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锡林浩特游记 |
[游记]锡林浩特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盟的行政公署所在地,(自治区的下一级单位是盟,盟的下一级单位是旗)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锡林浩特人口约13万,其中汉族居多。 北京去锡林浩特可以自驾,路程600多公里,但是只有一小半是高速,过了张家口就都是国道了。当地人告诉我说张家口到锡林浩特的高速很快就要动工了,修好以后再开车就方便多了。另一个方法就是坐飞机,从北京有直达的航班,1个小时就到了,经济舱全价450RMB,而且飞机来回都是在晚上。 第一天 由于担心开车太累,我们选择了飞机。到达锡林浩特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多了,有朋友接,所以不用搭理出口处那些拉活的黑司机了。(同机的其它所有人都是一个教育部的什么团,来锡林浩特开会,有警车开道的8辆大面包车来接,估计门口那些出租晚上要郁闷了…)锡林浩特机场离市区7-8公里,路上基本没有路灯,两旁是草原和一些建到一半的工程。市区里面的灯光也比较暗。住的是朋友安排的城东边的电力宾馆,设施一般,但还算干净。朋友虽然是汉人,但是生活在这里,自然也有蒙古人的习俗。当晚朋友做东,杀了一只羊,按照蒙古的传统做了手抓肉。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切成大块在水里煮,放一点盐,葱花就可以了。煮出来的肉有点硬,这也是主人照顾我们,不敢煮的太生,按照蒙古人的习俗里面还有血红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吃的时候每人发一把小刀,自己割。蒙古人每人都带刀,就是干这个用的。他们割肉一只手就行,我们可不行,两手并用还很笨拙。除了肉,其它还有几个很普通的菜,这里不怎么产蔬菜水果粮食,基本上都是从河北运过来的。正要吃的时候,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主人拿出了一瓶白酒,不顾我们的阻拦,一人到了一杯(一两多的杯子啊),然后不论如何解说也一定要我们喝了。其实主人还算是仁慈的了,给我们喝的是30多度的低度酒,没敢给我们喝65度的“闷倒驴”;比起正宗的蒙古人那就更仁慈了,如果去蒙古老乡家里,上来先喝三小银碗的“闷倒驴”,有小一斤了,来几个都要放倒了才算尽兴。我的酒量是不行,喝一点就高了,赶紧吃肉。这里杀羊不是抹脖子,而是刨开肚子把心脏旁的大动脉拉断,这样放血快,接在盆里的羊血也干净,没有羊毛。羊肉是不错的,没有什么羊膻味,就是有点硬,怪我牙口不好,吃了不多就累了。再加上又喝了点酒,很快就不行了,意识还有一点,能听见其它人相互劝酒,就是走路不太直,于是被先送回酒店,好睡一晚。 第二天 第二天是个阴天,就在锡林浩特市里转了转。锡林浩特城市不大,长宽各3-4公里的样子,主要道路3上3下,很宽,当地人有汽车摩托车的人相当多,但堵车是没有的,交通规则遵守的也不严格,从没看见过交通警察。大街上的车以夏利,吉利居多,也有很多越野车,因为出了市区路况就不太好了。其实在中小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习惯和心理和大城市区别还是很大的,很多品牌、产品在这些城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一定非要挤破头到大城市去。锡林浩特的生活节奏和很多小城市一样比较慢,这从司机开车的速度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比如第二天我们去机场接个晚到的朋友,出发迟了点,司机还开的很慢,于是就催促司机快点开,司机爽快的答应着“好嘞”,然后加了加油,一看时速,到了40公里/小时…… 锡林浩特市内最著名的景点叫做贝子庙,其实这不是一座庙,而是8座喇嘛庙,连成一片,总称贝子庙。贝子庙坐北朝南,背依一座小山,始建于1743年,文革的时候遭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后来又不断进行了修复。贝子庙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台阶通向山顶,山顶上的是13个敖包。敖包其实就是石头堆,形状像是个蒙古包。因为草原上没有路标,最初敖包用来作为道路和边界的标志;后来,由于宗教的影响,敖包的含义发生了演化,变成了神物,被当作祭祀的场所。这13个敖包都是精心修建的,形状一样,中间大,两边渐次变小。据说原来这里是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来为了照顾宗教人士,改成了敖包。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锡林浩特的全城,南面就是锡林浩特最宽阔的主路,道路的尽头是一个号称亚洲第二的广场。贝子庙由于是著名景点,周边也是商业繁华区,可以买点内蒙古的特产,像奶制品,牛肉干,如果是开车去的,还可以买两把精美的蒙古刀。 锡林浩特北边正在建一个城市公园,引锡林河水建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湖,湖中的人工岛上用几十吨铜铸了一个20多米高的成吉思汗像,骑在马上,威风凛凛。过两年再去,周边应该绿草茵茵,比现在美的多了。 中午去了朋友推荐的草原传统涮羊肉,铜锅炭烧,清水里放点干虾米,紫菜,主要吃的就是羊肉。这里的羊肉都是手切的,肉片是平的,不过刀功不是很好,有点厚,在水里要多涮一会。羊肉本身是不错的,很新鲜也没有膻味,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硬,谁让我牙不好…… 下午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逛了,回家睡觉。 第三天 第三天终于能见到点太阳了,赶快出发。 锡林浩特南边90公里有一个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四大淡水湖之一,水域辽阔,周边的草原,湿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区,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的鸟类,包括天鹅来到这里。本来计划好要去这里的,可是因为修路很不好走,最后只好去了达里湖旁边的一个无名小湖。湖面大概也就是北海那么大,水鸟更是没有,有点扫兴。湖水比较清澈,深不过2米,水草茂密,几乎长到了水面。其实原来湖水深3米多,只是近年来持续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水面已经缩小很多了。中午是在湖边的蒙古包里吃的,内蒙古的奶制品花样很多,奶皮子,奶豆腐,嚼口(牛奶发酵以后的凝结乳的上层部分),酥油,配上这里常见的炒米(糜子),如果习惯奶制品,那就可以大饱口福了。接下来去的是一片天然的茂密桦树林,树都只有胳膊粗细,间距很密,依山而生,倒也没什么新奇,不过到山顶上看的时候,发现远处的山峦中还有几个大大的防空洞入口,那是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为了备战挖的,已经荒废很久了。30年过去了,现在物是人非,苏联已经没有了,中俄关系不但改善,还成了战略伙伴,虽然没有公开的联手抗美,但是上合组织是干什么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往日中国最危险的敌人,现在却成了最重要的伙伴;往日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几乎没有共同点,现在却有大量共同利益所在;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其实本来当年的对立就是荒唐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领导人个人的好恶、虚幻的世界共产领袖地位战胜了共同的利益,让中苏关系走向崩溃,常年的备战给中苏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迫使中美走到了一起。这荒唐的故事剧本最终还是必然的走回到了“利益决定一切”,只是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生命都已经永远的逝去,湮没在经济的繁荣里。桦树林的下一站是锡林河边的草原。锡林河只是一条几米宽的小河,不过在干旱的草原上也是珍贵的了。鲜绿色的草地软软的,走在上面比地毯还要软,还要舒服。锡林河附近的草明显比别处的明显要长的好。一路上过来,沿途的草大多是黄绿相间。因为这两年一直干旱,即使是7,8月份的雨季,草也很难长到膝盖那么高,而以前能长到大腿根那么高。而我们来的6月份,只能是没脚面而已,还有很多地方已经完全的沙化了,像是伤疤一样刻在草原上。原来草原上随处可见野兔(开车在路上经常能撞死几只),黄羊,狼,狐狸,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了。“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再也看不到了。前两年由于严重的沙尘暴,政府才意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开始采取措施,给牧民一些补助,减少放牧的牲畜头数,生态压力有所缓和,不过这也只是减慢恶化的速度而已,要想根本上扭转,单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生态的毁坏只需要10几年,20年,可是要恢复,就要50年100年。近些年锡林浩特附近发现了不少矿藏,以煤矿为最,煤质好,埋藏浅,已经有不少煤矿开始开采了,除了直接推动就业以外,同时也带动了重型机械的销售业。不知道这对曾经美丽的大草原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那些矿藏带来的财富,真的能落在煤矿工人的口袋里么?真的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幸福么?我想起去过大同的朋友说的话:寂静的夜晚,在街道上放一张白纸,就能听见沙沙的声音,早上醒来,纸上、路上都是一层黑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6b1a01000aut.html12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