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513北京内蒙系列游记之四:天地人还有一个我 |
[游记]513北京内蒙系列游记之四:天地人还有一个我 |
2007-07-16 sina.com.cn |
总题目: 那些湛蓝的天空悠然的梦——wordsworth513北京·内蒙随思文字拾遗 一路走下来,是有些累,竟然常常忘记记录些文字了。至少非常少在飞机上写作。 513北京·内蒙系列游记之四:天地人还有一个我 也许就当这是一个插曲,飞机的轰鸣又将我带回记忆的行程。 天是圆,地是方,人呢,最美吧,我呢,就权当一个观众吧。 到天坛多次,这次是因为边上有个好久不见的朋友一起陪同,所以感到还是有些感怀。 喜欢这里的森林般的空气,在北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地方是非常不错的。走过棂星门,就可以看到天坛内部的状况,我喜欢在边上先走走然后再上塔,同行的朋友没有吃早饭,正在吃着热热的蛋挞。秋草已经长了枯了,一片衰败之相。石板已经被游人磨得滑亮滑亮的,和着游客的脚步在低默不语。左边几个工人爬上很高的杆子,以为在做什么装饰,原来是在架设监视用的摄象头。 抚摩着这些冰冷而残缺的龙头,虽只是泻水之用,但是依然带着许些神的气息。在第一层平台转一圈,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远远的,忙碌的人们,不知道他们此刻在想什么? 清前期近一百年间,天坛始终保持着明代的样子。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先后用十余年修缮改造了斋宫、圜丘坛、皇穹宇、大祀殿、神乐署、牺牲所, 并加筑了钟楼等建筑,从而使这座宏伟的郊庙益臻完美。 顶层来了群外国游客,在这里外国人比中国人多,他们带着不解的神态看着这些皇家的建筑,想象这个曾经与中国的神灵最接近的地方。 友人坐在身边,也与我一样无语。 天坛的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这种设计来自远古“天圆,地方”的思想。中轴线上的三大建筑,构成了天坛的核心。南方一座叫圜丘坛,坛呈圆型,高5米,直径23米。坛中心是一块圆石,外转共有9圈扇型石板,最中心一圈为9块,然后按9的倍数增加,第9圈共有81块,当年皇帝们就站在圆坛的中心虔诚地祭祀苍天。 北京的天很蓝。站在这九九归一的圆石上。伸手可触摸到天,或天的意志吗?当时只顾照相,也没有多想那么多,现在想起来,天道,天道,中国人依然迷恋。 记得在看一本武侠小说的时候,一大侠得道,以神秘玉珏结合,凭自然之力,偶然窥见了天,感觉俯视人间,可以看破人的心灵。但是他的最爱,红颜,被一代霸主慕容复抓走了。为了营救他的爱人,毅然放弃独自一人做神。后来在神秘力量助他窥见天道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天坑,后人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旅游点,也成就了一段佳话。这是通天之道。 这一直是人向往的。想了想,现在我不也是在万米高空吗?如果从空间上讲,应该是在天上吧。 挺喜欢回音壁,在这里做了一次心与心的交谈,通过那刻画得模糊不清的回音壁。说是心与心的交流指的是当同时如孩童般喊出:“喂,我这这里,听到了吗”。每当听到清脆的声音通过墙壁传递,那样的感觉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温馨。 第一次见到三音石,还以为是“三生石”传说中这“三生石”可以让人看到或者是到达前世、今生和来世。传说中的《大荒经》有著,但这本书的存在也只是一个传说。傻傻地站在那里拍手,想听到三声回响,那么多人吵杂,哪听得到什么回响,而供奉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殿却更加吸引了我的视线,想想人们对自然是如此的敬畏。人有敬畏才是正常的人,没有了敬畏,就变成了野兽。 月神的供奉让人流连。也许本人对月神的无限向往吧。 透过玄窗,我看不到月亮。 长长的丹陛桥是如此的宽阔平整,走上上面说话回响很棒,感觉是一个环绕声。路笔直向前,这也是中轴线很重要的一个连接。前面就是另外一个标志性的大殿祈年殿,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皇帝离开皇穹宇,缓步来到这里,杀牲焚香和天帝“秘谈”,祈求风调雨顺。但是由于在维修,所以看不了。 风轻、草绿,皇家的庄严,天地的融合。漫步走过,在这样一个天高地远的地方,我只是一个过客。 我们挥手告别,淡淡地,如同一个普通的转身,没有分别。 wordsworth513 (待续第五集 蔚蓝的胸膛与荡漾天际的歌声) 喜欢这样的建筑,虽然已经是芳草凄凄。这就是天坛的围墙,优美的曲线和兰色的琉璃。 站在天心石上,夜深的时候,能够听到天的声音吗? 1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