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近丽江古城 |
[游记]走近丽江古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早闻得丽江古城之美名,心仪久矣。偶得南行之便,迫不及待前来造访。由下榻处穿过几条繁华大道,躲开那如梭的车流,一脚踏上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令人恍若隔世。这便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么?一堵翘檐照壁和一座巨大的水车构成一幅古意浓郁的图画,展现在我眼前,紧紧抓住了我的目光。细细观赏,青灰色的照壁,由旧时条形小青砖和着青灰砌成。照壁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翘檐,图案质朴,檐角颇具明清遗风;底部根基呈灰色,既与照壁色调一致,亦显沉稳之势;顶惹人眼的是照壁中部留白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十个大字,很是醒目,让人驻足。此书法俊秀儒雅,笔意端庄,为 古城建于800年前,说是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漫步四方街,放眼望去,大片大片明清年代的民居呈现眼前。据说,古时建城时先开河,以河水为蓝图,再行建城。丽江古城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古代建设方法的活化石。难怪这古城之中,街与河并行,建筑物均沿河临渠呢!眼前这“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城风貌,不禁让人想起离老家不远的姑苏,还有那久已闻名于世的威尼斯。姑苏和威尼斯的水均颇文静,丽江古城的水则较奔放,水流哗哗,极富音韵。人们常说,水声仍天籁之精灵,古城令她们游荡流连矣。当地友人告诉我,古城的水,源于从四周山麓的古老粟树下、岩隙中喷涌而出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分三眼,主流穿城而过,幻成无数支流,穿街走巷,入院过墙,流入千家万户,令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水,自会有桥。这小桥流水的景致,原以为姑苏一绝。想不到眼前得以再现。丽江古城,约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竟架有大小桥梁300多座。这当中,要算大石桥、万子桥和南门桥名气最大,三者皆为明代所建石拱桥。不过,万子桥、南门桥均为单孔,大石桥为双孔,桥身最长,又位于闹市,行人络绎不绝,桥市生意颇兴隆。 由四方街往东南,进得光义街,临街两排建筑,为低矮平房,俗称“地楼”。这些民居造型朴素无华,古朴大方。常见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三坊一照壁是由正房一坊,左右厢房二房,加之正房对面的照壁合成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则是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构成的一个四合院。那“五天井”,除了四合院中间有个大天井外,四个角上尚有四个小天井或是“漏角”。在这朴素的建筑群中,亦有富丽堂皇之所。这便是古城中木氏土司的官邸。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当我们参观了木府之后,那巨大的布局规模,华丽的亭台楼阁,错综的回廊过道,名贵的花木盆景,凡此等等,无不让人深感木氏土司的奢华。难怪有高原故宫之称呢!步出木府,顿觉神清气爽,天空开阔而深远,让我感觉到“蓝天白云”四个字构成的真正意境。其天之蓝,其云之白,为平生所未见也。再遥望玉再遥望玉龙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银光闪闪,熠熠生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929cf010009ze.html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