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昭君墓游记攻略之凭吊昭君昭君墓

[游记]昭君墓游记攻略之凭吊昭君昭君墓

2008-04-17    yiqilai.com.cn

王昭君,这位西汉时代的美女,二千多年来不知曾走进多少人的脑海。我於少年、青年时代,就曾读过不少文人墨客咏叹评叙她的诗文。今天,我既然来到她曾生活过的土地上,自然要去凭吊她的陵墓。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南郊九公里的大黑河畔,墓园为粉墙所围。墓道的前端,立著一座数米高的铜雕。这座铜雕助我於一瞬间穿越辽远的时空,看到了二千多年前的场面:刻有「和亲」二字的花岗岩基座上,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骑马并辔而立,那位匈奴的首领相貌敦厚,目光温和,正侧脸看著他端庄美丽的爱妻。从两人之间和谐而亲切的神态看,想必已不是昭君「一辞宫厥出秦关」时的凄凉情景,而是夫妻塞外出游的镜头了。

雕塑的後方,立著一方石碑,其上刻有董必武的题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掳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是从国家利益、民族友好的角度来评价王昭君的。而作为平民的我却想,胡汉和亲,只是西汉政府的见识,身为後宫待诏的王昭君,只是西汉邦交政策中的一枚棋子。她自请嫁给呼韩邪单于,另有她的原因。她不愿贿赂宫廷画工,被画得与其美貌不符,以至入宫之後备受冷落,一直只是个未入品次的待诏,而她并未因此屈服,直到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求亲,她才毅然做出嫁给单于的决定。以至使汉元帝睹其美貌始生悔,继生恨——悔其误将一位绝代佳人送给匈奴人为妻;恨画工丑化王昭君,使自己不知後宫有此佳丽而未能将其占为己有。「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我想清人吴震的诗,才是对王昭君恰如其份的评价。

昭君墓高三十馀米,为人工筑成的土丘,蒙古语称「特木儿乌尔虎」,为「铁垒」之意。据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唯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又称「青冢」。四月的内蒙,春寒未尽,原野仍在冬眠,墓上也为枯草所掩,所谓「青冢」,看来只是传说。墓体四周,有石砌的护墓墙,每隔数尺便嵌有碑碣,碑上刻有文人名士吟昭君出塞的诗文。墓的两侧有石阶环绕而上,墓顶建有昭君亭,亭内立有刻著昭君像的石碑。我不知此亭建於何时,为何人所建,只觉得此亭建在墓顶未免不妥,昭君其人其事,传颂千载,其墓只能供人拜谒,岂可供人随意登临,并在亭中歇憩,亭旁拍照?於墓顶远眺,扑入眼帘的是坦平的田野和一处处厂房、村落。遥想当年,这匈奴的领地,景象虽然不及如今繁盛,但恐怕也颇具「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云」的雄风吧?尽管「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但昭君有单于相伴,哪怕於蒙古包中,卧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那心情恐怕也要比在殿宇嵯峨、屋密人稠的汉宫中孤身独处时好得多吧?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後,受封为「宁胡阏氏」,汉元帝下诏将昭君出塞和亲之年改为「竟宁元年」。其後汉匈两族友好相处达六十年之久。史书记载汉匈和亲之後:「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织盛,牛马布野。」因此,昭君墓已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徵。但我在墓园中的展览室里,在仿建的「单于宫」中,看到的和想到的不是政治化的王昭君,而是有骨气、有胆识、有「国士风」的王昭君,这位屈原的同乡,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的农家女,如果一直留在汉宫中,很可能成为永不为皇帝所垂青的白头宫女,是单于来汉求亲给了她机遇,是自请出塞之举改变了她的一生。我想,她的後半生是幸福的,她与呼韩邪单于相爱,并生儿育女,而在单于宫中的地位,也远远高过汉宫中的「待诏」。她不仅爱单于,也爱匈奴,而黑暗污浊的汉宫,只能给她留下痛苦的回忆。「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的《明妃曲》著实道出了王昭君的心曲。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6%98%AD%E5%90%9B%E5%A2%93%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9%8B%E5%87%AD%E5%93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