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盛顿游记 |
[游记]华盛顿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华盛顿游记 华盛顿是一个安静而喧闹的城市。 虽然只有短短的惊鸿一瞥,,但是初次与这个城市谋面的印象,大抵能够表现出她的一点点风貌吧。 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才在曝晒的午后到达了这个帝国主义的心脏中枢。和费城抑或天津相似,华盛顿的外围部分也是充满了破旧的住宅区,成片铺散在以各个州和单个字母命名的大道两边。为旅游做功课的时候,我们还颇费解这样的地址,纽约大街和D街交口。这样的地名,组合成了这个城市的地图,也让人第一次了解,眼前面对的,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城市。 因为白宫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普通游客已经不能入内参观,所以,我们决定仅仅游览这个城市核心的核心National Mall. 这里聚集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大部分标志,林肯纪念堂,国家纪念碑,历史,自然,艺术,航空航天博物馆以及周围散布的各个政府部门。 走出地铁,第一个发现的是美国号称最大的银行,Bank of America. 美利坚银行。已经记不清楚这个银行是不是当初八国银行团的一员,但是,就他雄踞白宫和美国财政部之间的 位置,已经能够表明他的地位身份了。老的政府部门大楼一般都采用罗马式结构,远远就能看到恢宏的柱廊,年轻一些的部门,直到新新权贵国土安全部,都是一色的水泥方块,四方或者五角。走过财政部,大街小巷突然布满了兜售FBI纪念衫的小贩,我们知道这个联邦调查局就在周围,但是,也没有去找寻,这样也许更能感受到这个部门存在的方式,人们知道他存在,就在身边,但是,却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身边有的,却只有这些花花绿绿的文化衫,一如闹哄哄的警匪片。 酷热之下,我们只好先去博物馆“避暑”。华盛顿很多的博物馆都属于一个大概叫Smithsonia的机构,对于观光客的唯一意义就是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大家排队进入,例行查包,第一个进入的是美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口强调决不能带食物和水,我们起初以为美国人民觉悟高,怕小孩子把馒头大碗茶扔在珍贵的花花草草上,等进入博物馆看到博物馆经营的赛百味快餐(Subway)前面汹涌的人流,方才顿悟原来各国人民的生财之道都是一样的。大家可能觉得可笑,因为美国历史可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最短的之一了,加上美国把印第安史放在一个单独的博物馆,这里的历史根本找不到16XX的字样。但是这里也有它的特色。第一,历史博物馆把馆藏不仅按照时间分类,同时也按照一些有科教意义的专题分类,比如在“守时最重要”的部分里,介绍了守时的意义同时展出所有和钟表时间有关系的文物。看着身边凝视着古老钟表的小孩子,觉得这样的布置确实能够更加有教育意义。第二呢,美国人感到骄傲的,可能就是在这短短的三百年时间里面,他们文物的跨度,从18世纪初破烂的牛犁,到十九世纪烧木柴的火车,到二十世纪的联合收割机,美国人可以说:“我们没有几千年的文明,但是,我们在几百年内完成了其它民族几千年都没做完的事情。”相形之下,美国历史,短暂之中,依稀有了一些看头。 辗转进入总统部分,博物馆陈列了这些总统任职,尽职,离职,殉职,林林总总,从聚集在费城小小的屋子里面宣布独立,仅仅带领连鞋子都没得穿的大陆军的华盛顿总统,到不愁打仗只愁没有借口的小布什,有些人救国救民,有些人碌碌无为,有些人追求民权至死方休,有些人金钱大棒威加世界,他们的文件,签字,照片直到睡衣,也难为美国的历史学界保存的如此细心。现在博物馆的主题是纪念为了美国献身的士兵,从独立战争,一直到伊拉克战争,这些馆藏,非常细致,也让我们对下一步的林肯纪念堂和战争纪念园充满兴趣。 离开历史博物馆的路上,一个黑人鼓手用交通隔离拴和油漆桶在路边演奏着,一群孩子坐在对面围观,在这里,施者和乞者的关系仿佛并不明显,大家都是那么的平静,仿佛在互相欣赏,又仿佛各自陶醉。 在一个角龙头骨雕塑旁边,我们找到了大恐龙的地盘(姑且如此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吧)。这里的馆藏很丰富,也有很多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古代动物化石,特别是很多远古海洋生物,有十几米长的海中食肉动物,体长,四爪,鳄吻,竟然像极了我们的龙。大概那就是龙的前身吧,不知道在中国是否发掘到了这种动物。其它的就是恐龙,巨象,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声光效果和布置非常取巧,例如海豹就被放置在走廊两边如冰的柜子里面,猛然抬头,发现玻璃制的走廊顶棚上,一头硕大的北极熊正在低头打探我们,一时间,仿佛体会到了很多海豹生命最后一刻的惊悚。 远远的跑去航空航天博物馆,去看看这个美国在世界上称霸领先的领域,却发现已经关门,悻悻然回到了大草坪上。 这个大草坪在National Mall的正中间,应该有千亩吧,两头是林肯纪念堂(西)和美国国会大厦(东)。北面是白宫,然后就是围在周遭的这些博物馆了。继续冒着曝晒,我们走到了美国国家纪念碑。我很小的时候一直以为这个方尖碑是美国人从埃及弄来的,现在也不知道是否不是。方尖碑底座周围围以美国国旗,以州数为记。沿着草坪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园。这是一个碑群,两端是两个大的拱顶,分别代表美国战斗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战场,分别由25个小碑及花环侍列,代表所有的州,中间有一面哭墙。黑色大理石的哭墙上面有4000颗金星,据说代表美国在战争中阵亡的40万士兵。在这里很是有趣,大部分的情况,是男性游览者凭吊照相,女性和孩子们则在中间的喷泉水池边,把脚放在池水里面纳凉。这个瞬间,嬉戏声和纪念碑反而如此相容,也许在天在地的战死者们,希望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一幕吧。偶然之间,看到一个小小的花圈,上面一张发黄的照片,由打字机打着阵亡者的名字,姑且称他T吧,因为名字里面都是T,他是一个陆军29师116团的重机枪手,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阵亡于奥马哈海滩。大家也许还记得拯救大兵里面令人窒息的登陆情节,116团登陆于“狗绿”区,受到防守海滩的德国精锐师大量杀伤。看着这个士兵,我们是否能想象到,他的身世,爱好,常说的笑话,也许他的阵亡为身后的战友打开了通路,也许他什么也没有做,就被敌人的重机枪手射杀于海中?(实际上很多重机枪手都被自己的装备坠入海中而死)但是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在他的亲人眼里,他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是真真切切的人,5000个这样的人换来了奥马哈海滩,40万个这样的美国人换来了欧洲太平洋战场的胜利,500万这样的苏联人和相同数量的中国人换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哭墙下面有一串铭文,“这就是自由的代价”。我们无法一厢情愿的说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只能去记住这样的人。 继续往西,我们路过宪法花园的湖,黑人民权时代,十几万人曾经汇聚于此,听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如今,这个湖如此之静,只有成群的大雁在时飞时落,这好像是华盛顿的写照,虽然游人如织,但是华盛顿是如此闲静,不似费城的吵闹或者纽约的喧闹。但是,静静的湖面下面是否又有时刻会爆发的暗流,如民权,反战,等等此类,一旦爆发,就喷涌全国。 林肯纪念堂北侧是越战纪念园,这个纪念园掩映在树木之中,仿佛这场战争,总是让美国有说不出的痛。纪念园有两个铜像,一个是两个女护士抢救一个士兵,另外一个,是三个士兵,迤逦前行。在这个铜像前,偶然看到一个美国小学生,拿着手机,正在拍照,我们赶紧抢拍下来,算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吧,三个劫后余生的士兵,会想到30年后的这样一个小孩子吗?而这个小孩子,又如何去理解30年前那些士兵呢?纪念园的主体是一个黑色的哭墙,由浅而深,象征着美国在越战逾陷愈深而后慢慢拔出,墙上刻着所有在越战阵亡的士兵的名字。与二战不同,这些名字可能就是现在很多美国人的父亲,丈夫,兄弟,所以墙下有很多花,信件,一个年轻人尽力拔高身子用相机去照一个名字,而更多的人是默默从这里走过。在这里,战争的目的,是否霸权,如何侵略,似乎变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那些活生生的生命凋残成大理石上冰冷的名字。美国大部分国家部门都在POTOMAC河白宫一侧,和总统一起,只有国防部的五角大楼,在河的另一侧,和阿灵顿国家公墓在一起。让国防部长和将军们与28万(以后还会更多)的阵亡将士的墓地一起工作,只希望能够让今后的军事行动更加对得起已逝的亡灵吧. 这是题外话。 走出纪念园,我们爬上了高高的林肯纪念堂。有人说如果美国当初南北分裂了,世界上只是会多了两个墨西哥。这句话给林肯几近国父的荣誉了。事实如此,无怪乎是林肯一百多年来坐在这里,俯瞰着白宫和国会,俯瞰着这个国家。也是林肯,使得现在大草坪上嬉戏的,不只是白人。纪念堂空旷高拱,中间是林肯像,左右铭刻没有仔细看,不过应该是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了。 走下纪念堂,我们走进了华盛顿之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朝鲜战争纪念园。只所以选此为结束,大概因为这个地方和我们中国渊源最深吧。纪念园同样有一座哭墙,上面是无数士兵军官的浮雕,浅浅的,好像快要消退进黑色的大理石墙中,正如他们消逝的生命。地上铭刻着所有联合国军的参战国家,同时记录着美国阵亡5万人,联合国军阵亡44万人,失踪人数,受伤人数,一个小女孩步履蹒跚走过这些数字,小声对妈妈说:“死了好多人啊。”纪念园中间有群雕,是一小队身披冬装的美国士兵,神情紧张的以战斗队形通过一片开阔地,前面是一篇铭文:“美国以这些士兵为豪。他们离开祖国,为了他们从未到过的国家和从未谋面的人民的自由献出生命。”我想,这样的铭文,同样适于我们的志愿军阵亡战士吧。哭墙的尽头,黑色大理石上面刻着一句话:“Freedom is not free."这句话我们姑且理解成:”自由不是白来的“。只所以只从字面翻译,是因为我们对朝鲜战争(韩战)也是如此的熟悉,让参战的两个国家的人自己研磨个中的滋味吧。快要离开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韩国人(朝鲜人)带着女儿,向群雕献出一个花圈,并深深默哀。这时候,身边一个听男友介绍的美国女孩突然轻轻问了男友一句:”中国人为什么打我们?”看着花圈上飘扬着的韩语的缎带,真不知道是我们拯救了朝鲜,还是美国拯救了韩国?若干年后的现在,看着一个个真实的面孔从墙上渐渐褪去,抬头远眺,POTOMAC河对面残阳掩映着阿灵顿国家公墓无名战士墓,让人想起了一个老兵的话:“战争中没有胜利的士兵,只有哭泣的母亲。” 华盛顿政府区的大部分地段都在进行着修建,不知道是不是也在进行着什么工程。我们走了很久,才走回了地铁车站。再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停车场我们的红色小车旁。时近9点,前面还有三个小时的车程,身后,灯火阑珊中的华盛顿,正在换上晚礼服,开始了她的周末之夜。或许某个政客正在他的大办公室里面谋划着惊天大事,而我们,关上车门,打开导航GPS,打道回府啦。 2005年7月23日游华盛顿,是为纪。 |
转自:http://twily.spaces.live.com/Blog/cns!DC37CB126E22A2AA!371.entry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