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自贡

[游记]四川自贡

2008-05-22    live.com

2007/3/4

某康这辈子还没有踏足过四川境内。。。

这次虽然去得不是成都,可也着实兴奋了一把~

====================

自贡的得名渊源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贡井”。

据史书记载,自贡因盐建镇、置县、设市。建市前分属荣县和富顺县。远古时期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属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其附近地区置雒原郡、富世县((以井名命县名),是为富顺境域立县之初。同期在荣县境东部建公井镇(因附近有著名盐井曰大公井,故以井名命镇名),是为荣县设立行政单位之初。

后经历代历朝变迁,到抗战时期因沿海沦陷,川盐济楚,富荣盐场在保证军需民食和支援前方抗战方面十分重要。为了克服两县长期分治盐场的弊端,加速盐业经济的发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荣县紧密相连的主要产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曰自贡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和平解放。解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多次调整,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富顺县又划归自贡管辖。

自流井溯源

自流井起源于什么时候?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在两百多种涉及四川井盐生产的史籍和盐史专著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在自贡富顺才子明朝西蜀四大家熊过先生的《南沙文集》卷四里载有《答李令论税粮驿传盐荚册籍四事书》一文,文章对当时富顺地区的盐业生产、征榷政策以及盐务管理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富义、邓井,久在坍塌。其新开自流等井,课程自可兑补原额。无井灶丁,自可经免虚赔"。它为自流井的开发背景和开凿时间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写作时间在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1年到1553年。
而在这以前的各种著述中都没有自流井这个名称,也没有新凿自流井的记载。在这以后的史籍中,最早用自流井这个名称的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富顺知县钱绍隆写的《详情禁兵害文》。乾隆以后的史书就把自流井称为古井了,而且仅仅记载因为崖崩岸塞,井早就塌废了。
这样,自流井起源问题就明确了:嘉靖十八年到三十三年(1539到1554),由于旧井废弃,因而在富顺县以西九十里的荣溪水滨开凿了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开辟了新的井盐产地;以后又在郭家坳、土地坡、扇子坝、凉高山等地凿成了大量的卤井和气井,使自贡地区成了四川井盐生产的中心。自流井这个名称不仅仅是一批新盐井的代称,也成了这个地区的名称。

贡井因何得名

贡井原名"公井",早在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就曾在这里设过"公井县",这是因为在天池山麓曾经有一口叫做"大公井"的盐井而得名的。后来,经过历代开凿,这里井灶遍布,在方圆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今能查出名儿来的盐井还有近百口。传说,由于这里产的食盐味道很好,常常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所以,到清代初年就把"公井"改名"贡井"了。
贡井地区的盐井中有汲卤井架--天车的有东源井、金流井、天宝井、一心井等八十五口,此外,还有院子坝、大滩坝、炭市坝、筱溪街、和平路等九坝十三街;有南华宫、天池寺、牛王庙、井神庙等二十七座宫、观、庙、祠等等。

半城青山半城楼,名城风光如锦绣——自贡十大风景名胜

1. 西秦会馆

座落于在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乐段的西秦会馆,后倚风景秀丽的龙凤山,前临繁华热闹区,殿阁巍峨,造型奇特。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设在馆内。
西秦会馆,寺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并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建筑,平面组合,总体方正,强调对称,中轴明确。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有京华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
作为西秦会馆点缀、装饰的主要物色是木雕石刻,遍布全馆,多达数百件,以石狮、献技、金镛,贲鼓等楼阁的雕刻最为突出。大门石狮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献技、金镛、贲鼓3处的木雕,集中在长22.3米,宽6.7厘米的木栏上,人物有350多个,疏密得体,刀法明快。此外,额枋、衬枋、挑梁、垂花,栏杆上的木雕,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有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 鸟静物,均刻艺精湛,维妙维肖,至今清晰可见。 解放前,西秦会馆作为中华民国自贡市政府的所在地,年久失修,濒于毁圮。解放后,这座雄伟的古建筑,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里。
自贡市人民委员会在此办公期间,对建筑作了保护和维修。1959年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游览西秦会馆时,一再咛嘱,要好好保护起来。
鉴于领导的关怀,考虑到西秦会馆本身就是一件反映自贡盐场、盐业发展的历史文物,有着重要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于是,选定作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通过全面修复和合理布局,展出各种古代钻井、治井、找捞工具。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千年盐都的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变革。

2. 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元代,文庙改称"先圣庙"。至大四年(1311),富顺知州任显忠,建立戟门,安置礼器,补修大成殿,为两庑里栅栏。英宗时期,县佐王纳速建御书碑亭。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诏天下立学育士,改先圣庙为"先师庙"。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以后又经8次修补和小增建。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25年,文庙失修,残破不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之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修大成殿明伦堂,恢复祭祀和学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熊葵向集资修建文庙外墙,重建两庑,并砌日月坛。时至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葺,终属小修小补,其破败之状与以出才子名闻全川的富顺县颇不相称。清代立朝到道光中期,富顺仅出了11名进士,民间认为文章风水移动是因对孔圣不敬之故。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任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文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县,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马边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逾旧数倍。共占地10余亩,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庙正面为一带红墙,上塑“数仞宫墙”4个大字。左右有2门,曰“圣域”、“贤关”,非祭祀不开。进门为泮池,池上架桥三座;中为九龙桥,不通行,左右便桥,为祭祀过道。池左右有2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池后为石坊“棂星门”,有3孔通入,坊宽22.4米,高12.65米。再拾级为“明伦堂”-即戟门,左右为“更衣祭器所”,戟门后有广场,场后有“日月坛”,中为九龙镂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台。台后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高35米,为明清时期典型斗拱结构,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壮丽凝重,古色古香。殿后有一院落为“泮宫”(“泮宫丹桂是富顺八景之一)。再往后,是”崇圣殿“,左右有”龙池“、”风穴“,清泉常满,大旱不涸。壁间在乾隆时镌有石刻”龙池“、”凤穴“,笔力遒劲,近代罕见。崇圣殿隆起的坎上建筑是孔子之”寝宫“。寝宫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为石刻),情地金书孔子像,系唐吴道子所画,从曲阜拓回。左右廊庑,先后曾作生员学舍、县教谕署及名宦乡贤祠。
光绪二十二年(1896),县人张世芳将先世所捐学田2处,改捐作维修文庙之业田。光绪33年(1907),诏生孔子大祀。于是改崇圣寺及宫墙为黄瓦(原只有大成殿、大成门准用黄瓦。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本飞机炸毁大成殿一角及西廊庑,后虽经修复,但技艺低下,终不复原。解放后,曾于1958年前后,对文庙粉饰一。1980年7月,富顺文庙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恐龙博物馆

自贡博物馆在世界上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

四川自贡不仅是著名的盐都,而且还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一带侏罗纪(1.35亿年-2.1亿年前)的陆相地层相当发育,恐龙化石就埋藏在侏罗纪早、中期陆地层中,而此期的恐龙化石正是世界恐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所以自贡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研究恐龙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关键性的原始资料。

据地质考察,侏罗纪时期, 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大树参天,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大山铺又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都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地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以后再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它占地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 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四脚着地,昂首挺立。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 是恐龙埋葬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

4. 荣县大佛

位于荣县城郊1公里处的东山大佛寺内,大佛依山崖凿成,通高36.67米,是一尊如来佛像,号称四川第二大佛,其头部长8.76米,肩宽12.67米,脚宽3.5米。大佛的头顶上方有一道石条卷拱护罩,上刻“大开觉路”四字;崖顶上还有砖阁一座,远看像在戴在大佛头顶上的宝冠。大佛前有阁楼遮盖,以使佛身免遭风雨浸蚀,阁楼也是大佛寺的主体建筑,把大佛从肩部以下遮得严严实实。因此,虽然要入寺内仰望才能看到大佛全貌,给瞻仰者带来不便,但却保护了大佛佛体不受外来的破坏,至今保存完好。荣县大佛开凿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完工于公元1092年,历时八年始完工。

大佛寺山门书题“大佛禅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寺内其它建筑有方丈室,藏经楼,禅房,达摩殿、洞天、法门和茶室等,建筑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进入大佛寺,除见到脚踏莲花的佛身之外,还可见到殿西崖壁上刻有一高达5米的达摩像,手持念珠、禅杖,脚踏苇叶,立于汹涌波涛之中,其造型为世所罕见。大佛后半山间有一“啸台”古迹,传说是晋代著名隐士孙登长啸处。

5. 自贡彩灯博物馆

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源远流长,名闻遐迩,近十年来更以其独具的风韵,特有的魅力,载誉中外,走向世界,被称自贡奇观的“三绝之一”。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灯文化交流和发展,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贡市筹集巨资,在自贡彩灯公园修建了目前我国唯一的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是中国彩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专门机构,以其独具特色的馆体建筑造型和丰富翔实的陈列内容而卓然不群。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立,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的灯文化没有专门收藏和研究机构的历史。

彩灯博物馆坐落在自贡市彩灯公园内,占地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75平方米。这座建筑很有特色,建筑以灯为主题,造型以正方几何形体重叠组合,悬挑宫灯形角窗和镶嵌于墙面的园形、棱形灯窗,构成了一组大型宫灯形建筑艺术群,构思奇巧,内涵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主体以白色为基调的墙面和镶嵌蓝色镀膜玻璃的枣红色铝合金门窗,色彩反差和谐、虚实对比强烈,给人以高雅别致的感受;建筑利用斜坡地形,有层次的迭落递进,错落有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馆的左侧看7000M2的人工草坪,四季如茵,从馆体伸出的楼台亭阁环抱草坪;馆的四周,花台依地势而起,配景自然。入夜,馆体的轮廓灯此起彼伏,三十多组高照度投射泛光灯从不同角度照射建筑物白色墙体,与室内彩灯外泄的光彩交相辉映,玲珑剔透,流光溢彩,使整个建筑体现了准具象造型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

转自:http://kangkangliu.spaces.live.com/Blog/cns%2126B56AD036330047%212999.entry3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