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查看单个帖子-向大家介绍:北京八大处公园 |
[游记]查看单个帖子-向大家介绍:北京八大处公园 |
2007-07-16 babariji.com |
(一)概况 八大处坐落在石景山区的小西山。在东边的卢师山、西边的翠微山和北边的平坡山上分别散落着八座古刹,总称八大处。山下有一条小溪,名柳溪,溪上横跨着五座小桥。这里的一溪、三山、五桥、八刹构成了天然风景区的12景。12景的名称是:"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八大处的建筑分别出现于我国隋、唐和明清时期,现存大部分寺庙是清代重建的。 (二)景观介绍 1.长安寺 一处长安寺在翠微山下,原有初地寺、翠微寺、善应寺之称。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寺门东向,共有两进殿堂,前殿供释迦佛,后殿为娘娘殿,两旁建有厢房。长安寺一向以有名贵花木而著称,寺内现存两棵白皮龙爪松,相传为元代种植。院内悬有明万历二十八年所铸的大铜钟一口,是寺内珍贵文物之一。 2.灵光寺 二处灵光寺,初为龙泉寺。位于翠微山东麓,面临平原、背靠青山,地域宽敞,风景秀丽,是八大处中的第一名胜。此刹始建于唐大历年间。金大定二年(1162)和明成化十四年(1478)两次重修。寺内原有辽咸雍七年(1071)所建招仙塔一座,俗称"画像千佛塔",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手中,只留有塔基,以后僧人在清理瓦砾中,在塔基处发现一石函,函内有珍藏一颗佛牙的沉香木匣,匣上写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和"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的字样及梵文经咒。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1964年,由中国佛教界发起在原塔基的北院又建成了一座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的佛牙舍利塔,使佛牙有了长期安放之地。1964年6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在辽塔附近有一金鱼池,传说从清咸丰初年这里就开始饲养金鱼,最大的金鱼可达2尺左右,池中建有水心亭,池后是古韬光庵,附近有元代翠微公主墓,庵北有观音洞和石井。深秋从灵光寺向翠微山、平坡山方向远眺,满目皆是如火如荼的黄栌树叶,是北京市又一个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3.三山庵 三处三山庵在灵光寺正北不到半里的地方,因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而得名。俗称麻家庵。清乾隆年间曾修缮过。在正殿门口有一长方形汉白玉石,石上的花纹如行云流水,故称水云石。此石平时花纹不清,用水一洗,即见奇花异草、山水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石上,是八大处一宝。正殿东厢房后有一敞轩,是饱览三山胜景之处,匾额曰:"翠微入画。" 4.大悲寺 四处大悲寺位于三山庵正面半里的平坡山半腰上,原名隐寂寺,始建于元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赐今名,寺门东向,上嵌有康熙帝FDBE"*$建大悲寺"的石刻横额。三进院落,前殿供有十八罗汉,相传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所造。殿后有两株高耸入云的白果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殿外石阶两侧有一小片竹林,迎风傲雪、青翠秀丽。 5.龙王堂 五处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建于清康熙年间。庙后有泉水自石壁下流出,经迂回曲折的泉道,流进第一院落,从石雕螭吻口中注入水池,经年不息,称甜水泉,故此处又称龙泉庵,现水位下降,泉水枯竭。近年来在南跨院正殿内新塑了龙王、雷公、闪母像,使该处成为名副其实的龙王堂。出龙王堂,向西北行,路旁有一座小亭,亭内屹立着一块巨石,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鉴定此石是一块含少量砾石的石英砂岩,西面被磨平,并带有几组不同方向的平行擦痕。石上刻有李四光FDBE"冰川飘砾"四个字。1964年建亭并围以栅栏加以保护。 6.香界寺 六处香界寺位于平坡山龙王堂西北,因山顶平坦,又叫平坡寺,是八大处的重点寺庙。始建于唐,初名大觉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重建,曰大圆通寺。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清康熙十七年(1678)再修一次后改称孝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修缮后,命名为香界寺。由于帝王在八大处"巡幸"时需要在这里休息,因此寺院规模宏大,殿宇五进,并建有行宫和花园。进入山门,两侧有钟鼓楼。穿过山门殿即为天王殿。在大雄宝殿院内有石碑二块,左侧碑上有康熙和乾隆书写的建寺始末。右侧碑正面为康熙书写的"敬佛"两个大字。碑阴是一尊"观自在菩萨像",菩萨的面部还雕有胡须。相传此石是康熙年间重修此庙时,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庙的最后是藏经楼。东边是行宫院和花园。寺内的白玉兰和两株娑罗树,是八大处的珍贵植物。 7.宝珠洞 七处宝珠洞位于平坡山山顶。庙前有四柱三楼牌坊,内外额上分别写着"欢喜地"和"坚固林",乃乾隆手书。宝珠洞是一小庙,有一正殿和两厢配殿,正殿为玉皇殿,殿后有一深4米的石洞,洞壁满是白色卵石,像一粒粒珍珠,所以称宝珠洞,殿南有一"眺远亭",是极目远眺、观赏美景的好地方。 8.证果寺 八处证果寺位于长安寺正北的卢师山上,是八座庙中最古的一个。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代都有修整,明代时改今名。寺门有两块记述寺庙历史沿革的石碑,是清道光二年所立。正殿前又有一石碑,碑后有一明成化六年所铸铜钟。寺西有一青石门,上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穿过此门,西北角崖壁上侧伸出一块巨石,距地面3米左右,下临悬崖,形势惊险,人称秘魔崖。巨石下自然形成一个"石屋洞"。洞壁有清末许多名人提诗,尤以翁同騄的绝句最为珍贵,可惜日久风化,多已难辨了。洞外有招止亭,在此可饱览八大处风光景色。 自1988年起八大处每年阴历九月举行重阳游山会。届时有登山比赛,民俗活动及小吃品尝等。 |
转自:http://www.babariji.com/showpost.php?p=411877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