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皇姑寺传闻 |
[游记]皇姑寺传闻 |
2008-05-22 sina.com.cn |
《皇姑寺》传闻 本文已参加“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 2008-02-27 16:05:51 查看博主积分 大中小 标签: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延庆下营皇姑寺传说文化 《皇姑寺》传闻 延庆西北部的下营村,有一座寺庙。它历史悠久,负有盛名。2006年夏,为了对其加以保护,县政府拨款重新修缮了正殿,安装了门窗,种植了松柏,对原有的古松柏设池围栏,美化环境,供人参观。 置身寺庙的正殿前,亲手触摸千年遗留下来的庙诗碑文,传说、耳闻、目睹,思绪万千,心潮难平……遥想当年,有谁知道它昔日是多么辉煌壮观,又有谁知道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劫难……. 1000多年前,长城以北的延庆隶属辽国地域。辽代萧太后时期,辽王的妹妹银平公主欲出家为妮,找来术士择庵选址。他们登上延庆城门楼西望,有一去处祥云缭绕,背倚葱山,面临妫水,树木荫郁,地势平缓。复日西行至怀来县城,又登山向东北望去,只见同一地方紫光滕漫,善气重升,围垅复凹;进入这片地方后,地势平坦,壤沃泉甘,草木旺盛,也正与在延庆所观望的地方相合,真真确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呀!随后择地为“皇姑寺”庵址,在下营村大兴土木。数年后,一座有七重过殿而又巍峨壮观的皇家寺院拔地而起,名曰“皇姑寺”。皇姑寺南北以七重过殿中心为中轴线,东西还有四个院落,以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为局,占地70余亩,当时有僧妮1000余人。每层大殿红墙灰瓦,屋脊六兽,飞檐斗拱,神像列序;每座院落都是雕梁画栋,游廊相接,门窗精巧玲珑;室内金壁生辉,壁画相连,方砖铺地,桌明椅亮;院内栽松植柏,路旁窗前养花种草,清水洒院,叶落无痕。每天晨钟催日,暮鼓伴月,僧尼诵经清亮,木鱼声远。春夏秋冬,山门一开,来到寺内求神赐福的人们蜂拥而至:有求儿生女的,有消灾去病的,有逢凶化吉的,有许愿还香的,还有求助升官发财交好运气的,等等,进进出出,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光阴流逝,岁月如梭。数十年后皇姑银平公主圆寂,葬于庙旁。之后,寺内由于疏于管理,加上宋辽战事连年,皇姑寺日渐衰落,房漏屋塌,树枯墙损,又逢地震天灾,寺内到处是残墙断壁,满目荒芜,瓦砾断径,枯木昏鸦,变成了一片废墟。因所存碑志缺损,现已无法再做详细考证。 星移斗转,寒暑更替。几百年过去了,一直到明朝正德2年,官府下令,在原址上重修“皇姑寺”,以图增其旧制再现它日辉煌。只可惜规模比辽代时期小了许多。仅留下五重院落成了僧庙,改其名曰“崇善寺”,仍是延怀两县境内最大的官庙。庙中有土地好几顷,方丈、主持、僧徒,看庙护院者都受官府保护,享食俸禄。修葺之初,周围十里八村的善举者不计其数,香火也日渐繁盛,每日拜佛求神者、焚钱上香者、云游僧人、道人,会聚于此,好不热闹。赶上逢年过节,寺庙山门前还请来戏班子唱几场“山西梆子”大戏。做小买卖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打把式卖艺的,走亲访友的,会聚庙前,难免到庙中烧香拜佛。庙内香烟旋绕,钟声悠远,鼓鸣深沉,诵经嗡然,更是热闹。整座寺院,松柏葱绿生风,榆槐成荫摇月,百鸟争鸣吟唱。到了明朝晚期,“崇善寺”再次遭遇地震,毁于天灾。 日月追逐,甲子轮回,朝代更迭。转眼到了清康熙24年,社会进入了太平盛世,官府再次下令重修“崇善寺”,更其名曰“佛寺”。修建过程中,四邻八乡的商甲富户捐钱献物,一般农家捐粮献地,庙中令专人录其名并为捐献者立了两大块功德碑于正殿前,供后人敬仰,以图流芳百世,世人纪念。“佛寺”修建起来之后,其规模更小了,只有前后两个院落。中间是过殿,一座正殿,正殿两侧则是两间小耳房。这三面建筑均高处在一个平台上,用方砖铺砌地面。从这平台下三级台阶是一个大院,由三间过殿和东西各三间厢房组合,院中栽植了两人合抱的松树柏树。在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过厅进入东西两个跨院。两个跨院对称,跨院四面皆为三间房围建的四合院,北屋正房都是廊子房。从过殿向南穿过,来到最外面的院落,由山门门楼,东西厢房,过殿围成。院中有甬道长砖铺路,外镶石条,有8棵松柏。过殿南侧窗下是一个庙台,三级台阶石条砌边。过殿东西山墙下面各有一个便门,西面有钟楼,东面有鼓楼。过殿南面三级台阶下面有一个红粉石制的香炉,位于甬道上。厚大沉重的红色山门外是七级台阶,门东西两侧是红色的庙墙,墙下也是石条镶边、长砖铺面的庙台,有七八尺宽,五丈多长。山门下是4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f1940c01008npc.html3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