前树干之上恭恭敬敬的刻下我的手机号码,希望有一天昭君姐姐有空给我发短消息。 下一个景点是大召。内蒙的宗教以藏传黄教为主,据说当年蒙古大汗率军攻打至青藏高原,认为当地的藏传佛教非常仁义,于是将其引入蒙古,大力推崇,发扬光大。历史上达赖四世是唯一一个非藏族的达赖喇嘛,他就是蒙族人。内蒙的寺庙都称为召。大召,又名无量寺,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它是呼市15座喇嘛寺院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召庙,达赖三世曾为寺中银佛“开光”。清太宗皇太极曾在此下榻,康熙封其为家庙。召中有四大天王塑像,各有含义,合起来称为“风调雨顺”(如琵琶天王手中的琵琶是可以调音的,寓意为“调”),四大天王见得多了,这种说法到是第一次听说。影响最深刻的是召中那只巨大的金色转经轮。你手扶转经轮顺时针绕三圈,便是等于读完一本经书。转经轮是藏传佛教的特色,当我的指尖触碰到它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西藏——那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个梦想。 呼和浩特的北面是延绵的大青山,即阴山。翻过山是武川县,据说是中国的土豆之乡,品质极好,也盛产莜面,就是燕麦,营养价值极高,但产量很少,一年一季。这地方原来叫女水,男人们过于文弱,总是被外族占领,于是改为现在的名字。 再往北去便是草原了。内蒙的草原分为三种:草甸式、经典式和荒漠式。最有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甸式草原,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我们去的希拉穆仁草原则是荒漠式草原的代表。希拉穆仁蒙古语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nmg/7624.html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