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胡同一日游-白塔寺-钟鼓楼-烟袋斜街-后海-游记. |
[游记]北京胡同一日游-白塔寺-钟鼓楼-烟袋斜街-后海-游记. |
2007-12-10 ctrip.com |
一早醒来朦胧中听到楼下发出装修的声音,随着意识逐渐清醒刺耳的电钻声让人烦躁,大周末想睡个懒觉也没戏了。翻身下床在没什么节奏的电钻伴奏中洗漱完毕,看到桌上的博物馆通票,到年底就作废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呢!大概翻了一下,简单的排列组合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就准备出发了。想了很久的炒肝和包子我来了!吃饱了才能逛不是!! 炒肝和包子是我的最爱,不敢说全北京城的庆丰都尝过,但是我最钟爱的还是白塔寺的总店,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味儿!听着有点像做广告似的。。。 路过的广济寺免费开放,我也进去参观了一下,本人现在还是中共共青团员,所以信仰还得是共产主义,看看有着各种个样神话传说的佛家胜地也算是一种教育吧! 出来转还就是长见识,大家俗称的白塔寺其实应该叫妙应寺白塔,至于北海里面的白塔并不是我今天要看的,此塔非彼塔哈! 以下是关于白塔寺的一下介绍: 殿堂栏楯一如内廷,佛像 窗壁皆饰金,是元朝皇室在大都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1368年全部殿堂被雷火焚毁,仅白塔幸免。明宣德八年修复,改称妙应寺。清康熙、乾隆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 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 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 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 寺庙里拍照是最忌讳拍佛、菩萨什么的,所以我也不敢违背人家定下的规矩。不过里面的佛像安详神圣,经常去瞻仰一下还是可以精华心灵的,尤其做了亏心事的人,赶快去佛祖面前祷告吧!!!!!!! 庙里到处能看出沧桑的痕迹,即使这样还是能看得出来鼎盛时期的风光盛景,直到今天虔诚的信徒们在这里焚香祷告、许愿还愿。。。 北京的地价飞涨,能在这么个繁华的地方保留下来已经算是个奇迹了,也就不再计较白塔四周的围墙圈起来的院子太小了,从我这个160cm的游人角度根本看不到所谓的13瓣莲花瓣,有机会航拍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中国人自古就有敲钟的活动爱好。 第二站:钟鼓楼 眺望四周,透过淡薄的雾气依然感受到北京这个六代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北京人在这个闹市中取得宁静安逸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啊!俯视许久,我似乎忘记每天堵车的环路,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忙碌无趣的生活现状。。。深呼吸,清凉的空气净化了心境,平常心对待世事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境界的生活态度呢!握着手中还温热的奶茶,原来很容易就满足的! 第三站:烟袋斜街 胡同里的小店及其所能的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年头什么都讲究一个“各色”不是,举着相机走在其中记录的都是外观,一般经过精心打造的内部都是不让装在相机里带走的,也就盘算偷拍,互相尊重吧! 图片就到这里,至于后海的确去了,银锭桥前海后海……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33083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