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15P)恩格贝游

[游记](原创15P)恩格贝游

2008-05-22    163.com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原创 15P)恩格贝游-库布齐沙漠漫想

仲子/图、文

五·一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孩子们带着他们的同事和好友来包头作客,从来没有来过内蒙古的客人们早已心仪神往大草原那美丽传说了,都有一睹为快的急迫愿望。
其实,干旱的内蒙古,虽然五月的春风吹绿了河柳,但此时的草原却仍是远看绿色近却无,在雨季未来临之前的春末夏初时节,草原依然是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起沙扬尽苍凉的景色。草原最美的季节应该是七、八月期间,经过季雨的浸润,草美羊肥、山青水绿、花香鸟语、气候宜人。在眼下的这个季节里,我建议客人们看看沙漠去,领略一下大漠风光,那辽阔空寂的沙漠象初见大海的内陆人一样,能让你震撼和感动。于是,我们驱车前往恩格贝。
恩格贝,在包头西南方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高原上,距包头约约100华里(地图直线距离,公路要远的多)开外,地处库布齐沙漠中段的北缘。虽说它经过近二十年的人工绿化后已形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沙漠中的绿洲,但与整个库布齐沙漠比较,它又只是一颗大海中的绿珠而已。因为只要你原意,继续南行2~3里,你的眼前依然是广阔无垠浩无边际没有生命气息却令你震撼的大漠风光。
我做知青时曾经数次穿越过库布齐沙漠。在牧区时,我所在的牧场就在它的南缘-伊克乌素,而那段沙漠又是库布齐沙漠最宽的一段,大约有130里左右吧。因它是我旅途往返的必经之地,所以我曾以乘车、骑马、步行等各种方式穿越过它。它对我来说,已失去了神奇的向往,只不过仅仅是一段不太好走的路段,是行程中一处不同的风景而已。所以当我现在每每在网络、报纸上看到有探险旅游者绝境于库布齐沙漠中时,我的心会涌起一丝无名的怅然。是的,库布齐沙漠对不熟知它的人来说,依然是神秘的甚至是恐怖的,去年一位北京的探险旅游者就不幸魂归库布齐沙漠。
而我来恩格贝,这也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九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负责企业与市环保局的一项合作项目,因慕名日本老人远山正英先生①不远万里来恩格贝植树造林绿化沙漠而且成绩斐然,我就组织了公司的人们到恩格贝参观。那时的恩格贝要比现在原始状态的多了,前往的公路依旧是铺满沙石的土路,而临近恩格贝时,就只剩下留在沙漠上的车辙了,我们的小车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成了一块废铁,大家齐心协力挖沙开路,甚至把上衣脱下来垫到轱辘下防止下陷增加磨擦力,费尽九牛二虎的气力,总算把车弄了出来。而今那段让我们曾经伤神费力的路段早已成了平坦的沥青路了,在上面开个100多公里的时速,没有一点问题。那次的恩格贝行,我们目睹了远山正英老先生给来自日本国的二十几名植树自愿者们讲话,他们的话我们自然听不懂的,但可以看得明白,老先生大概是讲植树的注意事项吧,这从那些衣着装扮很专业的人们专注的目光里能读懂一些。那时的恩格贝,更多的是高不及屋顶的幼林,还不能给来人遮一片荫凉,我们一行就暴晒在热辣辣的阳光下,包括那些日本人。
这次五·一旧地重游,眼前的一切已今非昔比了。当年的幼林已经长成大树,给走累了休息在它脚下的游客们遮挡骄阳,投下一片惬意的荫凉。恩格贝也增加了好多的很现代的房舍和新的景点,对为来沙漠旅游的人们提供生活上更多的方便舒适与保障。当然也带来了一些损害,除非你远离这块地方,否则,你已不可能真正体会到浩瀚沙漠中灵魂的孤寂与纯净的意境了。现代人文的介入,带来了商机,带来了游客和沙漠中史无前例的繁华,使本来沉重的历史,在花红柳绿游人如织的环境里,一切显得是那样的浮躁和浅薄。
我们没有看那些人造的景点,而是选择了一条通往沙漠深处的路径,往里面纵深走去。经过一番费力的行走爬涉,我们到了一处高高的沙岗上举目远眺。那片绿色已隐在身后,四周是全是纯净的金黄,热风扑面,卷起的沙尘有些眯眼。沙丘此起彼伏象海浪一样,尽管我知道这段沙漠并不是很宽,也就是几十里吧,但在我们的视力所及之处,仍旧是宽阔无垠无边无际。当然,我们不可能走的太深入了,因为我们毕竟是一次浮花略影的游览观光而已。再说,除了有目的的探险考察,沙漠中的景致又是最无聊单调的了,因为它不会有柳暗花明的意外和转折,有的是一日复一日,重重复重重的似曾相识的面孔。客人们第一次脚踏实地的进入沙漠,他们的兴奋与感受,可以从那远眺的眼神中;从那种专注于一颗偶尔存活在沙漠中的小草(大蓟)的目光里体会到的。其实大蓟草在干旱地北中国漫山遍野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但并不为匆匆而过的旅人或游客们所注意。但在沙漠中,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它那万顷黄沙中的一点绿色,就显得格外的醒目,使人不能不联想到宇宙万物中生命的顽强与奋争。
然而,引起我注意的是另外的一些东西。就是在沙岗谷底的原土层上,我发现了到处散落着的陶片和一些烧结痕迹的石块,我饶有兴趣的捡拾了十几块有图案文饰的残片。我不能断定这些残片确实出自历史的什么朝代,但我可以知道,在历史的某个朝代曾有我们的先人生活在这儿。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让这儿变成了荒漠,迫使那些生活在这儿的人们离乡背井远走他方?从残片的断面观察,土质粗糙且夹有沙粒,但质地坚实如同石头,文饰简单明快而豪放,应该是远古时期的遗物吧。第一次来恩格贝时,我也曾到原土层观察过,没有见到有陶片的踪迹,而这次有幸捡拾了几块使我不虚此行。我拣到的陶片应该属于灰陶的范畴,灰陶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其踪迹了,以后历代都有生产,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当然这方面的专家们是可以从文饰等方面断定其产生的年代的,这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我欣喜的是,在我不知道的那个遥远年代里,我们的先人们曾在这儿生活过,今天,我的脚印又踩到他们已经深深隐藏在历史尘封之中的足迹上重复了,一个为他们所不知道的后来人,在这个地方追思他们,手中捧着他们当年生活用品的残片。
回到家中,我找了一些有关鄂尔多斯高原的史料来看,大致有了一个关于库布齐沙漠形成时段的概念,当然要做的更细一些的研究分析,那得有相当的学问和专业的知识,已经不是我等一般感兴趣者所能之事了。
据史料记载,秦、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在此地活动频繁,影响也很大,初步奠定了汉文化在此地的规模和地位。那时还应该没有库布齐沙漠的,或者即使有一些,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不会影响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依据之一就是,“汉武帝动用10余万人,耗费‘数十百巨万’,于杭锦旗沙日召地区再建朔方城,为朔方郡治。”朔方城的建立,即使用现在的观念看,也应该是在交通便利,后勤供给有保障的地理状况下才可以现实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的。而汉朝,仍是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他们当年的丰功伟绩,让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愚蠢到在沙漠的边缘构筑重镇城防的,而自己的身后是广袤的沙漠,让自己处于后勤补给的绝境之中,这是一件不可以想像的事情。因此可以推论,当时的鄂尔多斯高原北端是不存在库布齐沙漠的,从有关的文献记载和传说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视一端的。如在我的博文《我的草原老愣豁子》的资料中说的哪样,当时(元朝)的鄂尔多斯高原仍是一个水草丰美古木参天的地方。这也就是汉武帝可以在现在已经是没有生命的大漠中建立重镇城防的历史真实了。而恩格贝的陶片是否就是那个时期先人们生活的遗迹呢?如果是那样的话,也就符合恩格贝这句蒙语的语境了,“吉祥、平安”。
然而,历史的现实更多的是战乱、动荡和无休止无节制的过度砍伐,使地处北半球本来就雨水并不充分的鄂尔多斯高原快速退化,直至库布齐沙漠的的出现,一个没有生命更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漠,只给我们留下了诗句一样的美丽地名和文献记载中的美丽。
库布齐,蒙语的意思是弓之絃。是啊,从地图上看黄河,在鄂尔多斯高原地段先由南向北,再由西向东,然后由北向南绕了一个大弯,像一把弓横亘在北中国的高原之上,库布齐沙漠的就是这张巨弓上的那根金色的弓絃。这张巨弓隐含了什么?恩格贝的陶片能告诉我们吗?我期待着。

转自:http://blog.163.com/gtdlr@126/blog/static/2561635200741615355315/3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