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自助游游记

[游记]自助游游记

2007-07-16    eu169.com

居京多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句话早有耳闻,但从小对潭柘寺印象并不好,因为在阶级斗争年代,说潭柘寺在旧社会是很有钱的,寺里的大和尚都是大地主,当时就觉得大和尚真是可狠的地主阶级啊。后来才知潭柘寺是北京一处景色、建筑都不错的寺庙。

朱自清老先生也有潭柘、戒台两寺的游记,当时三十年代需从门头沟骑毛驴去,用了两天功夫,此老可能当年心态不好,又累,语焉不详且评之不佳。

我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共去潭柘寺、戒台寺数次。两寺均于京西门头沟区南边的山里,在一条线路上,相距不远。如有暇,一天时间足以。记得第二次单位组织去,有车,一天时间里还去了石花洞。两寺分别于01、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气很大,规模不小,寺容良好,历史悠久,有特点,有看点。人称:“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其中戒台寺的松实为一绝,潭柘寺的泉不少,水的感觉还可以,到是潭柘寺塔院的塔林给我的感觉最好,幽静,苍古,森严。

记得最早一次去潭柘、戒台两寺是在八二年的春天,那天天气很好,下午班上没什么事,我溜出来,约了一个家住门头沟的朋友一起从石景山骑车去的,一个下午玩了两个寺。当时从门头沟大峪过永定河向南行约十几里至苛罗屯,过屯沿路折西向进山,此山路颇陡,人称十八盘上,盘上不远的山坡上即戒台寺,从戒台寺下面的一个山垭口往西,沿一条大山沟上上下下约二十余里是潭柘寺,当时潭柘寺下午四点关门,由于朋友认识寺中的工作人员,所以玩到了下午近五点才离去。

从潭柘寺出来,我们俩不紧不慢的骑车回到了戒台寺下面的垭口,时已近傍晚六点,猛然间回首西望,只见过来的山沟呈扇面形伸向远方,满沟鲜白的梨花随轻风摇曳闪动,丛丛片片的梨花中,不时点缀着那种柴灶特有的,淡淡的,缓缓的,袅袅而上又似凝固的炊烟,再往远处,一层层流动舒缓的薄雾平铺于暮蔼之中,不经意的接着远山,天际边,远山上,那个大而圆的桔红色夕阳,散着一天红霞,静静的欲往山后落下,远山渐渐的、渐渐的浸入黛墨。我们停下车,坐在路边的土坡上,动也不动的看着、看着、看着,在暖红的余辉中,感到一束懒懒的、暖暖的春意从脑顶溶入心肺,散至全身,使人沉溺于时空之外,那一瞬间的舒服是刻骨铭心的。

后来,亮着大灯呼啸而过的大货车把我们从陶醉中惊醒,当时天很黑了,突然想起下山的十八盘,赶紧起身,骑上车沿路住山下放,坡陡车快,一个个急弯,我们一只脚擦着地才能拐过来。身边还不时有呼啸的大货车,不客气的兜着你。直到山下的苛罗屯,我的车铃都颠掉了。

有寺必有树,寺树必有松,戒台寺的松好看且特点明显,布局得当,这些松当然也都有俗名,最著俗名的有“抱塔松”、“卧龙松”、“九龙松”、“活动松”和“自在松”,合称为戒台五松。延着松的枝脉,还有历史,据说许多为辽、金代所植,算来也活了有上千年了。古松枝杆繁茂,可坐可卧,古人常登树做“巢饮”,当然现在不许了,可能怕您喝多了,一泻为快,把树弄脏了。其实,不用我铺垫,如你身临其境,最吸引你眼球的肯定是寺里的松树。

戒台寺背倚马鞍山坡顺势而建,门朝东南。一进山门,沿路上行,前面高台上一松从汉白玉栏杆下墙里突兀横出。此松位置最明显且雄奇,气势如探海苍龙,下面顶一石碑,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上书“卧龙松”三个大字也颇有功力,不失为一景。你坐在北跨院也可细细品之,上了高台从栏杆后面看别有气韵。

沿着高台往北边是戒台寺有名的戒坛殿,殿前沿栏杆边有一砖塔,是埋葬辽代高僧法均遗骨的塔,塔的位置有意思,但最有意思的是一松从栏杆内的地上横枒旁出,伸出栏杆,髯枝如臂抱住砖塔,此乃“抱塔松”,塔、松俱奇,不经几百年功力,达不到这种境界。

沿高台往南是大名鼎鼎的“活动松”,此松全部枝叶向一个方向侧倾且长,所以,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全树枝叶俱动,松声翼然,但现在有专人看守,不许一般人动它,不过我想,松也乃一生物,老不活动,以后可能永远不会活动了。此松出名还得力于那个最俗的乾隆,当年其曾三次来戒台寺,为此松留有俗诗两首,有一小石碑录其《咏活动松》诗二首:其一“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讹为挈其领,素动万丝因一丝。”其二“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

所谓之九龙松为一大白皮松,位于高台之上,抱塔松之侧,主枝有九(其实不止)长大向天,整体的空间感是寺内最大的树。但动不动以龙为名,也是一俗。其他松树不足以细谈,寺内银杏树也和花也不错。

当然戒台寺不止于树,是全国辽金文物最多的寺庙,在佛门中,其戒坛是最著名的,前述抱塔松后的大殿即“戒坛殿”,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镶着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徵蛟龙灌浴。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这一段主要是抄的,我可记不住这未细)。

戒台寺内碑、幢颇多,计有辽幢二、金碑一、元幢一,其余有明、清以及民国後碑石多通。据说寺后山上有许多洞,也有古迹,一直没去过,最著名者有太古洞、观音洞、化阳洞、庞涓洞、孙膑洞。太古洞、各洞都不少奇景可观。不过庞涓、孙膑的洞太多了,附会吧。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人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按这句话,北京还都提不上呢。潭柘寺周有九座山峰环抱,这九峰从东边数依次为回龙、虎距、捧日、紫翠、集云、璎珞、架月、象王和莲花,这些峰名有些唬人,实际上无非是九座不高的山阜,但树木笼葱,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看来当初在这个偏僻的山坳修这个寺庙,确实有风水的原因,潭柘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寺庙。据说寺内有999间半房屋,其气势可见一斑。

潭柘寺前两排松荫,石路颇好,山门前汉白玉的小桥,似金水桥之味。门额题是"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手书。

寺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几处大殿雄丽华伟,但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层一片空地上原三圣殿的废址(?楞严坛),地上一遍草丛中十几个石柱础清楚可见,西、北两厢红墙颇为显眼,红墙上爬满了绿叶,废中有生,引人暇想,使人苍感。

潭柘寺中两口大铜锅是一绝,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用之。另一口在东跨院北房,直径4米,深2米。据说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最后的大院是毗卢阁,院子非常大,两棵高40多米的大银杏树穿空而立,东边高一点的称为帝王树,西边矮一点叫配王树。这两个树名也是那个最俗的乾隆所题。据说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树根都生一新枝,后与主干合拢。另还有两株娑罗树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已有数百年树龄。在上到毗卢阁后,两殿之中有一座白塔,不如北海、白塔寺的大,但也是北京六座白塔之一。

潭柘寺确以泉胜,处处有水感,如东院的流杯亭,西边的观音院均是水景,这是戒台寺感觉不到的。而东院门外约二里北山的龙潭,是潭柘寺的“潭”字的来由。龙潭实为一山泉形成的水池,池边砌一龙头,泉水自此流出。

几次去,总感觉寺内人众拥挤,各色人等只慕后人半编造的各种附会传说,拜佛求福,猎奇搜俗。给我感觉最好是寺前的塔院。

塔院分上下塔院,共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塔75座,其中最早的一座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的通理禅师塔。塔院是我在01年去的,那次从寺西边观音院出来,因时间充裕,顺山路而下,到了塔院。塔院和寺内截然不同,基本无游客,使人犹如从凡世走进了净界,那天空中时有小雨微洒,时有一抹斜阳透下,草木葱茏掩映中,众塔林立,气势森然,一座座形式各异的砖石塔,经千百风雨磨砺出红、紫、褐、黄、白、灰等各种颜色,苍古斑驳,古刹近二千年的历史,似以这种静谥,安详、坦然的气氛沉积于此。我们在这里默默的坐了近一个小时,涤心荡肺,万念俱静。

现在公交车去潭柘寺和戒台寺很简单,乘地铁到苹果园总站,上来乘931路公交车到头是潭柘寺,半路有戒台寺一站。开车去,走京石公路到大峪环岛转向南,在苛罗屯进山,沿路有指示牌,比较方便。愿意户外的朋友可以在阜城门乘336路公交车到圈门,爬山过去,据说约两个小时左右到潭柘寺,但据说现有时封山育林,有看山的人,不让上山,不得而知。

翻腾了半天,找出了昔年几次去两寺的照片,扫描效果一般,放在这儿大家凑合看吧!

跛了腿的驴!

唏嘘半天的两张,我小女儿的照片,你看的出来吗?

转自:http://www.eu169.com/line/note_5383.html3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