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蒙特利尔之行 |
[游记]蒙特利尔之行 |
2007-07-24 live.com |
蒙特利尔之行
Mars3-4 Samedi—Dimanche Montreal I 经过了九个小时的长途,终于来到了久闻大名的蒙特利尔, 这个加拿大第二大城市。早晨睁开眼睛,终于有高于5层的 建筑映入眼帘了。顿时有种回家的感觉,再加上几间表有中文的 餐馆和珠宝店,更是觉得身在中国。 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建筑多数都是粘在一起的, 说粘在一起一点也不过分,也不知是为了节省空间还是其他目的, 看起来有点象老上海。房屋大部分是咖啡和棕红色调,整体感觉比较 厚实,稳重。路边的积雪跟沈阳的差不多,都是沾了尾气的黑, 到处都是“牛奶和咖啡刨冰”。兴奋难以压抑:太久没见过这么多的 人和商店了,激动地跳了起来。9个小时的疲劳烟消云散了。没办法, 咱就这点出息~:P。 我们住在Saint Catherine大街附近的泰姬陵酒店。(原本是要自己车费和 住宿费的,后来学校全部报销了。)安顿好行李就急匆匆地去吃所谓的 早餐了。其实说是Brunch跟贴切吧。上菜的速度那是一个慢,而且菜 还上错了最后还要给小费,真是不看在他是善良的女性份上,(这理由 好像没什么关系)就算了。 之后前往唐人街。路上的各种商店标牌这是让人目不暇接, 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国外阿! 学校选的这酒店真是好啊, 离什么都近。走了没多久就到了。不过这唐人街不大, 可以从门口牌坊看到另一边。管他三七二十一,赶紧买啊! 我最爱的腐竹,干菜,鱼蛋,腐乳。 不过印象颇深的是:这里的中国人表情麻木…有距离感, 犹如售货机器。跟他们说广东话才稍显热情。也难怪, 做生意久了,见多一两个中国人也不算稀奇, 人情味自然其次了。 一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教堂多,涂鸦多。到处都是以 Saint命名的街道。还有到处都是又大大小小涂鸦的建筑, 古老的建筑配上现代感的涂鸦,似乎还挺协调。也算是这里的 一道独特风景。 中午回酒店吃了几口昨天的烤饺子,就继续赶往博物馆了。这次 是坐地铁去。这地铁又让人想起了北京:一样的卖艺人,一样的商店, 一样的流浪汉,一样的西单打扮的青少年。 博物馆路上看见了白求恩的塑像,可是这里的人似乎不太认识他, 着实让人觉得奇怪。或许大都会的人都不关心政治和历史? 我们参观美术馆的长期陈列:哥特式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 这也是本次来蒙特利尔的目的。老师给我们一一讲解各时期的 作品风格。还是比较喜欢洛可可时期的,不仅是题材,服装和发型 也是比较特别的,让人想起了电影《莫扎特》里的人物。喜欢这种 粉粉的色调,恬静,活泼,淡雅,PURE。 五点钟关门,也是急促看完印象派展。 华灯初上,在中心购物区的Saint Catherine大街徜徉,真的好长! 来来往往的人流,让人仿佛又置身香港。 突然想起跟牛牛一起在这里逛街,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了吧。 LV,Gucci,GAP。 还看到了一家特色T恤店,发现他们魁北克人还真的很爱国, 把阿迪的标志都改成了省旗上的标志,狠! 街上有很多脱衣舞酒吧,资本主义… 晚饭吃了广东菜,味道很正宗! 服务员很热情。听到了广东话也很是亲切。 之后上了山顶,眺望蒙城夜景。香港太平山!当时的第一反应。 呼,看来,现在大城市真的都已经很同化了。 但是我还是喜欢都市,别像北京那么大, 比深圳再大一点,足矣。
Montreal II 8点钟,天刚刚亮。还有点阴,我们就出发去古巷了。 因为下午就要回“村”了,所以抓紧时间逛逛。 早晨空气的味道,全世界都很相似, 只是这里的味道没有了北京的鸡蛋灌饼和豆浆, 没有了深圳的小笼包和菊花茶,没有了沈阳的油条和豆腐花。 取而代之的是阵阵的咖啡香。 正因如此,我才把眼前的景色跟家的区分开了。 有好几次都仿佛置身深圳的华强北和北京的国贸。 古巷。这里有着电影里常见的异国街景:形状各异却都 小巧别致的酒吧门牌,坡度极陡的马路,纤细华丽的街灯, 还有橱窗里带有印第安风格的小饰品。 可惜的是我们来得太早,都还没有开门。 途中居然还遇到了在广院的校友,世界也太小了吧。 之后便又前往唐人街,我买了昨天忘了的汤圆, 正月十五怎么也要意思意思啊。 一直都喜欢把游览过的城市分出性别,那么蒙特利尔绝对是 男性。沧桑,大气,却也不失活泼和生气,大概是30出头的 男人吧。 下午两点多,我们就又浩浩荡荡地会鲁安了。 不舍,不舍是因为对打都市生机的流连,对小镇里平庸的倦怠。 我爱蒙特里尔!! 可是睁开眼:又回村了…
FIN |
转自:http://liubencow.spaces.live.com/blog/cns!1b842dd60bbe3992!3159.entry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