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河儿女中的老大 甘肃、新疆之行(二) |
[游记]黄河儿女中的老大 甘肃、新疆之行(二) |
2008-05-22 sina.com.cn |
黄河儿女中的老大-兰州——甘肃、新疆之行(二) 2006-08-28 17:48:43 大中小 8月16日 早上5点就起了床,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坐车赶往机场了。我们于上午9点半左右降落在甘肃省省会兰州的机场。一出了机场,看见一个很大的雕塑——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来接机的导游说马踏飞燕是在甘肃出土的,我原来一直以为是从西安出土的呢。 上了车,我们往兰州市区驶去。兰州的市区离机场有75公里,距离可够远的。在车上,我们听导游介绍兰州的概况。为什么兰州机场要建在离市区那么远的地方呢?这和兰州的地理状况有关。兰州是个狭长的城市,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只有2公里,这么狭窄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建机场。所以只好在离市区很远的地方选了一处足够宽的地方建机场。车窗外的景色整体色调是土黄色的,虽然是盛夏时分,可路两旁很少见到绿荫如盖的大树,满眼都是一个一个的黄土包。 我发现甘肃的房子的屋顶很有特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字形,而是朝一面倾斜的,而且都是斜向自家的院子里。这是由兰州的气候特点决定的。兰州地处西北,是个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城市,常年干旱少雨。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可以顺着屋顶的倾斜面流到院子里,方便人们储水。 在车上拍的 提到兰州,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兰州拉面。说来惭愧,之前我对于兰州除了拉面之外其余一无所知。到兰州来的人都要尝尝正宗的兰州拉面。导游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兰州拉面,不听不知道,兰州拉面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学问。先说面吧,前一天就要按照特殊的配方,把面和好,放置一夜,这样的面吃起来筋道,味道有面香味。第二天由师傅手工拉成面条,粗细程度分五个等级,由细到粗分别是:毛细、细、二细、三细、粗。还有一种手工拉制的面食叫拉条子,实际上也是兰州拉面的一种,比我刚才提到的要粗,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韭叶(顾名思义就是象韭菜叶那么宽了)、宽、大宽。兰州拉面的汤很讲究,主要是牛肉汤,具体如何做法我就不知道了,估计是秘方不会随便告诉外人。反正是做出来的一碗好的拉面要有五个标准,即: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指汤要清;二白是指里面要有白萝卜;三红是指面里的辣子红;四绿是指葱和香菜等青菜;五黄是指面条的颜色是黄色的。听着导游的介绍,听得我们口水都流下来了,不由分说要求导游马上把我们带到饭店,我们要先吃饭再游览。进了市区,导游领我们来到了据说是兰州市最好的酒店:金鼎全顺楼。我们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地道的兰州风味的美食,有很多菜以前都没有见过,味道真是好极了。 这就是“大宽”,足有皮带那么宽,面的味道很香。 这是“细”,吃起来面的味道没有“大宽”那么香。 手抓羊肉 酿皮 酒足饭饱,导游才开始带领我们去景点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黄河岸边的黄河母亲像,据说此雕像获得了某次雕刻比赛的大奖。忘了提一句,兰州市中国唯一一个黄河横穿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把兰州一分为二。都说中华民族是黄河的儿女,在我看来那兰州就是黄河众多儿女中的老大了。 黄河母亲像 羊皮筏子是古时候黄河上的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人们把羊皮囫囵的扒下来,然后经浸水、暴晒、去皮、扎口、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制成,充上气,并排绑在竹排下。把羊皮的那一面朝水面放下,人坐在竹排上就可以在黄河上漂流了。曾几何时,黄河上没有桥梁、轮船和快艇等,羊皮筏子就成了黄河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我真佩服劳动人民的头脑,竟然能想出这样一个办法,看来人定胜天这句话不是吹的。现在黄河上的桥梁越来越多,再加上一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羊皮筏子已经推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为了纪念它曾经发挥的巨大作用,羊皮筏子成为人们观光消闲的旅游工具。我们也都去体验一下那古老的感觉,都去乘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一程。在上筏子之前,看着那些圆滚滚的羊皮,我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头头小胖猪,感觉制作方法有点残忍。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问艄公:“要是漂着漂着羊皮破了怎么办?”艄公镇定地回答道:“要破也只是一个羊皮破,还有其他许多别的羊皮呢,不要紧。”我还想问要是一下子都破了怎么办,可是我没敢问出口,怕人家说我抬杠。一个羊皮筏子上坐了四个人,这一段的黄河水流比较缓慢,所以很快我心里就不紧张了。不时的有快艇从附近驶过,仿佛在向羊皮筏子炫耀,也仿佛是在嘲笑,激起的波浪使筏子晃来晃去。但是羊皮筏子仍然宠辱不惊地从容地以它特有的方式慢慢地前进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1ef89010005v1.html1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