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宫社稷坛降旗仪式 |
[游记]故宫社稷坛降旗仪式 |
2008-05-22 sina.com.cn |
故宫·社稷坛·降旗仪式 2006-02-07 10:52:09 大中小 从廊坊返回北京时,时间还早,于是又到天安门广场转转。天已转晴,广场上的雪早就融化了。远望去,人民英雄纪念碑更显巍峨了。广场上人很多,大家都在拍照。有自带相机拍摄的,有找广场上定点设置的摊位拍摄的。一个照相师傅要我拍照,我说看一会再说。他鼻子里哼了一下,说:“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我后来还是照了四张相,背景分别是: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取相片的间隙,我到天安门那边逛了逛。穿过广场东北角的地下通道就到了天安门前的长安街,几个老外在金水桥前的华表旁拍集体照,其中一位的面相酷似斯大林。天安门进去,后面是端门,端门内的空地上,左边有铁栅栏围着的清朝土炮展览,在这里一睹了中学历史课本中的“神威大将军”的真容。右边有用彩线围着的拍摄清宫照的场地,周围站满看热闹的人,一位黑人姑娘在这儿“卖俏”呢!只见她一会儿穿上格格的装束,一会儿打扮成慈禧的模样。其他准备拍照的也在旁边忙着试穿服装。 从午门进去就是故宫博物院,要收费了。只好从端门和午门间的阙右门进去看看。御河中结冰了,有的地方开辟成溜冰场。大人小孩随着美妙的音乐滑着、舞着。沿着御河漫步,路上行人稀少。一会,后面跟上两个大声说话的人。回头一看,是一对中年男女。男子穿着一件军大衣,衣服的破旧加上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表明他是地道的北京平民;女子衣着时尚整洁,可能是外地来的。男子滔滔不绝地向女子讲述着关于故宫的典故。听着他们的谈话,旁边是森严的紫禁城城墙,不时又传来几声乌鸦“刮刮”的鸣叫。——此情此景难道不会勾起人对于故宫历史的无限遐思?走到故宫西华门前,过不去了。于是按原路返回。 出了天安门,买门票进了右边的中山公园。中山公园的核心地带是中山堂和社稷坛。中山堂始建于1421年明永乐年间,原名为社稷坛“拜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灵柩曾停放在这里。现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中山堂的前面就是社稷坛。这是一座方形的祭坛,周围砌着汉白玉石块,坛面铺着黄、青、白、红、黑五色土壤,黄土居中,东为青,西为白,南为红,北为黑。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它象征着君权的神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新中国,它意味着祖国的统一,意味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紧密团结。 从中山公园出来,取了相片。正要乘车回姐姐那里,突然看到广场的一处围着很多人。原来是准备观看降旗仪式的。时间才下午四点多钟呢!去看看吧。旗台周围呈正方形的线路站着两圈士兵。外面一圈每边上间隔地站着四人(?),内面一圈每边上间隔地站着三人(?)。外面一圈的北边上接近东北角的地方还站着一排士兵(多少人?)。旗台上的南边面北站着两个士兵。我站了一会就感到腿痛,他们一个个却一直笔直地立着,铁铸一般。人群中有人开始焦急地嘀咕:“还没有开始啊?”有动静了,从旗台的地道中上来两个士兵,他们上来后立在前两个士兵的后面不动了。有人说仪仗队也是从地道中上来,有人说是从金水桥过长安街再过来。还是后面一位说得对。大约五点一刻的时候,有人叫道:“快看桥那边!”这时,交警早就封锁了长安街的两边,两列整齐的仪仗队从金水桥那边过来了。他们一般的身材,一色的穿戴,英姿飒爽,步伐矫健。过长安街,进入广场后,他们沿着士兵站成的方形路线分成两列,分别从东西包抄,到南边又汇合,站成两排。一会儿,国旗自动地徐徐降下,一个士兵上前接住降下的国旗,用熟练的、潇洒的动作把旗布挽到旗杆上,然后另一个士兵用规范的动作接住,把它斜扛在自己的肩上走下旗台。在他们走下旗台的同时,仪仗队又分成两列从东西向北包抄。在旗手们向着天安门走出广场的一霎那,两列仪仗队恰好在其后汇合,并成纵队紧跟在后面。队伍走上金水桥,长安街两边的封锁解除,交通恢复正常。降旗仪式结束,人群散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2306570100023b3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