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碛口记行(一):黄河岸边忆当年 |
[游记]碛口记行(一):黄河岸边忆当年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碛口记行(一):黄河岸边忆当年 元旦前夕,壁虎打来电话,说有几个朋友要来,不知道在这样一个严冬里带他们去哪里游览比较合适,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古镇碛口。 蛰居一年之后,我将重出江湖的第一站选择在了碛口,壁虎遗憾于上次行旅匆匆,未能细细品味碛口,也决定故地重游。 碛口镇位于晋西临县黄河与湫水河的交汇处,距省会太原约230公里,距吕梁地区行署所在地离石市约45公里,距临县县城约50公里。 大年初三,前往碛口的直通车还在停运,我与壁虎夫妇从太原西客站出发,乘坐大巴先前往离石。 春节前,稻糠木曾通过电话询问碛口的交通,原本以为我们能够会师黄河,但刚刚上车便得知他们仅仅停留一天便已经奔袭陕北了。 虽然太原至汾阳间已经开通高速公路,但汾阳到离石及军渡的高速还在建设中,客车走的仍是307国道,绕道高阳镇和中阳县,不到200公里的路程用了将近四个小时。我们是在离石西客站下的车,往返于太原离石之间的客车都要经过这里,前往柳林、碛口的乘客就在此处中转。春节期间的车很少,今天唯一一辆返回碛口的小巴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便与一户西湾人家合包了辆昌河面包车。 汽车驶离307国道,便进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远处黄土山上的积雪仍未化尽,公路的背阴处也结着厚厚的一层冰。一个小时后,汽车驶出山区,沿着黄河的支流湫水河南下。突然,壁虎指着远处说:看,那里就是黑龙庙。透过车窗,一座宏伟的建筑突现于远处的半山腰间,它,就是碛口古镇的地标黑龙庙。 一、黄河岸边话当年 碛口因其下游的大同碛而得名。“碛”,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大同碛又名二碛,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当流经临县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 在过去交通落后的年代里,碛口以上的黄河水道是连结西北与华北物流的经济大动脉,轻舟越碛虽然有惊无险,但货船在大同碛上船毁人亡的前车之鉴,使得大同碛成为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结点,货船至此不得不抛锚卸货改走旱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碛口附近的侯台镇、曲峪镇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物资中转集镇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碛口西湾村的陈氏家族,就是这一时期依托黄河水运而暴富的巨商。 清康熙年间,永宁大旱,百姓缺粮,陈氏家族急公好义的陈三锡出资在碛口招商设肆,从西北水运大量粮食赈济灾民。碛口背靠卧虎山,濒临黄河与湫水,地理位置更具优势,很快就商贾云集后来居上。清乾隆年间,侯台镇与曲峪镇先后毁于水患,两镇商户大量移驻碛口,终使碛口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康乾盛世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了碛口的繁荣昌盛,做为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码头上的货船每天少则几十艘,多则二、三百艘,拥挤时三排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这一景象即使在今天想象起来也依旧是蔚为壮观。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六大行业,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吴城、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当时的碛口,码头的搬运苦力有两千余人,负责转运的骡马、骆驼有上千头,仅西头村的“运输专业户”陈家就有骆驼三百余峰。“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从这些流传至今的民谚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碛口老街昼夜不息的驼铃声。 |
转自:http://yrb8040.blog.163.com/blog/static/813388420070200429745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