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秋季印象 |
[游记]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秋季印象 |
2008-06-27 sina.com.cn |
大卫,30年了,我来看你,上帝保佑,我们很快会见面的——在上帝手中会很安全。 ——迪克,温特。 当我站在越战纪念碑前面,华盛顿的第一场秋雨扑面而至,在所有被雨水打湿的缅怀中,这张手写的信笺让我格外伤感。10月的华盛顿,冷雨绵绵,潮湿阴冷,一场连一场的秋雨仿佛来自岁月深处。 在遍布华盛顿市区的大小两百多座纪念建筑中,再没有哪一座像越战纪念碑这样矛盾重重——完工前大约70的美国人反对,完工后70的人支持,“就像美国人颠来覆去的民主一样,反对和支持都是他们的自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说。事实上,情况比这位美国匹茨堡大学的哲学博士描述的还要严重,纪念碑的设计方案甫经确定,立即引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大约70的美国人”不断通过集会、游行和静坐等手段对“越战纪念碑基金会”表达质疑和愤怒。大批的越战幸存老兵从全国各地来到华盛顿,在工地周围的树林里拉开横幅抗议,以《华盛顿邮报》为首的报刊更是连篇累牍登载负面消息,敦促市政当局和“越战纪念碑基金会”停止修建“这条令人恶心的阴沟”——而这一切,全部针对一个人,纪念碑的设计者Maya Maya 越南战争是美国当代历史的分界线,越战纪念碑就此成为一道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冲突的分水岭。从这个角度看,在华盛顿,恐怕没有一个地方能比越战纪念碑更能体现美国历史的政治性和政治力量。正因为“兹事体大”,二战后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两次失败的美国人对中国仇视至极,1980年,在林璎的设计方案即将动工时,《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出带有煽动性立场的文章,标题为“一个亚洲人为一场在亚洲发生的战争设计的纪念碑”;1982年秋天,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之音”的一名记者带着偏见问林璎:“你不觉得一个亚裔来设计越战纪念碑是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吗?”林璎回答:“Take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09adb01000c38.html17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