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河边上“耿直”的保德 |
[游记]黄河边上“耿直”的保德 |
2008-05-22 sina.com.cn |
地理坐标 一条黄河,四座大桥 来到保德县,首先看见的是陕西省的府谷县。 天底下还从来没有这样凑巧的事情,两座县城隔河两望。考察两岸地形,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安排两座县城的,两座老城都雄踞于高岗危岩之上,互相瞩望,没来由让人想到是两个执手送别到黄河边的朋友,依依不舍。依依不舍着,一千多年过去了。一千多年来发生过些什么事情?让人猜想。 河这边,黄土高原地老天荒,河那厢,陕北腹地民歌悠扬。 在历史上,两岸船筏往来,古渡丛列,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由保德县城上游天桥峡口一直到下游花园村,在清代有大小渡口三十多处,清代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曾两次在左岸驻跸,征讨大军便由这一带登舟渡河。保德县是沟通内地与陕北的交通要冲,由此过河,经神木直达榆林,北越大漠便河套川,向西则抵宁厦、青海。 也是一种象征,秦晋两座县城好像相约好了似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纷纷抛弃老城建新城,从高岗之上大模大样地走下黄河滩来,两座现代化气息十分深厚的县城在黄河两岸互相映衬,夜晚时分,两岸县城灯炬齐明,一条黄河的波浪被染得红红绿绿。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过去的保德县是远近闻名的苦焦地方,就连上世纪40年代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干部,听到这地名都心中一凛:太穷了!今天的保德县依托能源优势富甲一方,城建规模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简直就是日新月异,淤滩开路,辟街起楼,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等于在旧城的眼皮底下再造了一个保德城。 但是,再造保德城远远不能体现这座城市构思的气魄与才情,黄河岸边的保德城似乎是一位长袖善舞的才子一样,把眼前流动的黄河巧妙地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前前后后几十年间,由保德向府谷那头的河岸一下子搭出四座大桥,将两岸紧紧地挽系在一起,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 第一座,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天桥水电站坝桥,它是黄河中游继三门峡大坝之后的第二大坝。 第二座,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黄河公路大桥,也是继黄河禹门口公路大桥之后第二座公路大桥。 第三座、第四座,则是建于21世纪初的新公路大桥和跨河铁路大桥。 加上保德县城上游天桥峡入口处的西气东输的斜拉式跨河管桥,就是五座大桥,银亮的输气管正在将来自陕北地下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到东部地区,一桥飞架,气脉相连,黄河水波涛轰鸣震荡着京华的人间烟火。 这样的大手笔在千里长河之上绝无仅有,也正是这样的城市空间构架,使得这座偏居晋西北一隅的山区小县有着一种咄咄逼人的现代化气息。 人物坐标 “马大”马林与“野人”张侯拉 说两个人,一个是老革命马林,一个是老百姓张侯拉。前者是山西革命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后者则是全国造林模范。这两个人的命运和人生道路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然而对照两个人的一生,会发现保德人性格中间更为丰富的内容。 马林(1903-1983),原名赵秉彝,保德县新庄村人。抗战军兴,马林在薄一波领导下曾任太原牺盟特支党团书记,之后转战晋西北开辟根据地,曾先后任晋西北区党委委员、兴县中心县委书记、晋西北行署副主任(省级)等职。前些年,因为做一个专题研究,曾经接触过一些老干部,这些老干部们频频提到这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面孔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老干部们说,马林这个人心地很善良,有原则,但会融通,在整风和土改左倾错误的形势下,曾救过不少人的命。他们还说,马林在“文革”时期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当他得知老战友薄一波正在狱中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老泪纵横。他一向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的,是一个情性中人。马林是革命赋予他的名字,而赵秉彝则是一个人性味十足的和善老人,他能将二者如此完好地统一在一起。薄一波评价他说:“他做工作,小的方面不计较,有些‘马糊’,而大事则不糊涂,爱憎分明。当时我们叫他‘马大’,这也是他马林名字的来源。” 而张侯拉,一生爱种树,每每想到他的时候,他就是一棵长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棵大树。张侯拉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在自家地里种树,岳父资助他4块大洋做小本生意的本钱全让他买地种了树,为此3年没敢上岳父的门。张侯拉对栽树的痴迷简直不可理喻。自己栽,也给别人栽,只要让他把树栽下去,分文不取。他走到哪里就把树栽到哪里,经常自己掏钱买上树苗树籽,贴上辛苦别人去栽种。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栽树”,大家都不理解,渐渐以为他脑子有病。 1966年夏天,张侯拉趁老伴和女儿去内蒙探亲,把家中仅有的80块银元拿出来换成树苗,全部栽到村子周围的荒山坡上。老伴回来一看,钱没了,都长成了树,大闹一场,跟他离婚。婚虽没离,从此分居。张侯拉背起他的破行李卷,搬到石塘村对面的九塔,在一个3米多深、2米多宽的石洞内安了家,过起了“野人”生活。一年四季,张侯拉一直住在九塔,吃在九塔,就干一件事,栽树。16个年头过去,光秃秃的九塔绿树成荫,把《人民日报》的版面都映得清风拂面,人们也知道保德县有这么个怪老汉。 1982年,张侯拉81岁,他决定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部献给国家。县林业局的5个技术人员,整整忙活了5天,通过丈量、测算,张侯拉在九塔共造林310亩,植树37.75万株。1986年,张侯拉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又被评为“山西义务植树模范”。1987年12月27日,张侯拉在去九塔的山路上突然摔倒,从此瘫痪。1989年4月11日去世,享年88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c823b0100944y.html2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