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宫之行 |
[游记]故宫之行 |
2007-07-19 sina.com.cn |
认识的一个朋友(港中文来清华的交换生)快要回香港了,可还一直没去过故宫,正好我近来也不安分,总想往出跑。于是敲定了周日。 曾听去过的同学说挺没意思的,相像又略显单调的建筑物,很大,只觉得累。于是一直胆怯,不敢贸然行动,害怕无知的我也只收获类似感觉,让这积淀着智慧和神圣的皇宫失了重。出发之前,特地百度了一下,至少不要像去百望山那样乱转。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坐车到了北门,一路从御花园溜达到太和殿到午门,于是第一眼没有大殿正方的震慑。先在假山、阁楼、亭台、绿树、夏花的皇家花园里踏着美丽的后宫嫔妃们曾走过的痕迹,感受那遥远的幽怨。游人和欢笑声和这过于灿烂的阳光让这园子有着现代花园的味道,脑海里拼不出一张完整的妃子游园的图案,跳出来又马上散成碎片,七零八落。 为迎奥运,故宫西路正处于整修,这块女人们的天地只能下次再看。本想奔东路去看“珍妃井”的,被告知要另买票,于是作罢,中路已值得一游了。 前方就是坤宁门,三个字不大,金色体,蓝色背景,大红镶边,不是那么气派,也许因为是后廷,皇后居住的地方,需要那么一点小巧来增添温馨。 “坤宁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建。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式房。嘉庆三年(1798年)大修。面阔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为皇后寝宫,李自成农民军攻陷京城后,明崇祯帝的周皇后自缢于此。清康熙朝始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幼时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大婚时均先在此居住,再迁居别宫。西侧四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内设安放神像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祭祀分朝祭和夕祭,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关圣帝君(关羽)、蒙古神等。 乾清宫与坤宁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统治永久。” 从坤宁门到坤宁宫,有一大块汉白玉铺就的长阶,各形翔龙雕于上,被栏杆围着保护了起来。两侧是石砌的台阶。绕到前方就是坤宁宫了,想象中应该是更大的字体昭示着国母的尊贵,却半天没瞅见,它们藏在两个屋檐之间,依旧不大。后面看到的也是,包括三大殿,最大的提字恐怕属养心殿了。有一点疑惑,汉字的秀丽劲挺为何在这里少了气势?沿着皇帝大婚的路走了一遍,被游人推搡着哪还能有昂首阔步的姿态?赶紧逃了出来。 前方是交泰殿,紧贴着的,一个院落的距离。 “交泰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成为储印场所。” 殿内有“无为”二字于正中皇(黄)椅上方,此匾为康熙所题,源于道家思想。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前去便是乾清宫,绕到它前方一片开阔。 “乾清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明到清康熙间,此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自雍正以后采取秘密建储的方式,即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名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皇帝死后,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 清代此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照仪式祭奠后,再转至景山内的寿皇殿等处,最后正式出殡,葬入皇陵。” 向里面看去,帝王的气派无处不在。“正大光明”匾藏着神秘,藏着一切争夺倾轧的源头。被五处台阶撑起来的龙椅,黑色桌布黄色帷边。台阶前青蓝的地板匍匐于红色的威严的柱子下,站起来也不能超越的威严,于是臣服。 “乾清门是后三宫(内廷)的正门,在清代这里是‘御门听政’的地方。听政时,皇帝坐在临时安设在门中间的宝座上,由内阁官员奏事,皇帝降旨抉择。一些国家大事都是御门听政时决定的。” 出了两只呲牙的两只铜狮守卫着的乾清门,正前方就是三大殿了。好像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远远地看见它的红色背影,想象着那种气势,犹豫着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突然想起该岔路先去养心殿看看。 “雍正时期,皇帝的寝宫由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养心殿是工字形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中间以穿堂相连。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养心殿后殿分为五间,其中东西两端的两间有两张龙床,东头的床精致,据说是皇帝与皇后使用的,西边的略微俭朴,是皇帝与妃嫔使用的。养心殿的西暖阁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闻名海内。他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帖中《快雪时晴帖》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保和殿。每年除夕,清代皇帝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赐宴外藩、蒙古王及文武大臣。这里也是考状元的地方,殿试由皇帝亲自命题,前十名的卷子还要由皇帝亲自阅看,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保和殿中是“皇建有极”匾。所谓皇建有极,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中和殿。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到中和殿稍事休息,更衣后再到太和殿。 中和殿中的“允执厥中”是乾隆御笔,他一生爱好书法,所以在北京,到处都能看到他御笔亲题的遗迹。《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太和殿俗称“金銮宝殿”,高大、辉煌。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后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 三大殿均建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层层流动的玉阶,周围红中泛黄的建筑和青蓝高远的天作着点缀,一种大气和壮美。 太和殿在整修中,大殿距太和门有宽阔的平地,曾经,这里有过下跪的臣子,出征的将士,庞大的仪仗队。 然后出了午门。 面对故宫,感觉突然变得迟钝,不知该怎样去描绘,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d01912010009lb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