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地坛的典故历史及游览攻略 |
[游记]北京地坛的典故历史及游览攻略 |
2007-07-16 bbker.com |
方泽坛外坛全景 到北京,除了故宫长城之外,四个古代皇帝祭祀的地点——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应该也算游客的必到之地。然而为什么要设立以上四个祭坛、以及这些祭坛都有什么讲究,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时间深究。
皇祗室
方泽坛
斋宫
鼓楼
宰牲亭
方泽轩 地坛建于明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0年,当时称作“方泽坛”,在1934年改名叫做地坛。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能够从地坛的平面图中,看到主要的建筑都带有过去祭祀用途的痕迹:皇祗室、宰牲亭等等都是附属设施,而最重要的要属祭台了。
方泽坛内坛全景 古代的建筑、节气、民俗都是一个相联系的神奇体系(我在《农历七夕你在哪里》《金猪传说与十二生肖的起源》中都曾经提起)。而地坛的核心建筑——祭台的设计,更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文化。
方泽坛外圈
方泽坛内圈 第一,根据古代“天圆地方”的理论,地坛的祭台建设为方型(这与天坛回音壁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方型祭台 第二,根据“天为阳,地为阴”的说法,地坛祭台的石头都采用的“阴数”(偶数为阴,奇数为阳);
地面的1024块石砖 祭台的台面中心是36块大石砖,横和纵向各为六块,而大石块周围用小一些的方石铺设了8圈,其中最内圈为36块,最外圈为92块——小石砖一共512块;下层也一样,最外圈铺设石砖156块,最内圈为100块,总计1024块(我的电脑是1024屏宽,512M内存,也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而绕坛的一圈水池,据说是长50丈,宽8尺,深8尺6。
方型的祭台,四周以水池围绕,是以称为“方泽坛”。 地坛-1小时徒步行程
平面图
南大门 如今的地坛,我感觉在天地日月四坛中知名度应该排在天坛的后面,而每年定期的庙会和书市尽管人群熙熙攘攘,却也和当年的气氛没什么联系,而现在地坛内很多祭祀的主要建筑都被挪为他用,不对游览的人群开放,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皇祗室全貌 黄祗室目前陈列了祭祀用的器具,以及地坛建筑的一些细节零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祭祀的礼仪,但只能是粗粗了解,因为复制品似乎并不是很精细。
一般讲,吞脊必然如皇祗室建筑一样位于高高的屋脊
方泽坛吞脊只有一人高,可以仔细欣赏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自己数一下方泽坛地面的青砖,看是否真的如我所说,有奇妙的双数效果。 从方泽坛的北门出来,向左侧走,就是斋宫。当年皇帝在祭祀之前,需要吃斋以表示郑重,但如果在地坛斋宫吃斋三日,负责安全的太监恐怕要急坏了,于是在皇宫里建了个斋宫,而天坛、地坛的“现场斋宫”只不过让皇帝来做做样子。目前斋宫不开放,只能在门口稍微看一眼——不知被什么单位占领了。
舞剑的老人 如果你有闲情,哪怕只是在地坛随意走走、看看古树、看看晒太阳的孩子和鸽子,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而旁边就是有琉璃瓦的古建筑,感受也必定不一般。
从西门附近向南走,首先到达的就是宰牲亭,现在似乎被一个什么画廊占据,里面站立着一溜古怪的雕塑,很是奇特;而方泽轩的后身是公园的管理处,前身的大门口站着两个宫女打扮者,阻止游人进入。看里面,显然是一个接待团体游客或者外宾的销售场所——一定又是租出去了。不进也罢。 最后,上两张地坛南门外的照片
第二张:金鼎轩。北京比较早的24小时餐厅之一,以广式小点为特色,早晨11点前点心特价3.8元一份,如果你此时到达,可在此解决早餐。
南门外金鼎轩餐厅 如果你不是在此时间到达、或者不喜欢广 |
转自:http://www.bbker.com/d16382.html8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