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花洞游记 |
[游记]石花洞游记 |
2007-07-29 163.com |
石花洞游记 老竹夫 游房山,不可不去石花洞。 早在青年时代,读《燕山夜话》,得知北京房山有奇异的溶岩洞;文革年代,又从带有“串联”任务的“革命”者口中耳闻过房山云水洞和石花洞的壮丽景观。从而,在心底长久地萌动着一个一览胜景的宏愿。 今年仲夏,一个偶然的机会,竟能久旱之中得逢甘霖,多年梦牵魂绕的房山溶岩洞之一的石花洞,一下子由云苫雾罩的盲点,拉为实实在在的近景特写。 那是个晴朗的上午,我和我的游侣们乘车爬过几十里逶迤的山路,在一个山谷半腰的停车坪停下。下车后,我们沿山路绕过几个之字弯,才看见悬在山腰,并不显眼的石花洞洞口。从洞口周围的环境看,也不过是一般的山峦和一般的山谷,并无奇异之处,然而走进洞口后,穿过十几米的过道,洞内豁然开朗,里面便展开了精彩的世界。 石花洞内总长3000多米,已发现有六层溶洞,只有一二层开放。第一层分“曲径通幽”、“蓬莱仙境”、“洞天福地”、“凌霄天界”等四大风景区。第二层由许多支洞组成,其中钟乳石晶莹洁白。洞内还有一个大厅,景观各异,色彩绚丽,宽广无比,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纵观洞内景致,林林总总,光怪陆离,可用三个字概括: 一曰巧,即巧夺天工,整个溶岩洞大者阔如天宇,小者如平民斗室,然而组织起来,参差错落,天然如意,大者大得合理,小者亦小得恰当。似乎这样大小的组合本来就该如此;连钟乳石的那种各异的形状、纷呈的色泽、传神的结构和状物的意义,亦是浑然天成。 二曰奇即奇异非凡。洞中钟乳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线千奇百怪。“黄河瀑泻”之巨瀑透亮如水,飞流直下,真有一泻千里之势;“瑶池石莲”之莲花栩栩如生,楚楚动人,似精工巧匠刻意雕琢的,然而,这一切实实在在是自然形成的。怎不令人唏嘘称奇。 三曰美,即俊美秀丽。这里,有的地方显现一支支高雅洁白的“荷花”,下边还连着根根鲜嫩的“白藕”;有的地方显现一个个晶莹的“菜花”,密密麻麻地布满“菜地”。那石钟、石鼓、石器皿,件件精巧传神;那石山、石水、石树、石人,逼真如画,且色泽光艳,斑驳灿烂,难怪被游人们叹为观止。 走出石花洞,人们慨叹之余,议论起溶岩洞和钟乳石的形成。对此,因为报栏杂志介绍不少,人们似乎都有些了解。但由于溶岩洞之宽阔错落,奇景繁多,仍不得不让人产生许多猜测。诸如,多少滴水,滴了多长时间,竟能滴出如此奇异的景观;什么力量,惊天泣地,造就这如此伟岸的洞穴,等等等等。 一位同游者说,溶岩洞形成的原因,据有关资料介绍,不仅仅是由于水滴而成。应是火山爆发时,由于岩浆急剧喷出,将地球表面大量的水裹在岩浆中间,随着岩浆的逐渐冷却硬化形成山脉,水占据的空间就形成洞穴。这洞穴里的水渗入地下后,大小不一的空间被腾出来,加之随岁月更替洞中泉水溶岩滴注凝固,便形成各种奇异的景观。 这一解释,虽然亦是猜想假说,却难免有令人折服之处。且不言,这一说法的可靠程度究竟有多大,但毕竟也可立一家之言了。其实,溶岩洞形成的原因,就如世间其他事物一样纷繁复杂。就如溶岩洞本身的景观一样绮丽多姿。其中奥妙难于揣测定论。因之需要我们破除陈旧的观念,树立探索精神,方能不断有所进取,逐步破译世间事物之谜。 游房山,不可不去石花洞。 愿石花洞的壮丽景观能成为激励我们树立进取精神的一个动力。 |
转自:http://chenziru88333.blog.163.com/blog/static/10271482006102202353889/4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