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普陀山,后有万佛楼”,出极乐世界,进善庆门,有一大型水池,池北丹墀上建有一座万佛楼。万佛楼,也称万福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为庆贺他母亲八十寿辰建造万福楼,为了造成万民拥戴、普天同庆的气氛,乾隆饬令朝廷大臣、地方官员敬献金佛。官员们自然不会错过既可奉承拍马、又可大事搜刮的良机,争先恐后,纷纷铸佛纳贡:大金佛重588两8钱,小金佛重58两,皆取逢“八”之数,以颂太后八古寿辰。纯金质的“无量寿佛”供奉在殿壁密如蜂窝的神龛内,数以万计,遂名“万佛楼”。乾隆洋洋自得,在《万佛楼成瞻礼诗》诗中夸道:“六旬庆诞沐慈恩,发帑范成两足尊。数计万因资众举,层看三此建楼成。香花卜日瞻礼始,福德被发愿力存。设日遐龄祈寿算,肫庆还以祝徽萱”。可惜万佛楼中万尊金佛,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建筑也被破坏殆尽。万佛楼院内有一座二层高的“宝积楼”,宝积楼的西北面是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妙相亭”。妙相亭的底平面呈“亚”字形,由48根圆柱支撑,上部为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宝顶,结构精美秀丽。亭中有八角形须弥座,上为十六面石结构佛塔,塔高6.88米。塔刹由攒尖宝珠组成,塔身上部有一层圆形石雕塔檐,塔身的转角处为石雕圆柱,摹刻着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名僧贯休所画的十六应真像和清乾隆御题像赞。十六尊罗汉像仪态古朴,形态逼真,故被称为“妙相亭”北海的佛家建筑,小西天之外还有一处气势恢宏的寺庙——西天梵境,俗称天王殿,位于静心斋西。明代为西天禅林喇嘛庙,是当年翻译和印刷大藏经的大西天经厂。乾隆24年重修成一座十分精美壮观的佛寺,改名“西天梵境,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和琉璃阁等。殿门前有一座精美的“须弥春”琉璃牌坊,也叫“般若祥云”牌楼。它和圆明园的“慈云普护”牌楼是姊妹之作。殿门内砌有三道琉璃门墙,天王殿山门内左右竖有二座汉白玉石石雕经幢。经幢塔高约9米,塔座为石雕三层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有各种花饰图案。塔身上方为仿木结构三层楼阁式,每层八面均设佛龛一尊。塔刹为石雕宝珠。八角柱形的塔身上,每面都刻有经文,左刻“金刚经”,右刻“药师经”。大慈真如宝殿是明代建筑,全部用楠木建成,故称“楠木殿”。大殿为重檐庑殿顶,灰蓝色琉璃瓦屋顶,四周剪黄边,屋顶檐角上的走兽共有七个,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狻猊、押鱼,殿内供有三个丈余高的大铜佛。乾隆时在后院增建了八角形的七佛塔,塔身两侧设有垂珥,塔身上部为塔刹,塔刹由华盖和宝珠构成。塔亭北面建有两层高的琉璃阁,也叫“大琉璃宝殿”。殿额题“华严清界”,建筑辉煌夺目。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在殿的琉璃壁上嵌满五色琉璃砖。每块砖上都模以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