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末黄河铁路桥是如何修建的

[游记]清末黄河铁路桥是如何修建的

2008-05-22    sina.com.cn

过黄河的时候,有心人可能会留意到,在铁路桥上游的南端,矗立着5孔承钢桁,其实那就是清末黄河铁路大桥的遗留。1987年代这座桥被拆除之后,保留了这些承钢桁作为纪念。

乘火车路过郑州的游客,惟一一次可以眺望黄河的机会,是通过郑州黄河铁路桥。

现在通行的铁路桥建于1958年代,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承载了数以万计的钢铁巨龙通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座桥的上游不远处,还曾经矗立过一座建于清朝末年的铁路大桥。20世纪初,能在举世闻名的“悬河”上建成长达3公里的铁路桥梁,本身就是建桥史上的一个突破,而它整整存在81年的奇迹,更是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特大桥的诞生

当时黄河水流很大,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桥墩用的铸钢管柱是采用的木绞磨,靠螺旋的作用下沉,同时用水龙头射水冲击泥沙,加速管柱下沉。

“清末修建黄河铁路桥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古渡口,南北交通就靠小船摆渡。当时河面很宽,水流也急,还经常有旋涡,有些地方河床又高,摆渡非常困难。”专门研究过清末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中国档案报》徐杰说。

光绪十五年初,清政府着手重议贯穿南北交通的芦汉铁路(芦沟桥-汉口,后为京汉铁路)的建造时,曾考虑在此设计一座大桥,横跨黄河天堑。不过当时朝廷内部有关黄河铁路桥的建造存在两种意见:一是建造铁路桥;一是轮渡火车。

1919年代重印的《河南通志》中,有一段文字纪录了当时的情形: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初十日,张之洞筹办铁路意见折:“豫境跨河,唯黄河一桥最为巨费。闻外国铁路,遇有大河,则以轮船数艘上安铁轨接渡,火车所延,不过数刻,所省贵多,且可留此天险,以备不虞。”

张之洞的意见代表了当时主张轮渡火车的一方,不过清政府在经过多方考察和实地勘探之后,最终于决定修建郑州黄河铁路桥,贯穿南北交通。

《河南省志.铁路交通志》说,因为修建芦汉线的经费是向比利时工厂银行合股公司借的,所以此桥也向比利时贷款,并请比利时公司勘测设计、筹划施工。“大桥选址在郑州北邙山山脉尽头,距黄河河槽约3公里。”
接到这单生意的比利时公司聘请了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工程师一起参与,光查勘前后就经历了4年时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方案才确定下来,并于一年后正式开始设计。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开始动工兴建。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勘察设计院有关专家介绍,当时黄河的河水是分为南北两槽的,中间是一草滩,河床上是比较厚的沙质土壤,承载力很低。所以黄河铁路桥的桥墩采用了铸钢管柱组成基础。

对于这些桥墩和铸钢管柱,史料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大桥103个桥墩,每个桥墩用柱六,计柱长七丈余,深入沙石中约三至四丈不等,每柱有铁条二,其中实以塞门德土(混凝土),凡铁柱接缝处,以六螺旋之,合桥之栏杆涂成灰色,其中三分之一未设。桥梁基础用内径30厘米,外径35厘米,下端带有直径120厘米螺旋翼的铸钢管桩。”

因为当时黄河水流很大,桥墩施工比较复杂,施工者于是先在河滩进行,然后利用枯水季节,或者结合改河避水施工。当时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桥墩用的铸钢管柱是采用的木绞磨,靠螺旋的作用下沉,同时用水龙头射水冲击泥沙,加速管柱下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159aab01000a7s.html3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