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内蒙古赤峰游记(十万次进攻 ) 一位著名的诗人曾说:我的钱90花在女人和酒上,其余10浪费掉了。 我不敢浪费,就把那10的钱花在旅游上。 10月1日 北京——赤峰——2189次火车 1,大海航行靠舵手,旅游靠的是荷尔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以前听这首歌,一直觉得内蒙古大草原比火星还遥远。当我突然意识到内蒙和北京近在咫尺时,荷尔蒙就开始大量分泌。 2,说走咱就走啊,你游我游全都游啊 下午三点,我和女友打的前往北京南站。 途径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毛泽东革命成功,被挂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被挂在纪念碑旁边。二人对视,一个在微笑,一个在思索。 10月2日 赤峰——克什克腾旗——大青山,冰臼群 1,凌晨3点,车到赤峰 蒙古文字就象一大串糖葫芦,撩拨着我们的旅游神经。气温大约5度,很冷。 出站口站满了出租汽车司机。黑色的面容在黑夜里晃动。 我想起法国诗人庞德的那首名句。 我拉着她的手,穿越人群,左拐进了候车大厅。这里人少,还有暖气。我们坐下来查看地图和资料,一边计划行程一边等待天亮。最终决定去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那里有大青山冰臼,世界上仅存的沙地云杉林,四大天鹅湖之一的达里诺尔湖,契丹族的母亲河西拉沐沦河,还有地质奇观阿斯哈图冰石林,以及百岔川古岩画,乌兰布统古战场…… 到了目的地才开始做旅游计划,这是我的不良嗜好。 2,人在江湖 长途汽车5点半才发车,我们只好摆出一副标准的浪迹天涯的架势。 周围的人面无表情,冷峻地打量着我们。在这种互不相让的对视中,我似乎感觉到了“人在江湖”。 候车大厅的墙画描绘了赤峰的历史,猛然提醒我,这里曾经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赤峰到克旗,乘坐扬州亚星大巴,每人30元,共227公里。车牌号是 蒙D16877,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不开车,司机不停地说着“马上走,马上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善意的谎言,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我微笑着忍受。 4,早餐打九折 在司机自己家开的小吃店要了半斤牛肉饺子和一碗羊杂汤,共11元,最后只收了10元,打九折! 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我们的一个惊喜。 5,契丹对联 赤峰市区与内地城市别无二致,只有随处可见的蒙古文字象极策马狂奔的武士,气势非凡。 田野里种满了向日葵,空气中弥漫着枯草的香味。 我暗想,这样贫瘠的土地是如何养育出一个强大的契丹政权的? 在一个农家小院的门上看到一副对联: 张王李赵刘、百家姓聚集明宅;工农商学兵、数十行投奔韩府。 看来契丹的后人利用汉字把豪迈的马背精神传承了下来。 6,卖票也疯狂 11点到克旗的经棚镇,售票员在3小时的行车途中竟然在众目睽睽只下勾搭上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乘客。 靠,契丹人泡妞的效率决不能低估。 7,白云宾馆 出汽车站没多远就能看见“白云宾馆”,两人共50元,公共厕所和淋浴,晚上8点到10点有热水,电视只能收到6个频道。 8,手足并用,攀登大青山 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大青山。 没有班车,只好包了一辆红色微面。往返60元。 一小时后我们站在了大青山脚下。没进正门,决定从左边的山坳里往上攀爬。 风大如吼,巨石如怒,沿途布满尖刺,又陡又扎,随时可能松动的碎石阻挡着视线,抬头几乎看不见蓝天,只有金黄色的枫叶在风中剧烈地摇摆,稍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我们在险峻的山石间手足并用,艰难地攀登着,多少次想放弃又终于挺住。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到达了山巅。 9,冰臼奇观 山顶是一个平坦的大坝子,赫然看见几十枚巨大的石块横呈其上,石中还有深窝,据说是古冰川时期留下的痕迹。但我很难想象这些巨石从海底升起的情景,因为山体是泥,山顶却是石,上重下轻,不合常理,我宁愿相信这些奇石来自天外一场浩大的流星雨舞会,而那些石头里似乎还残留着铿锵作响的远古音律。 山顶上的风越来越大,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横扫而来,夹杂着雪砾,面如刀割。 我们不敢久留,赶紧从前山的石阶下山,用了一个小时才到达山底。 天已全黑了。司机在夜幕中大声呼喊着,生怕我们迷路。 做人要厚道。 到达经棚镇时我多给了他10元钱。并谈好明天200元去达里诺尔湖和白音敖包。 10,你总是心太软 晚饭找了一家清真回民餐馆。奶豆腐还可以,其他东西都太咸。 我边吃边唱道:你总是菜太咸,菜太咸,把所有咸盐都往里放。。。。。。 餐馆老板拿出自己拍摄的赤峰风光照片来炫耀,自我感觉良好。 我却觉得他的相片和他的菜一样咸。但我还是恭维了几句。 唉,心太软。 11,双人房,单人床 回宾馆碰到三个北京游客,阿辉阿昱阿文,商量好明天同行。 9点半洗了个热水澡。 10点半,我们把两张单人床拼到了一起,变成了一张宽大的单人床。 10月3日 达里湖——砧子山——白音敖包 1,超女 红色的面包车骄傲地出发了,蒙D32520,司机姓师,我们都称他“老师”。 车不在好,有客则名。路不在远,有歌则灵。 一路上,想唱就唱,个个都成了超女。 2, 黑水河 我们主动坐到了后排,把前排的位置让给了他们三人。 一路上枫叶如霞,黑水河蜿蜒秀美,辽阔的草原如诗如画,云层挤满了蓝天。白羊和黑牛在秋天的草根上悠闲地舞蹈,引得超女们齐声尖叫。 3,坚强的瓦氏雅罗鱼 行车72公里到了达里诺尔湖。 湖水湛蓝,波光粼粼,辽阔似海。 租马驰骋,20元/小时,尽情尽兴。 没看见天鹅,但吃到了闻名遐迩的瓦氏雅罗鱼,2元/条,腌过的,有点咸,还是有点咸。 经过长时间的蒸发,达里湖的含盐量已经超过了0.7,很快就将成为咸水湖而最终死亡。 瓦鱼每年春季产卵时,需要付出极大的生命代价,奋力游向上游的淡水区,以延续它们的物种。 那种悲壮的场景让人不禁落泪。 4,“耗子河” 湖边不远处有一条非常窄的河叫“耗子河”,最窄处仅10厘米,放一本书就可以当桥,堪称世界之最。 据说当地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5,砧子山岩画 砧子山离湖不远。 此山孤独地矗立着。据说从前四周都是湖水,该岛是25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底有巨大的岩石,上刻有先民的岩画,马牛鹿鸟,小巧而优美,线条也流畅,代表了牧人朴素的美术水平。 原来,艺术就是一种直觉和冲动。 顺石而上,爬至山顶,依稀有火山口的残留物。 极目四顾,草黄水远,辽阔壮美,气象万千。 6,白音敖包云杉林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 树根扎进恶劣的沙土中,竟然顽强地生存着。 一条小溪意外地流过沙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广袤的沙地上,水草如此丰美,令人大为惊叹。 7,手把肉 在鹿鸣春餐馆吃内蒙风味手把肉,坚硬无比,非常难吃,远不如新疆的手抓肉。喝了一瓶当地产的青稞酒,很不错,微醺着进入梦乡。 梦见成千上万条瓦鱼在欢快地游泳,告诉我这个湖原来不是海洋形成的,而是许多条淡水河的归宿。 10月4日 经棚——林西——天合源乡 1,武装到牙齿的背包客 9点起床,喝羊肉汤,吃馒头,女服务员是蒙古人,津津有味地看着汉人的电视剧。 出门就遇到一群武装到牙齿的背包客,鼓动他们一起去阿斯哈图,谁知那个窝囊领队在一番优柔寡断之后最终竟然放弃了。 旅游的冲动与背包的价格不一定成正比。 2,老式蒸汽机车 许多老外不远万里,专程来响水镇观看蒸汽机车,这个冒着浓烟的家伙已经快要在世界上绝迹了。据说只有极少数的国家还保留着这种机车。这场景让我想起了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名著《日瓦格医生》,凄美的西伯利亚风光仿佛就在眼前。 3,林西镇,青面兽 林西盛产水晶石,我们买了两把青铜做的蒙古刀和一块石头。便宜得想哭。 幸亏杨志不是在这里卖刀。否则他会把我们都杀了。 4,坚守在天合源乡的瓦鱼 从林西到天合源只有70公里,却足足开了三个小时。这车沿途上货卸货,做足了小生意。 一路上,看到很多恶劣的村庄,生活着人和家畜,除了玉米和麦子,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从外界运进来,连青菜都没有。为了生存只能发展畜牧,可是过度放牧又威胁到了生存本身,真是一个尴尬的选择。 这里的山很荒芜,水很稀缺,地很贫瘠,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田,没有希望,只有呼啸的北风、寒冷的季节和令人绝望的明天。 在这里,即使是最浪漫的俄国诗人叶赛宁恐怕也写不出“啊,乡村!”这样的句子了。 可是,这里的人们依然固守着他们的家园。很像瓦鱼。 我掉转头,不忍再看。 下午5点终于到了天合源乡,离阿斯哈图还有二十多里呢。 没有车了,怎么办? 5,巧遇贵人,逃票却失败 黑暗中驶来了两辆三菱越野车,我们幸运地搭上了便车。 一打听,原来是旅游公司的总经理李炳银的坐骑。 翻过一道山梁就到了度假村的基地,全是清一色的蒙古包。 门票80元。哈哈,本来以为从后山上去可以不买门票,这下倒好,人家的车停在前门售票处了。 6,美女塔娜让我们钻桌子 晚饭由李经理请客,有羊肉和野菜,很丰盛。 蒙古族姑娘塔娜为我们唱了三首蒙古歌,浑厚的嗓音很象德德玛。后来才知道,她还真的被德德玛相中,要收做徒弟呢。 按蒙古规矩,每听一首歌要被灌三杯酒,我们都钻了桌子,趴下了。 这一夜,没有梦见瓦鱼,倒是记起那位诗人说的话,女人和酒。。。。。。 10月5日 阿斯哈图冰石林 1,遭遇5亿年前的一场大雪 早晨很冷,不想起床。李经理让司机小李开北京吉普2020送我们上山。 沿途白桦树密密麻麻,枝红杆白。 山顶共四个景区。此时已被白雪覆盖。 高耸的巨石来自5亿年前的冰川运动。踏雪而行,绕石林漫步,与远古的冰川无声地对话,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和积雪,头顶是凛冽的寒风。 这场大雪好象是5亿年前的大自然特意为我们预备的,为了让我们看到冰川时期的壮美。 爬上一座石塔,坐在雪中极目远眺,群山起伏,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内蒙古高原壮阔而蛮荒,远古时期的内蒙古大洋正在迅速地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隆起的大陆高原板块。 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被彻底颠覆。 伫立风中,凝视万物,无言以对。 人生的倏忽变化,比起历史的苍茫造化,又算得了什么呢? 2,走了4亿年 没有车,只好徒步下山。近20里地走两个多小时,又累又爽。 一不小心,就从4亿年前走回21世纪。 3,毕福剑当了农民 搭顺风车回到林西,换乘微面返克旗。 半路上来一位农民,长得酷似《星光大道》的节目主持人毕福剑。 他风趣幽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他去中央电视台砸场子,老毕绝对要下课。 谈到生活,老毕颇多感慨,言称家有三亩薄地,牛羊不限数量。一头牛可卖三千,一只羊可卖二百。年收入一万左右。这次一口气买了三大袋豆子,准备回家猫冬了。 怪不得不去央视造反,人家小日子过得够滋啊。 4,行而上与行而下 换住应昌宾馆。 开业才一个月,一切设施都很新。只是厕所设计得太拥挤,别别扭扭。估计底盘太宽的同志更本就坐不进去。 中国人的传统自古就重视行而上,蔑视行而下,我真服了! 5,羊蹄子蹦的 打了个三轮蹦蹦车去吃饭。路边卖羊蹄的小贩在冷风中热烈地吆喝着,5毛一个,真便宜啊。 我们给“蹦蹦车”取了个新ID,“蹦的”。 6,小费7毛 蹦的回宾馆,讲好车费1元,最后一摸口袋居然还剩1元零7角,就都给了司机,算是小费吧. 司机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友情提示,真正的快乐与钱多钱少无关。 10月6日 西拉沐沦河 1,和共产党员打了一个赌 8点起床。去车站找“老师”,可惜没碰到。遗憾。 最后租了一辆2020,包一天160元。遇到两个长春的游客,就说服他们同往A车费。 司机叫张汉旭,32岁,共产党员,巨能聊。我不相信他是党员,他就非要和我打赌。 我以党的生日做赌注,他欣然应战。赌资是160元 第一问,党的生日是哪天?他回答是7月1日; 第二问,为什么是7月1日?他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 愿赌服输,张师傅的160元车费这样被输掉。同行的驴友都大声喊好。 2,徒步探源 沿着集通铁路开了一个多小时,再南行30公里到了响水电站。我们吃了十个馒头就步行向大河源头进发了。 看看表,正好是下午2点。 翻过一座沙山,沿河风光无限。白桦亮丽,白草和野花的残骸散落在泥中,枯木飘香,野果子很甜,风冷鸟啸,苍鹰飞翔,雪花四溅。 3点到了一个打鱼场,真世外桃源也! 打鱼人来自河北保定白洋淀,很友好地请我们喝开水。 3,长征,没见过 下午4点到了一个拐弯处,再也走不动了。 河床都是白沙,水越来越浅,也越来越清。离源头不远了。据鱼场的人说,大概还有70里。 想起了红军长征,崔健唱的“听说过、没见过、真是不容易……” 返回时已经4点半,腰酸腿疼,躺在草地上不想起来。 眼望着阴沉的天空,一只山鹰在孤独地翱翔。 西拉沐沦河静静地流淌,有多少故事在这里沉淀。 4,党外布尔什维克 6点,天黑的时候回到了水电站。 8点,车回克旗。 吃了一顿有酒的晚餐,然后大家互留地址电话,我知道,这是分手的惯性,其实是永别了。以后的记忆里,只有西拉沐沦河。 车费已免,我们就给了张师傅160元\"小费\"。 现在张师傅应该知道什么叫“党外布尔什维克”了吧! 10月7日 克旗——赤峰——北京 1,混乱的车站 9点有车去赤峰,司机为了让我先买票就来拉扯衣服,被我严厉地拒绝了。 原来男人也讨厌别人动手动脚喔。 后来改坐9点半的车去赤峰,中午1点40才到,没赶上K276次。也买不到晚上的卧铺了。 最后被两个司机殷勤地拉去坐大客车,60元回北京,还有卧铺,何乐而不为? 最后才知道上了当。 2,赤峰博物馆 抓紧时间去赤峰博物馆,结果很失望,博物馆正装修呢。 其中有些门面已经租给了卖衣服的小贩。 红山文化变成了“红衫文化”。 3,大客车严重超载 回到大客车,已经人满为患,定员24人已经上来了60人!根本没地方睡,司机把车开出汽车站后,开始搭临时床铺,大有再装100人的架势。 我们强烈抗议,最后只好退票,改坐火车。一怒之下给110打电话报了警。 咱就是想恶心恶心那个黑车司机。 4,2560次火车 火车已经满员。买不到卧铺票,只好硬座了。一夜没睡,和一个在中关村混了几年的赤峰小伙子神聊了一夜!到北京南站已是10月8日早晨6点。 5,白云下面谁在跑 北京啊北京,还是那么多人,还是那么拥挤,还是那么喧嚣和烦躁。 坐在106路电车上,心里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