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燕赵摄影公社论坛

[游记]燕赵摄影公社论坛

2007-09-06    yzphoto.com

有人说,夜晚的后海才是后海,月色下,即便擦身而过也会带三分浪漫,重要的情节一定要发生在夜间,只有夜间,才可以没有现实生活的打搅;即使你不能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夜景,不能从某高档写字楼的78层或者某旋转餐厅俯瞰花花世界,至少你可以在后海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有品位的消费,一切算计都可以被浪漫遮掩,一切奢靡都可以解释为情调。

10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16:32

旧时的什刹海用老北京的话说是,心里不痛快“自个儿消停”的地方。而今,七千块钱一平米的地价,酒吧中夹杂着的小资、城管、美眉、老外等沉湎于其中的种种种种,早已不能让心中不快的人在开得风情万种的丁香树下找回那旧时的“气场”。

11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17:05

这个最能概括古都风貌以及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地方,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时尚的符号。接连开业的酒吧一家挨一家,天天夜夜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熙来攘往、人潮如织。

12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18:11

每逢周末晚,进入交通管制时间的银锭桥依然水泄不通。三名交警在桥头维持交通秩序,疏导拥堵的车辆,三辆汽车、一辆三轮车和无数“不让须眉”的自行车挤作一团。古老的桥头骤然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其瞬时拥堵程度绝对不亚于高峰时期的二环主路。

13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23:47

后海凭空多出了四处硬伤:拥堵、嘈杂、污染、混乱,也许还有一处我们看不到的内伤--在诸多时尚+伪时尚的步步进逼之下,后海历史的浓墨重彩正在逐步地斑驳和消失。

14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24:15

木楼酒吧主人王寅说,他更爱儿时的后海,早晨起来听到的只有鸟叫,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围着海走一周就算郊游,以及窄窄的青石板和字正腔圆的叫卖。

15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25:02

一些曾深爱着后海的人们,此时选择离开,只是对记忆的尊重,他们宁可在回忆中沉醉于后海,等待着它重新归来。

16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25:40

后海边的上酒吧鳞次栉比,灯光旖旎,曲声幽扬。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氛围,匆匆过往的行人,被不同风格的吧主吸引,有的坐在厅堂,有的坐在街边,轻聊慢语,享受着初夏的空气。

17楼

无人喝彩 发表于:2006-4-27 17:26:10

[后海故事]

烟袋斜街1号原来是个烟袋铺,屋檐垂着铸铁烟袋花,是旧时店家挂幌子用的,门框上一对莲花匾托形态古雅,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牌,是清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书曰:京师总商会。王寅把这座200年历史的老房子改成现在的“木楼酒吧”,专门用来展示自己的收藏--扑克,一千多种。王寅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他舍不得改变房子原有的样子,连油漆都不肯重新涂抹,却把屋里整整的一面墙贴满了扑克,其中不乏精品,算起来这面扑克墙的价值少说也有1万多元,钱还是次要的,把自己费劲巴力从犄角旮旯搜集来的藏品就这么贴在墙上永远取不下来,是要肉疼一阵子的吧。

烟袋斜街有不少古香古色的“老店”。店铺规模都很小,名字却很有味道,一间巴掌大的裁缝铺叫做“星瑶制衣工作室”,一个小卖部叫“湖景源食品店”,一间小服装店叫“烟媚坊”。另外,还有“云水阁”、“鑫园”等,小而旧的门面流出浓浓的老北京韵味。

出了烟袋斜街,迎面就是银锭桥。据说早年的这座小桥像一个倒置的元宝横卧在两海之间,故被人称做“银锭桥”。后来原桥被毁,重修后加长了桥身,拓宽了桥面,虽然不很像元宝了,仍不失清雅秀丽。明代人李东阳称此处为“城中第一佳山水”。站立桥上,北望后海水天一色,远眺西山后海原是北京传统生活的工笔写意,但这滋味已经不那么醇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幅后现代意识的油画,各种生活的调子都斑斓在其中。

以后海为中心,幽深的胡同儿四通八达。这些当年称不上规划和设计的小路和窄巷,在现如今人们的眼里变成怀旧和回归的符号。闲坐乘凉的老人、沿街吆喝的小贩、还有颠颠跑来的一只小狗,都会让时尚一族眼波恍惚,有一刻的软弱和沉溺。

有人说,北京没有死胡同儿,只要你有耐心,不论从那条胡同穿过都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地。

后海地处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门仅有四五站地,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

海边不乏深宅故园。清代许多亲王贝勒的宅第都在周围。沿海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在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悠悠地透着神秘。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自明清以来,沿海便布置了皇亲国戚的宅院。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园中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嘉庆年间,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宋庆龄曾经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西花园也因此被辟为宋庆龄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点。故居现有房屋37间,馆藏文件3万余件。

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前海西街18号,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现在故居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廊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现今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当年曾是乾隆宠臣和王申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并因此得名恭王府。恭王府分府邸、花园两部分,拥有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设计、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舒乙先生在回忆录里说,老舍先生生前最爱北京,而北京他最爱的是积水潭。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积水潭、什刹海、银锭桥、德胜门什么的。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就有大量关于积水潭的描写。老舍在他著名的散文《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在前海北沿一个大杂院里住了近30年,也是吴先生一生中住得最久的旧址。吴冠中住过的大杂院叫会贤堂,是民国时代北京最豪华的饭庄,名士雅集,蔡锷和小凤仙曾在此相会,画家卫天霖的婚礼亦在此举行。从大杂院往左,沿什刹海至银锭桥,小桥上向西北方向观远山,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过桥去鼓楼,需经一条狭窄的小街,就是著名的烟袋斜街。吴老当年经常到小街中的一家小小裱画铺托画,与裱画的王师傅成了忘年交,送了他一幅画,还为他的店命名“烟袋斜街裱画铺”,并为此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短文,王师傅高兴极了,而今人、店早已不在了。

有名的还有:广化寺,清朝的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

清风碧水,晓岚明月间,三百多年更替,如今这些大宅院除了少数被视为文化古迹精心保留下来,其他的多是只留下来一个轮廓,变成了机关、学校的所在地。沿海的旧砖墙上,长满了殷殷的青苔,深深浅浅的绿色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悠久的历史。

在“克制的享受”和“永久的失去”之间,钟情后海的人们正在做出选择。

18楼

转自:http://bbs.yzphoto.com/dv_rss.asp?s=xhtml&boardid=10&id=10444&page=43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