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沟古崖居遗址位于延庆县城西15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幽静的峡谷中,距北京城区120公里。 经考古学家验证,古崖居洞穴开凿于唐末,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奚人聚居的部落。洞沟古崖居石穴群,建在海拔800余米的高山上,耗银上干万两,历经31年凿成,是华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崖居遗址。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崖壁开凿面积2.4万平方米。这些由人工开凿的石穴,分布在两沟四坡上,前沟东壁洞穴最多,有48洞,南北两壁合计43洞;后沟东壁有26洞。前、中、后三部分,共117个洞窟,350多个开间。诸洞毗邻错落,呈自然村落状,一般洞室为一明两暗的三居室,也有单间和双间居室,高约2米,进深1—6 米,面积约3—20平方米。此外,还有马厩等。洞内有炕台、灯台、灶台、壁橱及石槽等。炕台的设计近似今日火炕,有弯曲的烟道通向外面。门框、户枢、气孔,凿工精细,有棱有角,凿痕依稀可见。 前后沟之间的山梁下,有一座大型宫殿式洞穴,有上下两层,坐东朝西,下层为大殿,殿中有石案,两侧还有几间居室,其中一间可通上层。这里很像开会的会堂或议事厅,当地人称之为“官堂子”、“金銮殿”、“古崖宾馆”。殿内有6根精雕细刻的石柱,用来支撑上层。上层为居室,形制与下层相似,据传说此洞前原有匾额一块,上书“清水县衙”。修葺一新的“古崖宾 馆”,上依巍巍海坨山,下临浩浩官厅湖,环境幽雅。 奚族原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唐中、晚期,辽崛起于东北,奚族不堪忍受辽的压迫和奴役,纷纷迁移。洞沟古崖居石穴群是奚族首领率众开凿的,奚人在此居住了约3O多年,后辽、金、元历代仍有人居住。 洞沟古崖居石穴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的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此地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向游人开放。 开放时间: 8:00—16:00 周围景点: 松山自然保护区 西五里村戏楼 ::联系方式:: 电话:010-69111333 69140333 ::景点交通:: 汽车:1、每周六、日从德胜门乘919路支线直达 2、德胜门乘919路车到延庆站,换乘920路车到古崖居路口站下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