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华世纪坛古埃及文明展六

[游记]中华世纪坛古埃及文明展六

2008-05-22    sina.com.cn

25、 阿比库石碑(2图,总体和局部)
Calcare; alt. cm 136,5 e largh. cm 77,5
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初期,约公元前1900年
来源不详
德罗维迪(1824年)收藏,编号 1534

这座石碑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被看成是一件杰作,它很可能是宫廷专用工匠的作品。石碑上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象形文字也格外优美。阿比库(Abiku)和他的妻子并肩坐在一个供桌前,他们头顶上的文字标明了两人的名字和头衔。从石碑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如下的内容:“几千个面包、几千罐酒、几千头牛、几千只飞禽、几千个雪花石瓶、几千件衣衫献给尊贵的阿比库,
内比特夫(Nebitef即死者的母亲)
之子”。死者的爱妻是哈托尔(Hathor)女神的祭司门图霍特潘克(Mentuhotepankh),而他的女儿温柔地坐在他们的脚边,闻着一朵荷花的香味,旁边的文字代表她的名字“他的女儿,内弗蕾图(Neferetu)”。父亲也像女儿一样享受生活的芳香,所以在他的鼻子附近雕有一个小香水瓶。在女人所坐的椅子下面有一个带有莎草茎柄的镜子盒,这个盒子放在地上,但古埃及人为了能让人看到盒子内的东西而把它画成向外侧翻的样子。在石碑的下方刻有许多为主人端送食物和饮品的仆人,这种为死者服侍衣食起居的场面大量出现于墓室之中,它们与墓室内陪葬的大量实物一样,都表达了古埃及人希望在灵界依然能享受他们生前富足的生活。此外石碑最下方的图案还描绘了一些日常的生活场景:秋收采果、捕鱼打猎、酿酒、烘制面包等等。

26、 镜子
木及青铜合金,高24厘米 镜面直径11.3厘米
第一过渡王国暑期,第十一王朝,约公元前2100年
阿斯朱特(Asjut)
斯奇亚帕莱里考古队(1911-1913年),编号14380

从古王朝起,镜子在埃及文明中就成为人们日常梳妆的必备品,这件文物是古王朝晚期和中王朝(第一过渡时期)的典型制品,金属镜面可能是青铜或紫铜,镜柄为木制呈莎草茎状。镜面的金属经过高度打磨,王公贵族们的镜子有时采用黄金或白银。做工更为精致的镜柄上还会刻有神符(天神哈托尔的头像,贝斯神的身体以及太阳神拉的太阳环),类似这样的镜子在新王国时期随处可见,无论是莎草的外形还是神像都代表着对生命的祝福。事实上,镜子除了其实用功能之外,还带有一些象征含意,因为它在映出人脸的同时,还向人展示了另一个自我。在古埃及语中,镜子“ankh”一词也带有“生命”的意思。正由于这个原因,在陪葬品中镜子因此“再生”的寓意而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莎草茎柄、神像以及代表太阳环的镜面同样重复强调着亡灵再生的寓意,众多的考古文献也记录了它的重要性,像镜子这样寓意深刻的陪葬品经常被安置在木乃伊的绷布层中,位于死者的头部、胸部、手中或两膝间,无论死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对于古埃及人来说,拥有美丽健康的身体并非只是女性的专利,男女老幼都会在镜子前、用护肤油脂以及香水装扮自己。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f1e6e01000a23.html38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