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昭君墓游记攻略之文化的底蕴昭君墓 |
[游记]昭君墓游记攻略之文化的底蕴昭君墓 |
2008-06-13 yiqilai.com.cn |
阴山脚下,土默川平原冲积扇上的大黑河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昭君墓。它位于呼和浩特往南9公里处。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的意思,是传说中汉代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它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墓体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状如覆斗,高约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美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若墨的迷人景色。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方,每到春季,大黑河畔水草丰美,桃花盛开,鸟语花香,飞禽成群,故毗邻的村庄得名“桃花村”;每到九月秋高,塞外百草皆衰,惟有昭君墓依然秋草萎萎,更显浓绿,被誉为“青冢拥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秭归人,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汉,向汉元帝求婚。昭君自愿请行,出塞和亲,被封为“宁呼阏氏”。昭君出塞期间,边疆一带“边城晏闭,牛马步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出现和平局面达60年之久,因此,王昭君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团结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正如翦伯赞老先生赞誉“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至今,这里生活着蒙古、回、汉、满等各族人民,他们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昭君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老革命家董必武题写的七绝诗《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的诗意境高远,气魄宏伟。高度赞扬了“昭君出塞”的远见卓识和历史功绩。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6%98%AD%E5%90%9B%E5%A2%93%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9%8B%E6%96%87%E5%8C%96%E7%9A%84%E5%BA%95%E8%95%B4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