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峰山行动总结北京云峰山游记 |
[游记]云峰山行动总结北京云峰山游记 |
2007-07-16 |
云峰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更是神仙的洞天福地。这里不仅风景绮丽,还有优美的传说令人向往———当年有个叫王志的人,上山砍柴,走到南天门处,站在条盘石上看二仙翁下棋,并吃了一个仙桃准备走时,镰刀斧头都已腐烂,当他回到家时他重孙子的孙子都已百岁高龄。由此,云峰山下的村庄就叫不老屯了。 清代兵部尚书范承勋,仰慕云峰山的幽雅神奇,到此游览时留连忘返,诗兴大发,欣然写下了“咏云峰十景诗词”,成为云峰山美景的千古绝唱。 北京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就在这里。那遒劲的笔力,悠久的历史,令观者仰慕。 除了人文景观,厚重的历史,其自然风貌更引人入胜。那具石熊猫坐卧山颠,形象逼真,憨态可掬,惟妙惟肖。那一线天,其缝狭窄,仅侧身可过,令人叫绝。为了观看妙境,你要攀爬蹭移,辗转腾挪,用上全部爬山的十八般武艺。 尤其要提及的是,在这座高山上,有两株桑树,先见的一株杯口粗细,在一块巨石的拱压下,树干成弓形,但依然倔强地顽强地向上生长,展示着那无限的生命力。另一株,从岩石缝里挤出身躯,已有碗口粗细。两株树枝丰叶茂,无比苍绿,并且每株树上都缀满了红红的,紫紫的,紫红紫红的晶莹剔透的果实——桑葚,摘下一粒,放进嘴里,汁水四溢,蓝麝香唇,甘甜无比。我以为,应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这样的果实:接天地之灵气,呈日月之精华。每一粒,都是仙丹,都像人参果,都是那样美妙,令人拍案。更为奇特的是,两株上的仙果的采摘方法迥然,一株要爬上巨石顶端,坐在巨石上,战战兢兢的从上面采,另一株,要钻到树下面踮脚够,好有意思。 从山上下来,沿后山小道,到达此山的另一处人文景观,可去烧香拜佛,求签卜卦………… 下午六点,营地已经建好,五顶帐篷,颜色各异,功能不同,但都扎在一处,好不风趣。又开始了晚饭的烹调,赛罗就是赛罗,先采摘野菜,后炮制野菜汤,很是可口;稀里糊涂与秦先生也不含糊,啤酒香肠,面包火腿,很是腐败;其他人也是汤汤水水,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一只皮包骨的猎兔犬也上来进餐。狗种不错,喂养不佳,瘦骨嶙峋。 酒足饭饱之后,开始侃山,蜡烛点上了,蚊香点上了,天南海北,包罗万象。 天黑了下来,在我们准备就寝之时,山下黑压压的上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年愈五旬的精壮汉子,主要告之景区没有开发,晚上有雨,要注意避雷。大门是铁皮的,导电性能极佳,景区承包了,没有营业,遭遇雷劈,责任自负,云云。应该承认,这是好意。 入夜,狂风大作,摧枯拉朽,山影的帐篷树大招风,又是在花岗岩地面扎营,没有地钉,被风吹得飘飘欲仙,于是,二人起身现找石块压篷。狂风过后,大雨滂沱,好在平台存不住水,随下随流。早上起来,地面花斑,干湿相间。 看日出是不可能了,塞罗睡到7点半。 拔营,吃饭,收拾营地,捡拾垃圾。整理完毕,开始下山。此时,小雨淅沥。 沐浴着夏至的小雨,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返回了雁落车站,10:36,4450次准时开出雁落站,我们踏上了归途,此次活动顺利结束。 郭亮 |
原始链接:http://travel.163.com/05/1014/14/201HTT4M00061GOA_4.html |
转自: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