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游北京(三)游记游记 |
[游记]重游北京(三)游记游记 |
2007-07-16 |
> 天坛 天坛,是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1)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古时的皇帝可是视同天子,但就是真人天子也有他不可征服的东西,那就是大自然,是上苍。因此,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祈求风调雨顺。 坛域呈方圆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方地圆”。坛域由两重坛墙环护,外墙南北相距1650米,东西相距1725米。内墙南北相距1243米,东西相距1046米。中心称“内坛”,两坛之间的地段称“外坛。主要入口设在外坛两侧。 坛内祭拜建筑集中在内坛,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圆丘坛”,北部是“祈谷坛”。南北两坛由一条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砖砌甬道—丹陛桥相连,组成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圆丘坛占地44.66公顷,由圆丘、棂星门、皇宫宇、神库、神厨、宰牲亭组成,每年冬至,在此举行“祭天大典”。 祈谷坛占地72.34公顷,主体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神厨、宰牲亭、长庙,每年春季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祈祷丰年。 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有一城壕环绕的宫墙,名“斋宫”,是皇帝祭拜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内有无梁殿、寝宫、钟楼等建筑,占地4公顷。外坛西部偏南有附属建筑“神乐署”和“牺牲所”。 天坛的主体建筑在古柏树林的烘托下,的确使人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林下野生植被自然群落极富古代韵味,是古人创造的“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园林风貌,更是园林烘托祭坛空间环境的典范。难以想象,古人对天坛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营造能够如此着力创造出一种“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即便是现时代,当现代人站在圆丘坛中央,双手伸臂展开,手心向上,闭目朝天,气吞丹田,仍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一种“天”和“人”的对应效果。天坛的回音壁现在已经被维护起来进行保护,二十年前我来到此地还能两人站在两侧互相传声,它正是我在莺莺塔的击蛙台所见到的回音建筑的同类。 去天坛一般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我两次去都觉得双腿都走直了,很累,还没有看全。如今去天坛可由崇文门地铁站出来,乘公交两站路程,如果从天桥走,进门到祭坛路途远一点。 > |
原始链接:http://yubing5759.bokee.com/viewdiary.13306128.html |
转自: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