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黄河情结一次与文化无关的苦旅_出行攻略_青

[游记]我的黄河情结一次与文化无关的苦旅_出行攻略_青

2007-07-16    810000.net

我的黄河情结 一次与文化无关的苦旅

有良知者对黄河源的将来忧心忡忡,年老的牧民是否也在为黄河源祈祷什么?
因为看了一部关于黄河上游污染问题的纪录片,李根决定到黄河源去看看,初衷除了一直以来对环保的关注,还因为李根的黄河情结,记忆里还有流经老家河南那段黄河的印象。他带上DV,要把所见的一切,记录下来。今年六月出发,八月回到广州,在黄河源头呆了一个多月时间,他所接触到的事实,远比出发之前所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深远得多。黄河源区域生态的千疮百孔,令他决心要成为帮助黄河源发展环保和教育事业的志愿者。
回来后他整理和剪辑了23小时的影像,为让人们更了解母亲河源头的真实积极奔走。他说他每天都在想办法,几乎每晚都要失眠,保护黄河源那样艰巨的任务,怎样才可能做好?才可能唤起民间对黄河源的更大关注?获得更多帮助?

背景 黄河可能断源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黄河源水域面积不断萎缩。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撰写的《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报告,近10年,黄河源头水量减少23%;近15年间,青海黄河源4077个湖泊中,有3000多个小湖已经干涸。1986年至2000年间河流水域面积减少9%,沼泽湿地减少13.4%。水域面积的萎缩不但直接减少对黄河径流的供给,更导致气候越发干燥。地下水位普遍下降7~8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0米。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土壤水分的丧失、冻土进一步退化和地表植被的死亡。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徐影在一个采访中提到,“如果像这样持续下去,黄河断源并非不可能。”

私家线路

西宁-曲麻莱县-秋智乡-麻多乡-卡日曲黄河源-黄河源头第一小学-雅拉达泽山-玉树

Ⅰ 曲麻莱 靠近黄河源,却不能徒步前往

到了西宁,黄河源具体在哪,李根仍然不得要领。他打电话给旅行社,旅行社的人也只知道个大概,在扎陵湖与鄂陵湖附近。

地图上标志曲麻莱县乃黄河源第一县,从西宁到曲麻莱县,一天只有早上八点发出的一趟班车。车里满是应西部开发需求往小县城去的民工。800多公里的路程,车厢充斥呛鼻的气味。夜里下雪了,过海拔五千多米的巴颜喀拉山口,得喝红糖泡的伏苓茶缓解针扎一样的头痛。

抵达曲麻莱,才知道黄河源在麻多乡郭洋大队境内约古宗列湿地保护区的卡日曲,距离县城300公里。李根想要徒步前往的想法破灭。

私体验

他在县城呆了一周。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号称的“黄河源第一县”居民居然没水喝。街头到处是卖水车。拖拉机需往西开到4公里外的通天河取水。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曲麻莱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全县原有120口水井,如今110多口已经干涸。县上的小学副校长说,学校花1万多元打一口22米深的水井,不到两年,完全干涸。而他小时候,井水丰盈,玩渴了把帽子脱下,趴到井边就能舀到水喝。用水紧张已经成为曲麻莱县居民生活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Ⅱ 麻多乡 借车前往,生态破坏令人心痛

等了一周,外出办事回来的乡党委书记彭措达娃把车借给李根。出了县城,往麻多乡去只有简易公路,事实上几乎算不上路,周围都是沼泽,非常泥泞,车轮不时陷进泥坑里又挣扎着出来。

当地居民以放牧为生。尽管这一带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却极其脆弱。几年前青海闹虫灾,整片草场望去黑压压一片全是虫子。当地藏民说,虫子懂得自己挤成一团,像个球一样,滚过河,这些“虫球”,最大的直径足有一米,十分骇人。

老鼠把山上草场咬得千疮百孔,这里气温受海拔影响,蛇常年冬眠,而捕鼠的鹰又无法在无垠的山坡上找到树枝作落脚点。当地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安放人工的鹰架,希望鹰猎获更多的老鼠。

私体验

李根说,沿途看到一个金矿遗址,当年因为开采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被政府勒令关闭。经历水土流失,土地的风化与碱化,如今整个山坡的草场已都被毁,并且破坏像溃疡般不断扩散。为阻止土地被蚕食,当地不得不采取积极行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补窟窿,运黑土填坑,在脆弱的地表重植草皮等等。李根说,这里因为采矿破坏环境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收入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黄河源碑
Ⅲ 黄河源卡日曲

抵达梦中圣地,热泪溢出眼眶

在麻多乡住了一晚,这里离黄河源头的卡日曲,不过73公里了。又是一早出发,在沼泽地里颠簸前行,随行车队有人说了句,快到黄河源头了,刹那间李根的眼泪,禁不住“哗哗”往下掉,这一路行程太苦了,等候那么久,寻觅那么久,终于来到一心要到的黄河源头,心里升起一股崇高,升起身为华夏儿女、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目的地一步步逼近,每个人都是热泪盈眶。

信仰神灵的藏族人开始举行祭祀仪式。然后他开始念自己写下的誓言,要为保护黄河源头尽力。

私体验

李根说,终于到达黄河源头的那个时刻,再没有人说话,每个人走下车,洗把脸,喝口水。李根说那是他喝过一辈子所知道最甜的水。太甘甜了,他喝了很多,仍然无法平伏心头的激动。

Ⅳ 黄河源第一小学 风吹石头跑,漫山遍野不长草

达娃在打油诗里写当时学校周围的环境:风吹石头跑,漫山遍野不长草,貌美姑娘不洗脸,牛粪理墙墙不倒。

当李根五年后来到这里,看到的仍然是什么都缺的一座小学校。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课本,两三个人合用一本,仍然有孩子分不到课本,就像听天书一样听着老师讲课。孩子的铅笔写得只剩下仅捏得住的一截,还舍不得扔掉,捏住一点笔屁股写作业。

藏族人用最好的食物招待李根,令他每顿吃得上干草面片,他吃到后来,胃里发酸。而孩子们由学校负责伙食,每天早餐,都蘸着酥油吃馍馍。

每个周末,老师就得到附近的藏民家中拜访,给家长讲读书认字的好处,劝孩子们上学。草原牧民家隔得远,一天步行十几公里,拜访两三户人家,或许能把学生劝回学校,或许不能。

一个学生在学校一年的费用是2000元,包括寄宿和伙食费,但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是一分钱也不需要交的。因为一切费用,校长都想办法在外面找到捐助落实下来。尽管如此,地方辍学率依然很高。

原始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学校,当地实行物物交换,孩子长大就是结婚放羊,抚育下一代。李根说,学校在当地人心里,是类似监狱的禁锢人的地方。这里家长教训孩子时都习惯说,你要是不好好干活,就把你送到学校去,令孩子对学校怀有恐惧感。只有校长和老师不放弃努力,让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朝圣的队伍

私体验

李根在距离黄河源头3公里的黄河源头第一小学呆了26天,真真切切感受到当地教学环境的恶劣与教育者的坚持。当老师的两名志愿者扎西达娃和更青伊西,跨越1300公里的距离,从青海东部来到此处,每月拿230元的工资,当初驻下,也没想到一呆就是五年。

他们到达时学校刚建好,除了空房子一栋,什么也没有。没吃的,没炉子,晚上打开铺盖睡地上,地面潮得很,一礼拜过去被子就能拧出水来。
Ⅴ 雅拉达泽山 转身望,满目都是皑皑雪山

朝圣的队伍

李根说,他在没有交通的小学,呆到第二个礼拜已经深感无聊,虽然天高云淡,没什么烦恼,但确实每天什么事也没有,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艰苦,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坐在门口盼车回来接他。可想而知,做志愿者的老师,是怎样把五年熬过来的。

达娃在另一首打油诗里写道:见了牧民的牛和羊,想起我的爹和娘。爬山想家三月整,想回家,没车子,心枉然。

在学校,天天看海拔5214米的雅拉达泽雪山,想去爬。然而看着很近,李根和达娃,却是走了一天半的路,翻过五座山六条河,才到雪山脚下。

山脚住着十几户人家。第二天他们上山,沿途没有路,都是碎石,每一步,都有石头往下滚。天气很好,白云就像在身边飘浮。

因为方便面都送给了山脚的藏民,上山的时候,他们只剩下两壶奶茶。走到海拔近五千米处,奶茶喝光,太饿,只有嚼地上的雪,拔野葱充饥。终于到达山顶,美景让李根终身难忘,转一个身,看到的全是雪山。雪莲从石缝中顽强生长。

私体验

下山比上山更难,坡度在60°左右,而且都是纷纷下滚的碎石。李根脚上被磨出两个

转自:http://www.810000.net/viewthread.php?tid=17282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