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榕树下-石城山游记 |
[游记]榕树下-石城山游记 |
2007-10-04 rongshuxia.com |
作为宜宾土著居民,领略过绮丽的亚热带风情,也饱览过名山大川的摄人气魄。境内的石城山却如欲拒还羞的少女撩动着我心而未能一睹她的芳容。石城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韦曾留下“石城山峻谁开劈,更鼓误闻风落石,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的千古绝句。清代诗人曾作《铜鼓歌》云:“玉螺铜鼓埋地底,雷轰电掣不能徙……掘出不在临江地,博物也未识何器。想是曾经古战场,夜半刁斗朝刀枪。何代军中遗此物,寂寞竟在蛮荒藏”。五一只放三天假,短线旅游成了必然的选择,同在一个学校的几家人相约到石城山去看石达开当年修建的城门,固守的天险。坐大约四十分钟的火车,我们来到了有“南丝绸之路”美誉的横江古镇,换乘小巴穿行在青砖飞檐、吊脚楼阁间杂着现代建筑的街道,尘世的喧嚣沉淀在敞怀老者手中的蒲扇和看见外乡人波澜不惊的眼神中。同行的陈老师重返故里一路担当着导游,此时渭叹:闻到了乡士的味道。车越行山势越是陡峭,空气越是湿润,阵阵凉风袭来使我们倍感清爽,也对夏日山中的清凉充满期待。小车把我们拉到了一座名唤“避暑山庄”的住所,熙熙攘攘的人或是打牌或是高声谈笑,无端的我便不喜欢这样的热闹,义务导游提议还是去“中山饭店”看一下。一色的石头垒基,杉树砌壁,盘成回字的窗,走在吱吱作响的木板楼上,我笑言:应该穿旗袍来配这样的地方。房间里只有窄窄的床和简单的几样家俱,被褥也带着山上特别的湿霉味,我却很喜欢这样与自然肌肤相亲的方式。午饭是豆花、蕨菜和各种笋,稍做休息我们便向山顶进发。沿着一条有新鲜马蹄印相伴的小路,漫步在杉和竹之间,清新的空气让人赏心悦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境油然而生,路途中偶遇中山书院的一老者,看到我们采摘蕨菜便热心地告诉我们,最好的风光在后山,蕨菜在那里也最为肥美。约好下山去观摹书院的墨宝别过老者,不多时就来到了万松楼。一鼓作气登上最高处,耳边松涛阵阵,极目远眺,四面群山环伏如拜,万丈林海, 绿涛翻涌,尽收眼底。“一排排笔址如箭的杉木披刀挂羽,似兵戎临阵;一袭翠绿素装的柳杉林,婀娜多资,微风吹过,枝叶婆娑,万种风情。”是最好的诠释。看到天色渐晚,我们一行人从原路返回,吃过店家为我们准备的有地方特色的小菜,草草洗漱后我便沉沉睡去,一夜无梦。早晨儿子翻身起床跑了出去,恍惚之间似乎有清脆的鸟叫,我却睁不开眼。不知多时,儿子欢快地叫声把我惊酲:“我看到日出了,太阳又大又红……” 2007年5月2日星期三
|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42364704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