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再次亲吻黄河碛口游记

[游记]再次亲吻黄河碛口游记

2008-05-22    sina.com.cn

再次亲吻黄河----碛口游记

2007-10-08 15:45:03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2007年10月1号至4号游览了山西省临县的碛口古镇。

10月1号早晨,天阴沉沉的,还飘着毛毛细雨,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行驶线路到碛口的住宿及导游都已经定妥了,这点儿小雨是不能让我们退却的,于是我们按时踏上了这次远征的行程。

6点40分从八达岭高速六环路服务区集合出发,八达岭高速路上的车很多,都是出游的人们,行至居庸关时被交警指挥分流到了八达岭老路上,原来是前方的几公里外出现了交通事故,高速路上的车排成了几公里的长龙,我们在八达岭的老路上与高速路只有一道铁丝网之隔却是在飞速行驶,看着在长龙里无可奈何焦急等待的人们,我们是很幸运的。

北京—大同—太原—离石(吕梁),这一路还算是比较的顺利,尤其是大运高速,基本上没有什么车辆。我们首先穿越了雁门关隧道,隧道全长5650米,这里是晋北高原和晋中平原的分界线,气候也相差很多,植被也显得要比晋北丰富一些,不变的是山西人钟情的面食。从太原至离石的高速路上车辆多了一些,经过杏花村后进入了吕梁山区,路上大雾弥漫,能见度很差,在海拔1600米的高度我们穿过了薛公岭隧道,隧道有2130米长,过了隧道之后雾气减少了很多,隔着一座山就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是很神奇。时至下午5点45分我们从离石高速路出口(汾阳—军渡的高速只修到这里),全部高速费210元。出了高速路走沿河大街向西,向交警打听“纪念碑”的方向,很快就找到了“纪念碑”,然后开始进入山区向碛口进发。这条路是正在修建的县级公路,只有开始的一段已经铺上了柏油,其余的全部都是尚未完成的施工路段,路上坑洼不平,水坑和碎石也很多,需要缓慢行驶,还要躲避过往车辆和路面上的障碍,再加上天色已晚,40公里的路段我们活生生的走了两个半小时,最后终于在晚上8点多到达了碛口镇。

我们预先和这里的导游贾娟(手机:13593360407;座机:0358-4466778)取得了联系,预订了碛口客栈的房子,碛口客栈的院子里已经停满了车,这里的房间基本上已经住满了。这里是碛口最大的两个客栈之一,条件也是最好的,其余的都是老乡家里的火炕,而且接待能力有限,基本上只能接待散客。客栈老板安排我们吃饭,这里的饭菜质量一般,而且偏贵,没有零点,只有两个档次的包桌标准,150元和300元。我们选择了150元的,基本上只有两个肉菜,一个是土豆、茄子、倭瓜和肉熬在一起,类似地三鲜;一个是炖羊肉。还有就是“碗托儿”一种像凉粉一样的拌菜,主食是面条。

雨一直没有停。

碛口客栈的前身是一个名叫“四和堂”的经营胡麻油的买卖家,据说可以追溯到请乾隆年间,但姓甚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了。1940年,八路军在此地设立了“新华商行”,经营过载货物的运转,解放后,“四和堂”成为了碛口粮站,上世纪80年代,“四和堂”闲置下来,并且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坍塌。当地人张庆德筹资购下这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维持了外观和以前一模一样的前提下,对房间里面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卫生间,添置了淋浴设备,成为了当地档次最高的客栈。

客栈的建筑是院落式的,与当地的建筑风格一致,是不规则的两层建筑,依黄河走向而建,大门前面就是古镇的石头路,大约三米宽,然后就是黄河了。进了大门后是一个院子,四周都是两层楼的房子,门窗的样式是窑洞的形式,有很宽的廊子,可供客人在廊子里闲坐,即可遮雨又可纳凉。这里的房屋院落与中原地区不一样,没有正房和厢房之分,也不是对称式的格局,楼梯和套院都是很随意的,比如我们住的二楼客房就是沿着一个石头楼梯走到一层房子的屋顶上。二层也有很宽的廊子,摆放着八仙桌和条儿凳。二层的房子只有北房和东房,面朝西边黄河没有盖二层,而是利用一层的屋顶平台作为了休闲的好地方,在那里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望着黄河平缓的向南流淌。客栈采取的是修就如就的方式,外表完全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内部则进行了瓷砖地面,马桶式的卫生间,上下水洗漱和淋浴等设施的添置,虽然简陋了一些,但是很方便,也很卫生。

雨一直在下。

10月2号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天还阴着,我们在镇子里闲逛起来。

碛口镇是沿着黄河岸边自西南向东北的自然走向建立的,沿河边长约两华里的堤岸,距离河面约两米多高石头铺成的道路。路面不是很宽,最窄的地方就算是碛口客栈这里了,大约只够两辆车的宽度。据说鼎盛时期的碛口镇要延绵十几华里,沿河的街面全部是店铺,与之平行的还有一条街巷,那条街上是商铺,街道也相对比较宽,是供骆驼和骡马行走,后来随着河运的衰落逐渐萎缩,现存的石头路面也就剩下这几百米长了,别看这几百米长的石头路,那可都是清朝留下来的,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碛口镇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物流集散中心,因为黄河在这里由400米宽一下子变成了80米,原因是在碛口镇的南边有一条季节河—湫水河,由于湫水河水流的冲击在碛口形成了一个被成为“碛”的浅滩,致使黄河在此堆积了很多的石头,河面收缩,落差增大,在最早的时候这里的落差有30米,可以想像应该与黄河壶口的落差差不多。在这么大的落差之下,行船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碛口就成为了泊船转运货物的良港,黄河上游
内蒙、甘肃,甚至更远的大西北的物资沿黄河水运到此就不能再向南了,只有选择陆路运输,而中原地带的物资也就在此被转运到西北,于是这里就成为了物流集散中心。据说清朝时期,这里的每天在这里停靠的船只以数百计算,三、四条船并排停靠,沿河十余华里,可见这里的吞吐能力之大是非常可观的。

碛口镇上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仓库,其次是商业,当然少不了客栈和饭馆以及烟馆妓院。这里的建筑按照功能分成窑洞和平房,沿河的基本上都是与转运有关的买卖,前面是铺面,后面是仓库,仓库也是院落式的,一个大院子里四周都是很大的窑洞,这里的窑洞不是依山而建的那种,而是像平地盖房一样起架砖砌的,但是采用窑洞的样式,砖拱,而且大多数是两层,并且院院相通,为的是装卸货物的人们循环行走方便,这充分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聪明之处与和谐的社会风气。

后面的街巷林立着不同的买卖商铺,建筑样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南方那种迎面全部是铺板的房子,每天要卸下铺板迎客;有的是北方一明两暗的形式,来自不同地方的买卖家在此按照各自的风俗建造房屋,这也是当地的一个特点。

这里的房子和院落几乎全部是清朝直至民国时期的,街巷不像北方的那样全部是正交的,斜街和上下坡很多,二层楼和高高的院墙也是这里的特点,二层楼是为了在有限的面积上增加使用面积,高院墙是为了防贼吧。我们就看到一间当铺,有铁丝网架在院子里,据介绍上面还有铜铃,就是为了防止夜里盗贼的侵入。

黑龙庙位于碛口镇的南端,在一座三十米左右的山顶上,分前后两个殿堂,后殿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八路军一二零师拆毁,取其木料制作手榴弹和枪托了,前殿因当地的商家出面捐出木料而得以幸免。黑龙庙俯瞰大同碛,湫水河与黄河在黑龙庙的脚下汇合。

午前导游带着我们去了西湾,这里是陈家的大本营。据说当时在碛口镇上做买卖的商人是不带家眷的,他们把家眷都安置在离碛口不远的村子里,所以镇上的建筑都不是很精细,以功能性为主,而西湾则是陈姓商人的宅院,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的精细程度都是很特别的。整个院落建筑在小山上,像一座城堡,院墙高深,院内的房屋错落有致,街巷曲径蜿蜒,通往各个院子,每座院门都有砖雕和石门墩儿,砖雕很细致,保存得也很好,门墩儿是石头雕成的小狮子,模样也很可爱。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把绣楼建在了最高处,而且楼梯的侧面还开了个门儿通往丫环的住房,据说是为了看住小姐不得私自下楼,难道这家大宅门里的小姐都是不甘寂寞,总想着私奔吗?不解。

西湾曾经被日本兵扫荡过八次,损毁比较严重,据说有一次村民把进出了两个门堵死了,日本兵只好炸开围墙,同时也炸毁了一些房屋。

中午在另一家客栈吃饭,饭菜水平一般,主食仍然是面条。有一道菜值得一记,名字叫“酸菜土豆泥”,味道不错,是用土豆蒸熟后碾成糊,然后与酸菜一同翻炒,酸甜口味。

下午去李家山。这里是李姓财主的宅院,距离碛口镇5公里,需要转过一座山,还要沿着山路走大约两公里。转过山湾就可以看到建筑在山坡上的房屋了,这里的窑洞有三种形式,包括最原始的“一炷香”式的,就是在山坡上挖出来的土窑;还有是加上砖拱楦的窑洞;第三种就是像平原上盖房子一样,但是仍然是窑洞式的。李家山的房屋从山脚到山顶总共十三层,两个山坡中间夹持着一个小山谷,分别是李姓的两个兄弟居住,这里现在依然居住着李姓的后代,但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一些都已经外出打工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b178801000ap6.html2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