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香格里拉之旅 穿越川滇南行记(4)(云南丽江四方街游记). |
[游记]大香格里拉之旅 穿越川滇南行记(4)(云南丽江四方街游记). |
2008-06-10 gaibar.com |
初探古城丽江 从中甸到丽江路程200公里,票价29元。客车在214国道奔驰,对于一路走惯碎石路和“弹石路”的人来说觉得好舒适,不知不觉中睡着了。醒来天色已晚,路旁风景已不同以往,再也看不到藏寨碉楼、看不到青稞架、看不到高原牦牛、看不到黝黑红润的藏族姑娘。时过境会迁啊。眼前茂密的竹林、袅袅的炊烟、整齐的绿色田野、“披星戴月”装束的纳西美眉惊鸿一瞥,很快替我驱走了告别壮丽高原后的莫名的怅惘。 路好车快,4个小时就到达丽江。住在叶雨轩花园客栈,15元/床位,当晚客少,房间为我一人独占。丽江分为新城和大研古城两部分。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居民以纳西族为主。历代以木姓土司管辖此地区,所以古城官家的后代多姓“木”,而平民百姓的后代多姓“和”。丽江古城面积大到有足足3.8公里,有别于我曾游历过的“江南五大古镇”和其他大小古镇,这是为许多小店店主津津乐道的。 9月18日晨起,细雨如烟,笼罩古城。雨丝断续间,从客栈跑出来漫步古城。从木王府附近顺着小桥流水行至“天雨流芳”的牌坊(据说是纳西语,意为劝诫读书),往前过了两个石狮子镇守的关门口,左转就到逐渐热闹起来的百岁坊(以制作银器著称)。顺着七一街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走到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一个广场垻子),游客多得胜过梅里雪山夜空的繁星。对于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丽江古城号称“高原姑苏”,我还是赞同的。但是,当小城的游客和店铺的密度和大都市相似的时候,纵然青砖古道、瓦屋院落依旧,却失去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古朴宁静。 稍后,搬到出行便利的“客来多”客栈。既然白天游人众多,干脆就在小小院落里和纳西族小妹饮茶闲谈。小妹的女友不久也来串门聊天。那个女孩眉深目秀、身材苗条,我笑称她是纳西美女,却遭到纠正。原来纳西族古时遗留的审美标准是“以黑为贵,以胖为美”。与现今时尚提倡的“美白”“瘦身”正好相反哩!物质匮乏、战火纷飞的动荡时代与物质丰裕的和平时代对“美”的定义折射出人们对生活不同的渴望。 晚上七点,游客渐渐散去,正好出来遛达。本想听宣科的纳西古乐,怎奈他刚去北京了,就选择对面的“东巴宫”。35元乙票,第二排边上。第一曲唐明皇李隆基谱曲的《八卦》让人们沉静下来,冥想远古时代。华丽的舞台布景、淳朴不失诙谐的民间歌舞、四位文武双全的老东巴带给观众们对东巴历史的想象。观众们陶醉于舞台上热烈大胆的对歌、奔放优美的舞蹈、生动独特的东巴书法、绚丽迷人的纳西服饰,与艺人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主持人宣布为感谢观众们的参与和支持,加演一曲《浪淘沙》。唐后主李煜的千古传唱的小令: 徒步虎跳峡 早就听说云南有个地方人类不能靠近、飞鸟不敢回飞翔,那就是——虎跳峡。金沙江奔流咆哮在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之间,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这里尽可以体会 “山河壮丽”、“江山如此多娇”的深沉意蕴。 虎跳峡位于丽江以北,中甸以南。金沙江自石鼓镇下行,河面宽阔、江流平缓,到下桥头与中甸雪山奔驰来的硕多岗河汇合,顿时激情澎湃,震天撼地,似脱缰的野马,咆哮奔腾45公里。怒吼的狂涛以一往无前的力量,劈开玉龙、哈巴两座大雪山,冲出了举世无匹的虎跳峡。据资料介绍,“这段峡谷河道长仅20公里,而江水却连续下降7个陡坎,总落差竟达220米。江面最窄处不足30米。两岸削壁千仞,峡口海拔1800米,与两岸的玉龙、哈巴雪山海拔高度差达到3900多米!”所谓虎跳峡,顾名思义,是因传说曾有虎从江心巨石上跃过江面而得名。全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 9月19日上午8点赶到客运站,8点半坐上开往虎跳桥头镇的班车,票价13元,行程两个多小时。一对恋人模样的背包客上车了。呵呵,看来注定一路又要当“灯泡”啦! 虽然我背包不重,但是由于鞋子不是防水的,在哈巴雪山的阵雨之中一脚一滑,颇为狼狈。一小时后到达“纳西雅阁”。这时就有三个马夫开始跟在后面,预备在二十八道拐游客筋疲力尽时候揽生意。又是一大团积雨云飘来,只能到村民屋檐下避雨。在潇潇秋雨中凝视三匹马儿在青青草地上吃草,周围灌木树林一片深碧浅绿,生机勃勃,更像一幅初春细雨的图画。热心的马夫这时采来汁多味美的仙人果和山梨,请我们免费品尝。 听着马帮阵阵幽远的响铃,想起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一段险路。茶马古道的运行范围在中国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茶马互市两千年前就已经成为汉藏间的一件大事。茶马古道大致分为川藏南线和滇藏线。滇藏"茶马古道"共计长7019里,当为"西南丝绸之路"中最长的一条通道。茶马古道从远古至今天,延续着藏汉通商的文化,包容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厚重神秘的宗教信仰。 雨小了继续赶路,山里的土路很泥泞,脚底全是稀泥。雨水飘到脸上顺着头发往下滴,背后的汗水湿透衣服却闷在雨衣里面,偶尔舔一下嘴角,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向上攀登,一脚一滑,继续向上;弯着腰重心向前倾;不怕慢,就怕站……三人“当代知青”相互总结了登山经验。落在后面的我累得有气无力。这时遇上了一个丽江的户外教练带领八九个年轻人赶上来。“不能掉队!”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曾经18个小时从峨眉山脚爬到金顶的干劲不知被漫天风雨刮到哪儿去了!用尽意志拒绝了马夫们替我背行李、提供坐骑的诱惑,靠毅力,在最不习惯的风雨天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二十八道拐”的山坡上。一路都有红线和黄线的中英文路标指引着我们,“加油”的亲切口号随处可见。遇见没有路标的岔路,我们会拣有骡马粪便的路走。事实证明这种细致的观察在野外徒步是有用的!看到十几处在此失踪的老外的寻人启事,更加不敢掉以轻心。12公里最艰难的路程在累过极限的体力支撑下总算走完了。 雨过天晴,悠悠白云飘在玉龙雪山头顶。在三千多米的悬崖峭壁上俯瞰一江宛若蛟龙的急流,景色壮阔为余平生之仅见!玉龙此时并无积雪,青幽幽的山崖巍然屹立。坐在对面哈巴雪山的草坪上,想起住在这世外桃源的山民们过着“欸乃一声山水绿,岩上无心云相逐”的闲云野鹤般的日子真是不错! |
转自:http://www.gaibar.com/zjsh/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4833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